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高校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現(xiàn)狀及人才教育培養(yǎng)重點分析

        2015-03-14 01:35:55徐曉程茅雯輝張璐瑩
        中國衛(wèi)生政策研究 2015年10期
        關鍵詞:研究者衛(wèi)生領域

        胡 敏 徐曉程 茅雯輝 張璐瑩

        1.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上海 200032 2.健康風險領域社會風險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上海 200032

        ?

        ·醫(yī)學教育·

        我國高校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現(xiàn)狀及人才教育培養(yǎng)重點分析

        胡 敏1,2徐曉程1,2茅雯輝1,2張璐瑩1,2

        1.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 上海 200032 2.健康風險領域社會風險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上海 200032

        目的:描述我國高校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HPSR)現(xiàn)狀及能力發(fā)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并提出人才教育培養(yǎng)方面的建議。方法:對我國8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中從事HPSR的人員進行定量調(diào)查和定性訪談。結(jié)果:我國高校從事HPSR的科研人員較為年輕,75.26%具有博士學位,以衛(wèi)生管理和公共衛(wèi)生學科背景為主。在研項目分析顯示,衛(wèi)生信息與證據(jù)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資金投入量和研究者關注度均較高。然而,當前研究資源仍較集中于資深研究者,對青年學者支持力度有限。HPSR以跨領域多學科為特征,但目前機構(gòu)及個人間的合作較為有限。此外,高校承擔的研究項目中僅5.81%轉(zhuǎn)化為政策。討論與建議:鑒于我國高校HPSR能力方面面臨研究者較為缺乏且背景單一、多學科合作受限、HPSR科研投入不足、青年研究者所獲資源有限、政策轉(zhuǎn)化能力薄弱等問題。建議在進行高校HPSR人才教育培養(yǎng)過程中,加強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加強對青年研究者的培訓和支持,建立研究成果傳播與轉(zhuǎn)化機制。

        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 人才教育; 循證決策

        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HPSR)是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對加強衛(wèi)生體系建設、實現(xiàn)衛(wèi)生體系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根據(jù)WHO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研究聯(lián)盟(Alliance for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AHPSR)給出的定義,HPSR是“為了理解社會各部門為實現(xiàn)人群健康這一目標如何進行組織管理而開展的研究”[2],是需要跨學科交叉、滲透和融合,涉及到國際、國家和地方各個層面,運用流行病學、公共衛(wèi)生、心理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人口學、地理學、人類學、歷史學、法學、倫理和管理學等眾多學科方法開展研究的領域[3- 4]。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HPSR已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且較為成熟,隨著中低收入國家衛(wèi)生體系籌資能力的提高和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改革需求的增加,HPSR在這些國家的地位也日益突出,相關研究與日俱增。[5]然而研究顯示,發(fā)展中國家HPSR研究人員較少,且能力薄弱[6- 7],中國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居民衛(wèi)生服務需求日益多樣化,對衛(wèi)生體系建設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如火如荼,然而醫(yī)療費用快速增長,衛(wèi)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yī)患矛盾空前緊張等問題始終無法解決,甚至愈演愈烈,以上無一不需要HPSR科學研究及循證決策的貢獻。[8]因此,對HPSR高素質(zhì)研究人員及其能力的需求及培養(yǎng)也愈發(fā)迫切。[9]

        在我國目前的體系框架下,高等院校為衛(wèi)生政策和體系發(fā)展領域的研究和決策輸送大量人才,也是開展相關研究的核心機構(gòu)和主要陣地,因此,調(diào)查我國高校中從事HPSR的人員及其基本情況,在此基礎上總結(jié)HPSR能力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并進行未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的設定和規(guī)劃,顯得十分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1—2月間開展定量和定性調(diào)查。在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學校綜合排名、學科科研實力等因素后,從我國目前開展HPSR的高校中選取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和寧夏醫(yī)科大學8所典型機構(gòu),系統(tǒng)收集這些機構(gòu)內(nèi)HPSR領域研究者名單(共280人),并依據(jù)研究者從事的亞領域和職稱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抽取121人,回答專門設計的網(wǎng)絡問卷,以掌握其個人基本情況以及2011年全年主持和參與的HPSR項目情況,最終共97人進行了有效應答(有效應答率為80.17%);同時對10名青年研究者(講師及以下)和18名資深研究者(副教授及以上)發(fā)放開放式問卷,了解其對HPSR領域及人才發(fā)展和培養(yǎng)的機遇和挑戰(zhàn)的認識和看法,最終收到24人回應(占85.71%)。本研究基于高校HPSR研究者的基本特征及其研究方向、受資助情況、項目來源、合作情況、產(chǎn)出情況等,對高校發(fā)展HPSR的能力進行評估。

