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初
(宜興 214221)
宜興丁蜀鎮(zhèn),一個太湖之濱的陶文化古鎮(zhèn),因上蒼賜予的紫砂"富貴土"而聞名遐邇。這里是紫砂藝術的發(fā)祥地,有著悠久而濃郁的藝術氣息。仿佛幾百年來的窯火把紫砂藝術的意趣和魅力都燃燒進了塵空中,讓身處此地的子民情不自禁地戀上陶土。紫砂壺備受世人關注,不僅僅是在于它的獨一無二的鏈式氣孔特性、它精湛的制作工藝和它的千變?nèi)f化,更重要的是在于傳承千年的歷史文化!
紫砂壺最初出現(xiàn)時僅僅是一個飲水的器,隨著文人的參與與把玩,紫砂壺被賦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品位。特別是明清時期,由于迎合了當時士人淺嘗低吟、自斟自飲的茶風,紫砂壺逐漸被精于茶理的文人所關注和喜愛,眾多文人雅士參與設計制作,賦予紫砂壺以文人藝術品的特質(zhì)。紫砂壺藝術已具備高度的藝術品位,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
壺是心和手的藝術,壺中的情,或濃烈,或淡雅,皆為創(chuàng)作者品性的凝練。聞其名,賞其壺,都可感受到那一縷縷飄自天際的淡淡清香。這件取名《黃金菊》的作品,流露著筆者內(nèi)心的從容和個性韻味。以壺為記,詮釋著紫砂的風骨與神采,還有那濃厚的精神內(nèi)涵。
“莫怨登高白玉杯,茱萸微綻菊花開。池塘水冷鴛鴦起,簾幕煙寒翡翠來?!本栈ㄏ騺硎腔ㄖ芯?,千百年來因其品其性,在眾多文人墨客筆下沾成不同的顏色,也在不計其數(shù)的紫砂陶藝師手中綻放出不同的姿態(tài)。
《黃金菊》凝結(jié)了筆者對菊花的濃濃愛意,既借鑒了前輩們的精品特點,也有獨自創(chuàng)發(fā)的新構想和新理念。壺身圓融,抽象的模擬成瓜果的模樣,洋溢著淳樸憨厚的感覺。壺流、把簡潔明快,風格鮮明。壺蓋、口皆吻合精到,蓋可任意轉(zhuǎn)向,工藝精湛。既有小品之細膩,又有大品之霸氣,堪稱精品。
《黃金菊》作品布局融洽,和諧統(tǒng)一,轉(zhuǎn)折輕巧利落,弧度流暢優(yōu)美。于樸實無華中透露出靜逸與虛空的韻味,于簡練中蘊含高雅的意境。
《黃金菊》筋囊器造型,表面平滑光亮,整體造型和諧飽滿,古樸濃郁,比例勻稱,簡潔素雅。俯視該壺,流、鈕、把手呈一線,平分壺體,做工甚是精巧。
《黃金菊》將瓜果的田園之趣與菊花的高雅詩性相結(jié)合,以田園趣為底,生動而形象的鋪展開了一股濃濃的詩意,以菊花的自然形態(tài)牽引出古典情懷中隱藏的詩情,婉約細膩,風情萬種。
紫砂陶藝的造型千變?nèi)f化,體現(xiàn)了藝人匠心獨運的創(chuàng)造才能,現(xiàn)在壺藝的巧思之作,按其不同形態(tài)特征,可分幾何形體,自然形體,筋紋形體三大類。在砂壺的藝術價值中,深邃豐富的內(nèi)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砂壺的內(nèi)涵,包括神、氣、力三個要素。砂壺的神意,通過象形的實體抒發(fā),表達著一種深深的內(nèi)在生命氣息,一切事物的"話",就在于它內(nèi)在生命的迸發(fā)。砂壺的神意,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過各種不同的形體賦諸作者的情感,借以表達出來。砂壺的氣質(zhì),是指一件能語神意的砂壺,必定本身能給人有欲語在心的實質(zhì)性美的素質(zhì)。紫砂壺是一件工藝美術的實用產(chǎn)品,要能夠使人們在日用中既達神意,又獲美感,從而陶冶性情,操練情愫,這就是氣質(zhì)的美感。
紫砂壺藝,歷史悠久,藝人輩出,壺風千秋,品種萬樣,造型層出不窮。紫砂壺受到人們珍視,一方面,它是藝術品,形制優(yōu)美,顏色古雅,可以“直齊商彝周鼎而毫無愧色”。另一方面,它又是實用品,用以沏茶,茶味特別清香。一把好壺,能陶人性情,怡人心靈,給人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