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亮
年關將至,服裝商家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消費熱潮。元旦促銷向來是商家的必爭之地,往年的元旦假期往往能引發(fā)最大力度的消費高峰。然而今年元旦,消費者在實體店的購買熱情明顯下降。記者在多家商場發(fā)現(xiàn),大中小城市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均已悄然改變,網購已然成為消費者購物的首選。
實體店不見往年盛況
元旦期間,某兒童體驗樂園主辦的新年主題嘉年華“冰雪奇幻之旅”在北京朝陽大悅城開幕,希望以通過吸引小朋友來引導消費者游玩。
可元旦當天,朝陽大悅城的人流與周末相比并沒有明顯差別。記者發(fā)現(xiàn),當天前往大悅城的游客依然以年輕人為主,而消費者多集中在餐飲、影院等場所,各品牌服裝店人流與吃飯看電影的人數(shù)形成了強烈反差。
據(jù)了解,2014年元旦時,該商場在元旦假期車流每天約8000輛,達到了停車位的極限,每天平均比平時多了超過3萬人次客流。而2014年元旦活動中,銷售額比節(jié)前平均增長了40%,客流同比增長50%。
據(jù)分析,2014年元旦新地鐵通車后可直達朝陽大悅城,因而產生了較大的銷售增長,而2015年元旦前夕該商場事故頻發(fā),造成了銷售疲軟。
然而,記者在二三線城市也看到了類似的情況,這說明實體賣場遇冷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
作為2014年首個節(jié)假日,長沙各大商場、超市均開始了各種打折促銷活動。在長沙黃興南路步行街以及附近的商場,基本延續(xù)了圣誕節(jié)的打折促銷活動。
但是,前來逛街的消費者并不多?!跋啾韧暝?,今年來購物的市民少了很多?!遍L沙王府井百貨的導購員王小姐表示。
一位正在挑選服裝的楊女士說:“圣誕節(jié)促銷時剛買過衣服,今天只是來看看,元旦節(jié)也臨近過年,到時肯定有更多優(yōu)惠,所以并不急著消費?!?/p>
對一些超市而言,由于圣誕節(jié)剛剛過去,也就沒有在元旦舉行有針對性的活動,而是延續(xù)了圣誕活動。長沙某超市負責人表示:“超市現(xiàn)在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年貨促銷上,為即將到來的春節(jié)促銷做準備。”
相對大中型城市,小型城市的商場促銷力度頗大。在河南某城市,不少服裝專賣店打出了“全場5折起”、“滿200減50”等促銷標語,不少商場還特意為元旦增加了導購員。
為了將消費者從網絡拉回實體店面,除高額折扣外,實體商鋪還在差異化方面下了大功夫。據(jù)了解,該商場在成立之初便以服務作為主要宗旨,“不滿意,就退貨”的口號更是深入市民心中,隨著網購的沖擊,該商場在售前與售后服務方面更加細致。
然而,元旦第三天,在該市“時代廣場”商場中,記者發(fā)現(xiàn)客流量與平時并無明顯差別。而屬于該集團的另一商場“服飾量販”則顯得更為成功,元旦節(jié)期間,這家商場人頭攢動,消費者絡繹不絕。
據(jù)了解,“時代廣場”主營商品為品牌服裝,而“服飾量販”的主營商品為大眾服裝,價格較低??梢钥闯?,還有部分購買能力較低的消費者沒有完全適應網購生活。而在平均價格更低的服裝市場中,記者發(fā)現(xiàn)人流量與往年相比差距并不大。
服裝品牌代理店的經營則略顯艱難,一家店主告訴記者:“生意不好做了。”
這家服裝店曾創(chuàng)下一天銷售上百件服裝的紀錄,已經是近10年的老店,現(xiàn)在有時一晚上也賣不出一件衣服。店主表示,2010年以前,這家店每個月都能有三萬到四萬元的純利潤,但近幾年越來越難,2014年的收入比前一年減少了一半。
“這樣下去真要考慮轉行了。”她說。
多名經營者表示,近年來實體店的生意普遍下滑了三到四成。由于種種原因,今年元旦的促銷也并不盡如人意。
最近幾個月的網商促銷,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網絡促銷:銷售速度比線下還快