        2 結(jié)果

        2.1 HPSR研究者基本特征

        97名樣本研究人員中,40歲以下占46.4%,41~50歲占41.2%,50歲以上占12.4%;40.21%為男性;16.5%最高學歷為碩士,75.3%為博士,高于其他中高收入國家HPSR研究機構(gòu)22.3%~58.0%的博士學歷人員比重;30.93%為流行病學或公共衛(wèi)生背景,61.86%為社會醫(yī)學與衛(wèi)生管理背景(包括衛(wèi)生經(jīng)濟學、衛(wèi)生政策、醫(yī)院管理、衛(wèi)生信息技術等),其余多為衛(wèi)生統(tǒng)計學人員,而HPSR研究所需要的經(jīng)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背景的人員占比很小。35.1%為中級職稱,25.8%為副高級職稱,38.1%為高級職稱,另有1人為初級(占1%)。被調(diào)查者平均從事科研12.15年,從事HPSR 11.10年;約62.5%的日常研究時間用來從事HPSR,其中副高級、中級、高級研究者由高至低分別投入68.6%、66.3%和56.3%的時間。

        2.2 HPSR研究者目前從事的研究方向

        目前關于“衛(wèi)生體系”的含義界定諸多,其中最常引用的是WHO發(fā)表在2000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中的概念,即從功能角度來看衛(wèi)生體系是指“為了促進、恢復和維護健康的所有活動”,這些活動可分為六個模塊,包括衛(wèi)生服務、衛(wèi)生信息與證據(jù)、醫(yī)療產(chǎn)品與衛(wèi)生技術、衛(wèi)生人力、衛(wèi)生籌資以及領導力和管理。[10]衛(wèi)生政策和系統(tǒng)研究聯(lián)盟(Alliance of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Research,AHPSR)則指出HPSR涉及的研究內(nèi)容包含上述六大模塊的一項或多項,因此本研究將這六個模塊定義為HPSR的研究亞領域。

        97名被調(diào)查者中,82.47%在2011年負責或主持HPSR項目,共收集到145個2011年立項或在研項目的具體信息。結(jié)果顯示,衛(wèi)生信息與證據(jù)類研究最多,占總體的37.50%,衛(wèi)生籌資類次之,占20.39%,醫(yī)療產(chǎn)品與技術類位列第三,占15.13%,衛(wèi)生人力類研究項目占比最低,僅為1.98%,而在其他中等收入國家此類項目的投入和產(chǎn)出都相對較高。[7]

        除獲知已有HPSR項目的研究內(nèi)容外,本研究還調(diào)查了高校研究者對各亞領域的關注程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研究者關注的亞領域與其負責項目所在的亞領域高度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0.88,P<0.05),衛(wèi)生信息與證據(jù)和衛(wèi)生籌資同樣也是研究者最為關注的兩個亞領域(表1)。盡管如此,調(diào)查顯示仍有51.02%的研究者表示其所專注的HPSR領域未能獲得資助。

        表1 被調(diào)查研究者2011年立項或在研項目內(nèi)容分布及其對各HPSR亞領域的關注程度

        2.3 HPSR研究者所獲得的研究資助

        目前,我國HPSR研究者所獲得的資助主要有四大來源:一是國內(nèi)的各類科研基金,包括973、863這類國家科技計劃、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地方或高校科研基金;二是政府主導項目,包括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人社部等國務院部委及各級地方政府委托項目;三是企、事業(yè)單位委托項目;四是國外基金項目,包括WHO、世界銀行、美國中華醫(yī)學基金會(CMB)、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中國與歐盟合作項目等。

        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2011年立項/在研的145個HPSR項目資助總額度約為5 123萬元,從項目資助資金額度比重來看,政府主導項目比重最高,為41.46%,其次為國內(nèi)各類科研基金項目和國外基金項目,其比重分別為28.48%和22.67%。

