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畢德熠
自1980年恢復保險業(yè)務以來,我國保險業(yè)一直處于快速發(fā)展狀態(tài),其中人身保險就是通常說的壽險。壽險的快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安全保障,但同時也隨之暴露了許多問題,比如產品結構的合理性不夠、市場結構還有待優(yōu)化、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等。同時,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市場的不均衡發(fā)展和產品結構的欠缺使得現有的保險產品受眾多因素影響而存在多種風險,阻礙壽險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
壽險需求的影響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人均收入、預期壽命、利率、通貨膨脹率、失業(yè)率、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儲蓄水平等對壽險需求有較大影響。利率作為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多次被央行用來調節(jié)經濟,從而產生連續(xù)波動。保險行業(yè)作為受利率影響非常大的行業(yè),通過不斷的改進產品和管理結構,規(guī)避利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本文主要研究利率波動對壽險需求的影響,從而得出相對有效的控制方法,這將有助于減少雙方的損失并控制需求的大幅波動,保持壽險行業(yè)的相對穩(wěn)定,并提出了促使壽險行業(yè)更加穩(wěn)定發(fā)展的建議。
由于國外對于儲蓄的需求較之國內要低,因此國外對于利率風險的研究不多,主要以研究年齡、收入、價格彈性、受教育程度等為主。Beck和Webb(2003)研究發(fā)現經濟指標、宗教和機構的指標三個因素是對壽險需求最為有效、可靠的預測因子,教育、預期壽命、撫養(yǎng)比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大小對壽險需求影響不大。Kyal Berends等(2013)研究了在2007年末美國金融危機爆發(fā)的情況下,利率急劇下降且長久穩(wěn)定在低利率水平對人壽保險業(yè)造成的沖擊。
國內對壽險業(yè)利率風險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率風險的來源和產生上。許多學者認為壽險業(yè)的利率風險來源主要是:壽險產品的定價機制的關鍵因素預定利率確定不當,即因為資金運用渠道方式主要以銀行存款為主,且對壽險產品理解上存在偏差等原因,所造成的預定利率與銀行存款利率的聯合變動結果(樊國昌2000,王憲章2002,張祖榮2006);資產負債利率敏感性不匹配、短期資產與長期負債無法匹配,從而產生的投資風險(楊義卿2002,王憲章2002,王娜2004,沈洋、錢林義2007);使用保單嵌入選擇權所帶來的風險,即隨利率波動,投保人頻繁使用選擇權,例如保單借款、退轉保等。總的來說,彈性服務的增加給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從數額上、期限上的匹配等方面,使保險公司的利率風險增加(王憲章2002,王昕2006)。
利率影響壽險需求的根本原因是壽險成本的預估性、壽險產品的長期性及利率本身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期性。利率波動對壽險需求的影響機制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改變壽險產品與其他同質性產品的相對收益而產生的替代效應;二是通過改變壽險產品的價格而產生的價格效應。同時,這兩種機制還會共同作用,在它們共同影響壽險需求時,由于兩種機制的效果相互抵消,會出現最后的相關性不明顯的情況。利率風險的產生,本質上是由于壽險定價時的預定利率和國家名義利率以及實際利率之間存在差異而產生利損的可能性。
我國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并主導,銀行法定利率特別是定期存款利率,對國民有很大影響。本文通過對不同期限(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的定期存款利率的變化作為衡量利率波動的變量。由于利率在一年內可能經過數次調息變動,所以在多次調息的年份,當年利率通過加權算術平均法確定。實際利率受到通貨膨脹率的影響,本文將同時分析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對壽險需求的影響。在選取壽險需求的替代變量上,本文主要選取壽險公司總保費收入和壽險保費收入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數據變量。
由于我國壽險業(yè)起步較晚,我國從1980年開始恢復保險業(yè)務,1982年推出首項人身保險業(yè)務產品。從1982年開始到1988年這幾年中,我國的人身保險業(yè)一直處于初期的飛速增長和擴增階段,因此保費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業(yè)務擴大引起的。在研究利率波動對壽險需求的影響時,為了避免更多的外界干擾,本文選取1988-2012年的保費收入數據進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避開人身保險業(yè)初期的快速增長階段,使得數據分析更加有效可靠。具體分析數值結果見下表1。
表1 1988-2012年保費收入年增長率與銀行利率波動的相關系數
通過上表可知,壽險公司的總保費收入與壽險保費收入與定期存款利率的相關性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二者與利率的相關性都為負;人身意外傷害險與定期存款利率的相關系數為正,證明二者正相關;健康險的保費收入與銀行利率波動的相關性較小,ρ<0.3。
