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預備役師擁政愛民工作紀實"/>
■文/許文彬 李 波 石志國
悠悠大青山 濃濃愛民情
——內蒙古預備役師擁政愛民工作紀實
■文/許文彬 李 波 石志國
內蒙古預備役師廣大官兵發(fā)揚學人民、愛人民、為人民的精神,把支援地方各項建設、振興邊疆經濟,作為保持社會穩(wěn)定、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的一項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常抓不懈,有力地鞏固了軍政軍民團結和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
“軍隊和老百姓,咱們是一家人!”多年來,內蒙古預備役師大力開展擁政愛民教育,使部隊官兵深深懂得“人民是靠山”的道理,進一步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
師黨委認真研究后一致認為,在為貧困農民“輸血”的同時,更要加強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今年,該師為幫扶點發(fā)放科技書籍2500余冊,投資10余萬元改造貧瘠土地,新建蔬菜大棚100余畝,優(yōu)化了當地農民的農業(yè)生產結構,引導農牧民走科技治富的路子;利用編兵單位優(yōu)勢,分奶牛養(yǎng)植、蔬菜養(yǎng)殖、農作物增產等類型,邀請專家為村民講授科技治富知識,提高了村民科技素質,走出了一條扶貧開發(fā)的新路子。在傳統(tǒng)送衣送糧的基礎上,著重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qū)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傳統(tǒng)守舊的觀念。
內蒙古預備役師為幫扶對象清水河縣宏河鎮(zhèn)中心小學贈書
參與助學經常不經常、持久不持久是該師黨委衡量是否“愛人民、為人民”的重要依據和標準。該師每季度定期與共建學校開展活動,向清水河縣宏河鎮(zhèn)小學贈送國防教育書籍、教育光盤等資料3000余套,豐富了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為學校國防知識宣傳教育,每組織部分學生來部隊參觀,還派出專門人員對學校新生進行軍訓,有效提高了幫建質量。在資助對象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資助金額,改為每人每年500元;由政治部門每月與被資助學生、老師或家長以書信、電話的形式聯(lián)系,了解學習生活情況,學生遇到特殊困難隨時幫助;定期與校方建立考試成績通報制度,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由校方通知部隊聯(lián)系前10名的受資助學生,部隊購買學習資料并贈送學生本人。組織團以上干部到宏河鎮(zhèn)小學進行慰問,進家入戶了解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工作。
內蒙古預備役師機關及駐呼部隊官兵參加義務植樹
悠悠的大青山,挺拔的松柏,建起了一道防風沙的屏障。在預備役師生態(tài)林里,每棵樹下都有官兵灑下的辛勤汗水。在“三綠工程”(大青山綠色屏障、110國道綠色走廊、黃河綠色防護帶)生態(tài)建設的基礎上,借鑒以往綠化的經驗,想方設法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避免重復浪費,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2年全年,全師共出動1500多人、車輛裝備70余臺次,共種樹8000多棵。為避免以往樹苗“有人栽、沒人管”的現(xiàn)象,師成立了預備役官兵生態(tài)林維護小分隊,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對責任區(qū)樹苗進行灌溉,確保了種一棵活一棵、種一片綠一片,逐步形成規(guī)模。
哪里有災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軍。該師官兵把抗災救災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官兵心系百姓,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人民最困難的時候奉獻著自己的愛心。
2008年8月12日凌晨1點多,預備役師高炮團二營四連所在廠區(qū)托克托發(fā)電廠12號庫房乙炔瓶失火,庫里存放的20瓶乙炔、115瓶高壓氧氣罐被濃煙和大火包圍,隨時有爆炸的危險。如果發(fā)生爆炸,周圍庫房也會連環(huán)爆炸,向正在舉辦奧運會的首都北京送電線路也將陷入癱瘓。聽到報警后,全連官兵攜帶消防器材在10分鐘內趕到了現(xiàn)場。由于大門受高溫炙烤嚴重變形,連隊的小伙子們冒著生命危險架上梯子、揭開庫頂,用高壓水槍向庫內噴水,火勢很快得到控制,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2010年3月12日8時,預備師炮兵團奉命,首批動員2個炮兵連168人和團首長機關32人,行程350余公里,到黃河內蒙古托克托縣中什四份子回水灣至山西萬家寨水庫段執(zhí)行防凌搶險任務。為同凌汛搶時間,官兵們24小時連軸轉快速進行射擊準備,取得黃河內蒙古段重炮破冰防凌首場大捷;此后,官兵們7個晝夜連續(xù)奮戰(zhàn)堅守大壩,使12處險堤化險為夷。這次破冰防凌,炮兵團官兵共發(fā)射炮彈300發(fā),大面積破冰2處,炸開冰壩1000余米,不僅保護了黃河兩岸數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為黃河上游破冰防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內蒙古陸軍預備役步兵第30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