        我國HPSR項目立項額度低于其他國家。國外研究者2010年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國家HPSR項目平均額度分別為39.78萬美元、13.71萬美元和76.32萬美元,而中位額度分別為23.19萬美元、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7]無論是平均額度還是中位額度,我國均低于其他國家。不過我國HPSR項目平均跨度23.99個月,不足兩年,研究周期較其他國家短。在調(diào)查中有34.69%的研究者表示研究經(jīng)費無法滿足日常研究的需求(表2)。

        表2 被調(diào)查研究者2011年立項或在研的HPSR項目資助情況

        2.4 HPSR研究者職稱與項目獲得情況

        我國HPSR項目在數(shù)量和資金上集中傾向于副高級以上職稱的研究者。圖1和圖2顯示,無論是HPSR立項數(shù)量還是資助額度,隨著研究者職稱的升高,其在項目數(shù)量多和資助額度高的一列中所占比重不斷增加。中級及以下職稱的研究者中在2011年HPSR立項數(shù)量為1個,獲得資助額度低于10萬元。相較之下,高級職稱者中半數(shù)立項數(shù)量為3項,資助額度約在31萬~50萬元。根據(jù)2011年145個立項/在研HPSR項目具體數(shù)據(jù)分析,中級職稱研究者平均資助額度15.77萬元;副高級職稱研究者平均資助額度23.44萬元,而高級職稱研究者為61.35萬元。從項目來源來看,高級職稱研究者主要獲得各部委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副高級主要獲得省級及以下政府部門項目,青年研究者以地方/高??蒲谢痦椖繛橹?。此外,國外基金項目在不同職稱研究者的分布比重上較為接近,因為不同的國外基金項目對于不同職稱研究者各有傾向(表3)。除了負責和主持的項目,中級及以下職稱研究者中有75%在2011年有參與他人主持的HPSR項目,平均為2項。此外,42.86%研究者有過申請失敗的經(jīng)歷,失敗的主要原因包括領域競爭激烈(39.05%)、研究基礎不足(19.61%)、申請標書撰寫質(zhì)量不夠高(19.61%)、資歷不夠(9.15%)。

        圖1 2011年不同職稱HPSR研究者的項目獲得數(shù)量比較

        圖2 2011年不同職稱HPSR研究者的項目資助總額比較

        項目來源高級副高級中級及以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429000000國務院各部委項目242916221220國外基金項目128610811220企事業(yè)單位委托項目7148111220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57116221951省級及以下政府部門項目157132431463地方/高??蒲谢痦椖?00016222927合計100001000010000

        2.5 HPSR研究者合作情況

        HPSR是一個注重多學科合作、多視角融合的研究領域。在此次調(diào)查中,僅42.27%的研究者表示曾有過多學科合作經(jīng)驗;其中,32.97%希望通過合作能夠獲得不同學科的經(jīng)驗和視角,30.27%希望通過合作增加科研實力,19.10%為滿足項目申請的要求愿意加強合作,15.23%希望通過合作以擴大研究成果的影響力。而其余尚無HPSR項目正式合作經(jīng)驗的主要原因包括:所承擔的項目較小,無需合作(34.40%);從事科研時間短,尚無合作經(jīng)驗(28.00%);無合適的合作對象(22.60%);所在機構(gòu)對于合作有一定的限制(2.21%)。

        2.6 HPSR研究項目產(chǎn)出與轉(zhuǎn)化

        HPSR屬于應用發(fā)展類研究領域,強調(diào)研究與決策實踐的對接,研究成功的標志之一是將“將研究轉(zhuǎn)化為實踐”。結(jié)果顯示,我國HPSR領域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為主,約占53.98%,研究報告占26.02%,口頭匯報占11.83%,以專著形式發(fā)表占1.29%,而HPSR研究在實際應用方面的產(chǎn)出十分有限,真正轉(zhuǎn)化為政策應用僅為5.81%。據(jù)國內(nèi)相關機構(gòu)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科研成果轉(zhuǎn)化率不到30%,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僅在10%左右。[11]相較而言,我國HPSR領域科研成果的轉(zhuǎn)化率則更低。

        3 高校HPSR能力發(fā)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隨著循證決策和轉(zhuǎn)化研究等理念在衛(wèi)生政策制定過程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HPSR的發(fā)展備受關注,也對各高校HPSR能力及其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谏鲜稣{(diào)查結(jié)果,結(jié)合國際HPSR領域發(fā)展趨勢,判斷我國高校HPSR能力發(fā)展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問題和挑戰(zhàn)。

