龔鵬飛
友人告訴我,在廬山景區(qū),有一些小販賣呵嗬。五元錢一個紙盒。游人不解,問什么叫呵嗬?于是,便揭開紙盒,只見一只蜜蜂和一只蒼蠅從紙盒里飛走了,游人連聲“呵嗬”“呵嗬”。我聽之,作詩一首。
呵嗬本是天真語,
不見《詩經(jīng)》和《九歌》。
呵嗬本是原生態(tài),
一聲既出高音拖。
武松搏虎游街市,
景仰萬民打呵嗬。
鄴地巫婆扔河水,
拍手街鄰打呵嗬。
不論廟堂之高鼻,
還是江湖之背駝;
不論訟吏掄刀筆,
還是織女持竹梭,
一天總有三兩聲,
濺起晨昏之微波。
萬年青史皆如此,
個個都興打呵嗬。
星移物換廬山下,
霧盡風(fēng)吹青黛多。
時人笑把紙盒舉,
五元一個賣呵嗬。
遠客盈盈買一盒,
亦開亦問何呵嗬?
忽見蜜蜂箭樣射,
飆飛一路向銀河。
又來蒼蠅嗡嗡叫,
恰與悶牛相應(yīng)和。
驚得目圓如落日,
喉間扔出一呵嗬。
呵嗬呵嗬呵嗬嗬,
呵嗬呵嗬呵嗬嗬。
昔人不見呵嗬曲,
今日我作呵嗬歌。
我愧才非杜牧之,
難以繪聲打呵嗬。
小學(xué)生導(dǎo)刊(高年級)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