在確定了利率波動對壽險需求的負相關關系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引入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已知負相關性的兩個變量進行分析,通過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數據序列幾何關系以及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程度的特點,對利率波動與壽險需求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更加精確的定量分析。
在進行相關系數測定時,前三年(1985-1987)的數據因具有較大的干擾性且其干擾無法排除,所以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只分析了1988-2012年25年間的數據。但由于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可以通過弱化算子,從而起到排除干擾的目的,因此在以下進行灰色關聯分析的過程中,將對1985-2012年28年間的數據進行統(tǒng)一分析。
表2 壽險公司總保費收入年增長率與利率波動的關聯度
0.54 0.54 0.54 0.82 0.99二年利率波動率三年利率波動率五年利率波動率0.72 0.63 0.81 0.68 0.87 0.63 0.75
表3 人壽保險保費收入年增長率與利率波動的關聯度
通過表2和表3可知,在對保費收入增長率的原始數據進行算子弱化后,大大降低了由于變量受其他因素(壽險業(yè)初期的快速發(fā)展,GDP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率等)干擾時所表現出的離群值對整體數據相關性的影響,使得所得的各關聯度的結果大大改善,更明顯的體現出利率波動對壽險收入增長率的影響程度。
從上述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壽險公司的總保費收入和人壽保險保費收入的增長率基本相同,健康險和人身意外傷害險的保費收入增長對總保費收入的影響不大。同時,兩表格中的不同關聯度ρ均大于0.5,說明利率波動與壽險收入增長率的關聯性很強,其中銀行定期存款名義利率和壽險收入增長率的關聯度ρ均在0.7以上,且在不同算法下得出的不同關聯度的結果比較穩(wěn)定,說明一年期銀行存款名義利率對于壽險收入增長具有比較穩(wěn)定和顯著的影響。同時,灰色關聯分析的測定結果也從定量關系上說明了利率波動對于壽險需求的顯著影響。
準確定義和衡量利率波動對壽險需求的影響,有助于保險公司對利率風險進行有效管理,同時也是整個壽險行業(yè)穩(wěn)定、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的前提和必要條件。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利率波動與壽險需求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擴大歷史數據范圍和合理分析離群值的方法,比較準確的得出了二者之間的關系。
利率風險對壽險行業(yè)的發(fā)展有較強的阻礙作用,盡量減小利率波動對壽險業(yè)的影響是壽險公司必須不斷探索的發(fā)展道路。通過本文的實證分析,可以很明確的看出利率波動對壽險保費收入增長率的影響,利率波動主要通過影響壽險產品預定利率的精算價格和保單價格,使得替代效應和價格效應兩種機制對壽險產品產生作用,進一步改變壽險需求。
從目前我國的壽險市場來看,整個市場并未飽和,因此供給均衡主要由需求大小決定。在相關性分析中,得到相關性為負且相關系數ρ>0.4的結果。運用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得到利率波動與壽險保費收入增長率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和廣義關聯度,各種關聯度模型計算所得的關聯度ρ均大于0.5,且多在0.7以上,尤其以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名義利率最為穩(wěn)定和顯著,證明了利率波動與壽險需求有較為明顯的關聯性。綜合上述研究,可以得出利率波動和壽險需求之間存在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性。
針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壽險市場的實際情況,同時結合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為了規(guī)避壽險產品銷售中公司將會面臨的利率波動風險和促進壽險行業(yè)的全面穩(wěn)定發(fā)展,提出幾點可行的政策建議:加大利率敏感性產品的創(chuàng)新或降低利率敏感性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設定合理的預定利率,進一步推進保費利率市場化;開發(fā)相應金融衍生產品,對沖風險;加強監(jiān)管力度,注重利率波動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阻礙作用。
[1]沙伶娜.利率變動對壽險需求影響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10(9):39-43
[2]冉戎.我國壽險需求影響因素的GMDH模型[J].求索,2011(6):27-29
[3]陳冬娟.我國壽險需求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05
[4]王立新.壽險需求的理論模型與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