        3.1 HPSR研究者較為缺乏,且背景單一,多學科合作受限

        盡管我國高校中七成以上HPSR研究者為博士學位,HPSR領域研究人才仍十分缺乏,難以與快速增長的社會和政策發(fā)展需求相適應。HPSR研究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跨學科多領域,而高校當前HPSR研究者背景較為單一,以衛(wèi)生管理、公共衛(wèi)生學科背景研究者為主;且多學科合作機制尚未有效建立,仍有半數(shù)研究者表明無真正的合作經(jīng)歷。除項目和研究人員自身問題外,根據(jù)調(diào)研結(jié)果,難以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是合作受限的重要原因,因為“懂衛(wèi)生體系的人往往缺乏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而接受過良好社會科學專業(yè)培養(yǎng)的卻又不了解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的特點”,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才更顯出合作的意義所在。此外,不少研究者指出缺乏良好的合作機制和合作平臺是重要的障礙,而目前高校對于研究團隊和科研人員的考核評估機制也不鼓勵合作,因為在人員職稱晉升中,通常只考慮研究者作為項目的負責人和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的貢獻,而很少將在他人或其他科研活動中的參與度考慮在內(nèi)。

        3.2 HPSR科研投入仍顯不足,青年研究者所獲資源有限

        雖然我國HPSR領域科研投入較多年前有了很大提升,但項目額度仍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且項目周期通常較短,追求“短、平、快”,長期持續(xù)性項目投入不足,然而HPSR研究問題實際都較為復雜,短期內(nèi)問題和結(jié)果可能都無法顯現(xiàn)或穩(wěn)定呈現(xiàn)。此外,不少HPSR項目在申請時對于研究者資歷、研究基礎、前期項目經(jīng)驗等有著諸多的剛性要求,加之青年研究者本身科研能力、研究經(jīng)驗有限,在項目選題、研究設計、標書撰寫和項目實施等方面能力相對較弱,一定程度上更進一步限制了青年研究者研究資源的獲得,使其自身發(fā)展受到影響。

        3.3 HPSR研究重點集中于證據(jù)的產(chǎn)生與匯總,政策轉(zhuǎn)化能力薄弱

        目前高校HPSR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衛(wèi)生信息與證據(jù)的產(chǎn)生,將相關信息、證據(jù)直接應用于政策制定、體系應用的研究為數(shù)不多。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已進入世界前列,但成果轉(zhuǎn)化率不到30%,大多數(shù)社會科學成果只是停留在成果(論文)發(fā)表、學術同行贊譽、職稱評定和成果獲獎等方面。目前,我國HPSR領域超過一半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產(chǎn)出,轉(zhuǎn)化為政策應用的不足6%。如何提升HPSR的質(zhì)量和有效性,將研究成果更好地轉(zhuǎn)化為衛(wèi)生政策,或為衛(wèi)生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證據(jù)是當前中國乃至全球HPSR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4 高校HPSR人才教育培養(yǎng)工作重點

        高校是發(fā)展HPSR能力的核心機構(gòu),因為其不僅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下一代的政策制定者、衛(wèi)生專業(yè)人才和研究者,同時高校本身也需要足夠的能力進行教學和科研,將研究結(jié)果進行有效的傳播,并影響政策和體系。[12]因此,高校必須首先加強自身HPSR研究人員的教育和發(fā)展。應對上述高校HPSR能力發(fā)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以下從HPSR學科建設和人才教育培養(yǎng)的角度,梳理今后工作的重點。

