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新云,金正江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湖北 武漢 430070)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SA)分布廣泛,毒力強,易引起新生兒各種感染。一旦發(fā)生感染,由于新生兒自身原因,多種抗菌藥物使用受限,除β-內酰胺類,可選用藥物不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對β-內酰胺類、紅霉素類等多種抗菌藥物耐藥,該菌的出現給臨床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因此,預防感染尤為重要,消毒劑的使用是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來,不斷有文獻報道MRSA攜帶耐消毒劑基因,對多種消毒劑產生抗性,攜帶率各地區(qū)各有不同[1-2]。為了解本院新生兒病房SA的耐藥性及耐消毒劑的情況,本研究對新生兒病房送檢標本分離的SA耐藥譜進行了分析,并對其是否攜帶耐消毒劑基因qacA/B進行了檢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 2013年1—12月新生兒科住院新生兒送檢標本分離的225株SA,標本類型包括:痰、尿、胃液、糞便等,剔除同一患者重復菌株。
1.2 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 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采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動鑒定系統(tǒng)。試劑采用系統(tǒng)配套的GP卡和GP67卡。質控菌株為SA ATCC29213,頻率為每周一次。
1.3qacA/B基因檢測 采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對耐消毒劑基因qacA/B進行檢測,特異性引物 為 5’-GCAGAAAGTGCAGAGTTCG-3’和 5’-CCAGTCCAATCATGCCTG-3’,產物長度為361 bp,PCR體系參數設置為:25μL PCR反應體系包括10×PCR緩沖液2.5μL,DNTP2.0μL(2.5 mmol/L),引物 各 2.5 μL (10μmol/L),無 菌 去 離 子 水12.7μL,DNA模板2.5μL,0.3μL TaqDNA聚合酶。96℃預變性3 min,然后94℃20 s,53℃20 s,72℃20 s,循環(huán)25個周期,最后72℃5 min[3]。
2.1 標本來源 225株SA標本來源以呼吸道分泌物為主,占72.44%;20株 MRSA中,呼吸道分泌物占65.00%。見表1。
表1 225株SA標本來源分布Table 1 Specimen distribution of 225 S.aureusisolates
2.2 藥敏試驗 225株SA中,MRSA20株(占8.89%),甲氧西林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Staphylococcusaureus,MSSA)205株(占91.11%)。耐藥率見表2。
表2 225株SA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Table 2 Resistant rates of 225 S.aureus isolates 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2.3qacA/B基因檢測 225株SA中21株攜帶qacA/B基因,陽性率為9.33%。其中MRSA3株,陽性率為15.00%(3/20);MSSA18株,陽性率為8.78%(18/205),兩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8.84,P<0.01)。PCR電泳圖見圖1。
圖1 qacA/B基因檢測電泳圖Figure 1 Electrophoresis map of PCR product of qacA/B gene
革蘭陽性球菌在新生兒細菌感染中占重要地位,其細菌譜分布中SA居首位[4]。SA是一種需氧或兼性厭氧革蘭陽性球菌,可存在于外界環(huán)境及人體口腔、鼻咽等部位,是人類化膿性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性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假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可引起敗血癥、膿毒癥等全身感染。本研究中,從標本來源分析,呼吸道分泌物占72.44%,可見在SA引起的新生兒感染中,呼吸道感染占主要地位;其次為胃腸道感染,糞便標本占1.78%。在局部感染中,臍部、眼及其他部位的化膿性分泌物共占25.33%。新生兒抵抗力差,如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護理不當,極易引起臍部等部位的化膿性感染,一旦感染需及時合理選用抗菌藥物,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防止感染癥狀向全身蔓延。
本研究中,MRSA檢出率為8.89%,低于相關文獻[5-6]報道,可能存在地區(qū)及人群之間的差異。MRSA的耐藥性與青霉素結合蛋白2a(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a,PBP2a)有關[7]。PBP2a由 mecA 基因編碼,具有高度保守性,mecA基因檢測陽性即為MRSA。但近年來有文獻[8]報道,MRSA菌株中并非均攜帶mecA基因,說明可能還存在其他耐藥機制,值得關注。本研究中,SA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四環(huán)素、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及復方磺胺甲口惡唑的耐藥率高低不等,但MRSA的耐藥率普遍高于MSSA。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替加環(huán)素、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呋喃妥因對所有SA均顯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為100%。因此,在MRSA感染危重患兒中,萬古霉素可作為經驗治療的首選。但隨著萬古霉素的應用越來越多,近年來不斷有萬古霉素中介SA和異質性萬古霉素耐藥SA的報道,本研究中雖尚未發(fā)現,但也應引起警惕,注意合理用藥,嚴防該類菌株的出現。
SA由于其毒力強,感染廣泛及耐藥嚴重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由于各種消毒劑在臨床被廣泛使用,SA對消毒劑的抗性及耐消毒劑機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視。SA對消毒劑的抗性主要與外排泵系統(tǒng)有關,由質?;蛉旧w上的相關蛋白基因編碼,種類繁多,作用機制均為借助質子泵的動力將胞內抗菌物質排出胞外,使其達不到有效抗菌濃度而產生耐藥。季胺類消毒劑基因(qac)在SA耐消毒劑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qac基因由于在親脂性消毒劑外排機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得名,編碼蛋白型的外排系統(tǒng)。目前qac基因家族已發(fā)現有10余種,其中qacA/B基因存在于葡萄球菌的質粒中。qacA基因與qacB基因雖然作用底物不同,但結構十分相似,相差僅為幾個核苷酸,普通PCR方法無法區(qū)分[9]。因此,本研究中參考有關文獻設計通用引物對其進行檢測。結果顯示,225株SA中檢出qacA/B基因21株,陽性率為9.33%,其中MRSA菌株3株,陽性率為15.00%,MSSA菌株18株,陽性率為8.78%,結果與有關報道[10]相似。研究表明,MRSA菌株的耐消毒劑機制可能與其耐藥機制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本研究中是否存在該現象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新生兒SA感染中,在關注耐藥性的同時應關注其對消毒劑的抗性。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應以預防為主,加強消毒管理,提高手衛(wèi)生依從性,加強新生兒基礎疾病護理,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消毒劑,切實有效做好預防感染的發(fā)生或流行,保障新生兒生命健康安全。
[1]姜愛英,應俊,管瑜,等.臨床分離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ecA和qacA/B基因檢測[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9):1212-1215.
[2]陳迎曉,劉俊,李小四,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劑基因及抗生素耐藥相關基因檢測[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2,24(12):1103-1105.
[3]Noguchi N,Suwa J,Narui K,et al.Susceptibilities to antiseptic ag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antiseptic-resistance genes qacA/B and smr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in Asia during 1998 and 1999[J].J Med Microbiol,2005,54(Pt6):557-565.
[4]王維鵬,金正江.新生兒葡萄球菌屬感染及防治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11):1250-1251.
[5]吳旭琴,馮薇,喬美珍,等.2007—2010年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與耐藥變遷[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1):55-58.
[6]賈云霞,劉興莉,彭旭華,等.兒科重癥監(jiān)護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3):211-213,216.
[7]王輝,陳宏斌.甲氧西林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實驗室診斷[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6):420-422.
[8]李曉芳,范昕建,過孝靜.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機制的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7(3):365-368.
[9]盧中一,陳勇,陳偉,等.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消毒劑的抗性及其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13(7):442-446.
[10]周庭權,黃文祥,賈蓓,等.金黃色葡萄球菌耐消毒劑基因qacA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4):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