自2009年開始,阿里巴巴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利用11月11號這一天進行大規(guī)模的打折促銷活動,經過6年的經營,已成功培養(yǎng)了消費者的購物習慣,淘寶在今年的“雙十一”促銷更是創(chuàng)下了571億元的銷售紀錄。有些品牌為了追求利潤,在“雙十一”期間的產品售價甚至超過了平常時段。
而2014年除了“雙十一”之外,購物網站再接再厲,又創(chuàng)辦了“雙十二”購物節(jié)。
對于電商網站而言,2014年的“雙十一”主要發(fā)力點在于網上購物和無線支付,而“雙十二”則致力于線下支付,與實體店進行關聯(lián),相信關注實體店鋪的讀者都會記得“雙十二”當天與支付寶合作商家的火爆場面。雖然沒有相關統(tǒng)計數(shù)字,但“雙十二”活動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問題在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是固定的,當“雙十一”、“雙十二”以及接下來的圣誕促銷將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消磨殆盡,消費者們又有多少錢用于支持元旦促銷呢?
另一個問題是,電商網站也在元旦期間舉辦了促銷活動。一方面是不斷地制造活動追求銷量紀錄,另一方面在實體店促銷的同時進行促銷從而分流,加之圣誕剛過,年關將至,今年的元旦遇冷,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位服裝店老板也兼職淘寶店賣家,他告訴記者,在2015年元旦期間該網店全場免郵費,部分服裝做到了全年最低價。“元旦這三天,網上賣的比店里還要快?!彼f。
實際上,從長遠看來,過于頻繁的促銷除了數(shù)字好看之外,對品牌商和經銷商都是不利的。
對品牌商而言,頻頻打折十分不利于品牌建設,一個品牌商品的基本價格提升很難,以凡客誠品為例,當消費者有了一個較低的心理價位后,2014年凡客誠品的精品化戰(zhàn)略也就顯得舉步維艱。折扣和促銷活動頻繁將降低消費者的心理價位,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這無疑將降低整個品牌產品的價位,雖然短時間可以有一個不錯的銷量,長此以往,這一品牌將變成第二個“凡客”。
對經銷商而言,促銷活動頻繁將導致店鋪流水不穩(wěn),增加了預測未來的難度。后期促銷活動效果不明顯,而折扣也將攤薄經銷商利潤,進而影響產品利益,不利于經銷商的自身發(fā)展。
作為實體店鋪又要如何與電商分一杯羹呢?
廣西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所長姚華日前表示,實體店商家應主動尋找電商無法觸及的領域。
他認為,電商雖然方便實惠,但是一些領域是電商無法觸及到的。比如一件衣服,必須親自摸一摸試一試,才能了解其材質。在電商的壓制下,實體店必須發(fā)展在線下才能拓展的領域,才可以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也有專家認為,消費體驗和個性化服務是電商很難取代實體消費的關鍵。實體店需要加強電商的“短板”,提供多元化業(yè)態(tài)服務,搭建“一站式”購物娛樂體驗。在購物中心,實現(xiàn)各大服裝品牌、零售服務、美食、電影、游戲等娛樂一體化服務,并根據(jù)主題定位與消費者需求,增強體驗與互動,打造建筑亮點、改善購物環(huán)境,提升服務員的服務水平等。
其實,目前已經有不少經銷商和品牌商“雙管齊下”,既開實體店也開網店,在這種情況下,注重兩個店鋪的差異化運營十分重要。對于實體店而言,不要與網店一起追求“性價比”,注重品牌建設與品牌價值的提升;而網店對促銷活動則要謹慎,畢竟平穩(wěn)的流水比一年一度的銷量紀錄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