        4.1 加強對本科生和研究生衛(wèi)生政策與體系的教學

        高校要搭建一支高效的HPSR人才隊伍,關鍵在于從源頭上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備人才隊伍,因此需要戰(zhàn)略性地將HPSR前移至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和培養(yǎng)中,并將其固定化。目前國內(nèi)高校中從事HPSR的研究人員以衛(wèi)生管理、公共衛(wèi)生學科背景為主,所以應當在這些學科的學歷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學培養(yǎng)中進一步強化HPSR的內(nèi)容和方法。在國內(nèi)目前HPSR仍屬于新興研究領域,存在知識體系不系統(tǒng)不科學,教學內(nèi)容與政策實踐銜接不緊密,教材不配套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結(jié)合HPSR理論與實踐,在加強國際交流的基礎上,盡快開發(fā)本土化課程體系和教材,加強教學體系的完整性與系統(tǒng)性。此外,HPSR講求多學科融合,在國際上有很多經(jīng)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學科背景的研究者主持或參與HPSR研究,而在國內(nèi)這一現(xiàn)象相對較少,因此應當在對這些學科背景的學生的教育教學中,通過案例教學、第二課堂、生產(chǎn)實習、社會實踐、畢業(yè)設計等形式,引發(fā)學生對于該主題的認識和關注。同時,應在學生課堂討論、課后作業(yè)、課程考核、各類學術科學創(chuàng)新比賽中,鼓勵和組織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共同參與和解決HPSR問題。由此,可以盡早培養(yǎng)既受過良好方法學培訓,又了解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特點的人才,同時從學生階段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多學科視角和合作意識,緩解未來“找不到合適的合作對象”的尷尬。

        4.2 加強對青年研究者的培訓和研究資源支持

        高校要提升HPSR人才的能力,需要在其投入研究的早期予以更多的關注,因為研究者起步階段所獲得的支持和資源將為其日后的發(fā)展奠定有力的基礎。[9]由于實際接觸HPSR項目,青年研究者比之學生對HPSR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體會,如在此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方法與技能的繼續(xù)教育,可起到鞏固強化和快速提升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關于HPSR的教學和培訓不應止于學歷教育,高校需提供機會,在研究者事業(yè)初期進一步加強相關培訓。其次,研究經(jīng)費是開展研究的必要資源。鑒于青年研究者受限于自身能力和經(jīng)驗等方面,在獲取科研資助時不占優(yōu)勢,有必要設立一些特別項目(如種子基金)向資歷較淺的研究者有所傾斜,同時提供公開透明、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目前已有部分科研基金特設青年研究項目(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為青年研究者提供較為穩(wěn)定的資助渠道,這樣有助于青年研究者積累HPSR項目經(jīng)驗,提升研究能力。然而,與提供資金相比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對青年研究者申請HPSR項目的實際指導和訓練,如配備資深研究者擔任其導師指導標書寫作,倡導青年研究者與資深研究者共同撰寫標書申請項目,鼓勵青年學者更多參與資深研究者的研究項目等,以此提升其在選題與設計、標書撰寫和項目實施等方面的能力。最后,還應當將青年人參與他人研究項目、與他人合作等納入考評體系,并對此類行為予以資源的傾斜。

        4.3 建立研究成果傳播與轉(zhuǎn)化機制

        HPSR是一個應用型研究領域,研究質(zhì)量不僅體現(xiàn)于學術論文的發(fā)表,更重要的在于其對實際衛(wèi)生政策和體系改革的指導及影響。對于一名HPSR研究者,包括資深研究者來說,加強HPSR研究成果的有效傳播與政策轉(zhuǎn)化,是其需要不斷提升的能力。HPSR人才教育培養(yǎng)是一個長效機制,不僅體現(xiàn)在學歷教育和對青年人的培養(yǎng)上,也體現(xiàn)于對已經(jīng)進入高校的研究者的再教育和再培養(yǎng)。為此,高校在引導和培養(yǎng)HPSR人才過程中,需要特別重視以下兩點:一是搭建HPSR研究者與決策者之間有效的溝通機制或平臺,鼓勵更多組織的參與,這不僅可以幫助研究者更好地凝練研究方向,使之與當前決策者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相適應,或由決策者共同參與確定研究的優(yōu)先重點,除了提供基礎衛(wèi)生信息和證據(jù),更著力于對體系機制的研究,這樣更有助于研究者研制出受到?jīng)Q策者認可且決策者愿意接受的成果,從而實現(xiàn)HPSR的價值。[13]二是將政策轉(zhuǎn)化情況納入對HPSR研究者的評價體系,將決策者對研究結(jié)果的評價反饋給研究者,該評價反饋機制可以進一步提升研究的質(zhì)量及研究者進行HPSR的能力。

        [1] Ghaffar A, Tran N T, Reddy K S,et al. Changing mindsets in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J]. The Lancet, 381(9865): 436- 437.

        [2] Mills A.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defining the terrain;identifying the methods[J]. Health Policy Plan. 2012, 27: 1- 7.

