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剛
摘 要:隨著國家國際地位的提升,經濟方面政策的不斷改革,與國外的交易變得越來越頻繁。合同的簽定是外貿交易運作過程的核心步驟,它標志著商務談判告一段落,寓意著合同中各項條款履行的開端,決定了企業(yè)最終經濟獲得最大化的結果。本文通過分析合同簽訂中包含的內容,舉證幾個案例,探討簽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風險漏洞,針對性的將案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議,希望本文能對企業(yè)經理人管理關于如何控制與規(guī)避外貿合同中的風險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外貿合同;風險控制;風險管理
為了自身的利益,簽約的過程中合作雙方都會有意無意的在合同中設下一些隱性的風險條款,如何規(guī)避合同中的風險,是各大企業(yè)職業(yè)經理人與風險規(guī)劃師在簽定合約中首要考慮的問題。
一、外貿合同風險條款的種類
想要對風險條款進行預防,必須先了解風險條款的種類。一般制定風險條款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1)品質條款:如貨物編號、商品名稱及規(guī)格各項參數(shù);(2)數(shù)量條款:如貨物的數(shù)量、計量單位;(3)價格條款:如貨物的價格,價格的幣種;(4)支付條款:如付款方式、付款日期;(5)裝運條款:如貨物裝運日期運輸?shù)钠鹗嫉嘏c目的地;(6)包裝條款:如包裝的種類、包裝方式;(7)保險條款:投保人、保險類別、投保金額、投保日期;(8)檢驗條款:檢驗條款必須明確檢驗的地點與時間,檢驗的合格標準;(9)索賠條款:如索賠的原因、索賠的證明、索賠的金額、索賠的日期。
二、外貿合同交易中常見的糾紛問題
1.品質條款糾紛問題
2013年,B國與C國簽訂一起關于機器設備的合同,合同中規(guī)定C國應該在B國制造設備的過程中就開始預付款。在合同簽訂完成后,C國得到消息稱B國機器設備存在質量問題,于是立刻向B國提出終止合同并說明原因,B國提出由銀行擔保支付賠償,要求C國繼續(xù)履行合約,C國被迫接受條約。
2.裝運條款糾紛問題
2013年,我國某工廠以FOB條件出售一批質量為一級的大米給A國,共400噸,裝船運輸前由第三方公證人檢驗,貨物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標準,裝運完成后向買方發(fā)出通知,不料在運輸過程中發(fā)生意外,導致大米被海水浸泡,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后,此大米的只能按照三級大米出售,買方要求賣方賠償大米質量下降而導致的損失。然而,因為當初買方簽訂了FOB條件,賣方拒絕賠償,最后買方按合同規(guī)定的原價接受了貨物。
三、如何規(guī)避風險
從上面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企業(yè)利用“風險條款”來有效的維護了自身利益,有的企業(yè)由于對風險的不重視或者估計錯誤,意識到了風險條款卻依舊義無反顧的跳進對方精心設計的圈套。因此,把握與巧妙的使用風險條款可以讓企業(yè)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與貿易交易中穩(wěn)操勝券。所以,條款的訂立是合作雙方維護自身最大利益的協(xié)議的完結。在具體的貿易過程中,盡量不要制定容易產生糾紛的“風險條款”。合理條款的制定是保證企業(yè)正常貿易與創(chuàng)造效益的基礎,在條款的制定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起草貿易合同時對合作對象進行調查,對方企業(yè)的性質、貿易的誠信、貨物質量情況都應該提前進行研究分析。案例一中,B國機器設備存在問題但進行隱瞞,并利用履約擔保條約迫使C國繼續(xù)履行合同。
2.實事求是,對自己和對方各項條件進行審視,制定合適的條款,不弄虛作假。案例一中,C國因為事先沒有作充分的調查導致后來的質量問題,由此可見,在實際工作中,事先調查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方面。
3.循規(guī)蹈矩,堅定不移的按照合同簽訂的要求辦事,對自己嚴格要求,不給對方有鉆空子的機會。在案例一中,賣方出于自身條件與利益的考慮在合同中制定了風險條款,隱瞞了自己貨物中的問題將可能造成損失的交易轉移給了對方。這是十分有借鑒意義關于規(guī)避與轉移風險的成功案例。該案例從側面也暴露買方的一些問題,一是買方前期沒有對市場與合作方做出充分的調查,二是簽訂合同時沒有前瞻性的戰(zhàn)略眼光,以至于在后期合約執(zhí)行時一直處于被動狀態(tài),給公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4.分散風險,對于自己存在短板的條款,發(fā)現(xiàn)它存在潛在風險時應該合理的將風險進行轉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案例二中,品質條款、裝運條款、支付條款、檢驗與索賠條款均對賣方存在很大的不確定與風險性。在品質方面沒有考慮貨物在不同運輸條件下可能發(fā)生的意外,不考慮潛在風險,導致貨物發(fā)生損壞后只能自己獨吞后果。該案例是惡意利用“國際貿易術語”的典型例子,對于合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可控因素,應該進行細節(jié)分析。
四、結束語
在合同的簽訂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先對市場情況進行合理分析,進行多方面有關貿易的信息整合,為了保證合同如約執(zhí)行,在合作對象的挑選上要嚴格把關,當發(fā)現(xiàn)風險不可避免時應該合法的進行風險轉嫁。這是對外貿合同中風險的有效的管理。
參考文獻:
[1]張玉翠.中小型外貿企業(yè)的風險管理——BBK案例[J].2013,12(45):12-13.
[2]張大廣.淺談企業(yè)合同簽訂過程中的風險管理[J].管理觀察,2012,7(18):85-86.
[3]陳黎萍.外貿集團企業(yè)風險管理培訓的實踐與思考——以申達股份有限公司外貿企業(yè)為例[J].國際市場,2013,37(6):28-29.
[4]熊延軍.外貿商務管理與我國外貿實踐問題淺述[J].工商管理(北京大學),2008,31(68):26-27.
[5]崔保成.中國外貿企業(yè)進口貿易風險管理與決策研究[J].國際貿易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0,3(4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