        [3] AHPSR of WHO. What is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and why does it matter? [EB/OL]. [2013- 11- 05]. http://www.who.int/alliance- hpsr/about/hpsr/en/

        [4] AHPSR of WHO. A review of conceptual barriers and opportunities facing health systems research to inform a strategy fro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B/OL].[2013- 11- 05]. http://www.who.int/alliance- hpsr/alliancehpsr_backgroundpaperconceptualbarriersopportunities.pdf

        [5] Gilson L, Raphaely N. The terrain of health policy analysis in low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a review of published literature1994- 2007[J]. Health Policy Plan, 2008, 23: 294- 307.

        [6] Gonzalez Block M, Mills A. Assessing capacity for health policyand systems research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Health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 2003, 1: 1.

        [7] Adam T, Ahmad S, Bigdeli M, et al. Trends in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over the past decade: still toolittle capacity in low- income countries[J]. PLoS One,2011, 6(11): e27263.

        [8] 胡善聯(lián).國外衛(wèi)生政策和系統(tǒng)研究進展及啟示[J].衛(wèi)生經(jīng)濟研究, 2006(6): 43- 44.

        [9] Meng Q, Shi G, Yang M. Gonzalez- Block, and Erik Blas.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in China[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10] WHO.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 Health systems: improving performance[R]. Geneva: WHO, 2000.

        [11] 中國教育報.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如何走出書齋[EB/OL]. (2011- 10- 25) [2013- 11- 05]. http://paper.jyb. cn/zgjyb/html/2011- 10/25/content_54330.htm

        [12] Lê G, Mirzoev T, Orgill M, et al. A new methodology for assessing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and analysis capacity in African universities[J]. 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 2014(12): 59.

        [13] Bennett S, Corluka A, Doherty J, et al. Approaches to developingthe capacity of health policy analysis institute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J]. Health Research Policy and Systems, 2012(10):7.

        (編輯 薛云)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Research and personnel training focuse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HUMin1,2,XUXiao-cheng1,2,MAOWen-hui1,2,ZHANGLu-ying1,2

        1.SchoolofPublicHealth,FudanUniversity,Shanghai200032,China2.TheInnovationCenterofSocialRisksGovernanceinHealth,Shanghai200032,China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full picture of how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s Research (HPSR)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he HPSR capacity has been conducted and suggestions on personnel training have been proposed. Methods: Quantitative surveys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have been conducted among personnel engaged in HPSR from 8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Results: Most HPSR resear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are young, of which 75.26% have doctorates and the majority is trained in health care management and public health sciences. Among the current HPSR projects, health information and evidence i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is field, and both th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are high. However, research resources and funding are still currently focused on senior researchers, with limited efforts to support young scholars. HPSR has interdisciplinary and multi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but currently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is relatively limited. In addition, only 5.81% of undertaken HPSR project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health policy.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HPSR researche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not sufficient and have similar backgrounds, resulting in limited collaboration. Investment in HPSR projects is still shallow and young researchers are vulnerable in acquiring funding resources. The ability to translate research results into policy is weak.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o mainstream under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teaching, enhance the training, funding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young researchers, and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dissemination of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ir translation into policy.

        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Research; Personnel education; 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

        美國中華醫(yī)學基金會項目(11- 078) 作者簡介:胡敏,女(1982年—),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衛(wèi)生經(jīng)濟學與衛(wèi)生政策評價。E- mail:humin@fudan.edu.cn

        R197

        A

        10.3969/j.issn.1674-2982.2015.10.013

        2015-07-03

        2015-07-31

        猜你喜歡
        研究者衛(wèi)生領域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衛(wèi)生與健康
        領域·對峙
        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 12:55:43
        研究者稱,經(jīng)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英語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中華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衛(wèi)生歌
        醫(yī)生注定是研究者
        新常態(tài)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辦好衛(wèi)生 讓人民滿意
        肯定與質(zhì)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 国产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彩av大片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app|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更新| 免费亚洲老熟熟女熟女熟女| 九色九九九老阿姨|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孕妇xxxx做受欧美88| 国产免费网站看v片元遮挡| 久久最黄性生活又爽又黄特级片| 国产精品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视频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高清理伦片a| 四川老熟女下面又黑又肥| 日韩av二区三区一区| 亚洲性感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内射国产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色人阁第四色视频合集网| 在线播放亚洲丝袜美腿|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久久无码精品精品古装毛片|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无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农村乱辈无码| 亚洲成人免费无码|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熟女av| 欧美肥胖老妇做爰videos|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性色av| 蜜桃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