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魯民
說聲謝謝有多難
文|陳魯民
世上的事,有些很難,“難于上青天”;有些很容易,不過舉手之勞,就看愿不愿意去做。譬如,說聲謝謝,就是上下嘴皮一動,再容易不過了,可在某些人那里,一句“謝謝”比登天還難。
9月20日,成都郫縣燈飾店的男子易奉平發(fā)現(xiàn)一個小男孩掉進(jìn)水池,僅會兩下“狗刨”的他來不及脫衣服,就冒著生命危險,縱身躍進(jìn)池塘將小孩救了上來。不料,精疲力盡的他被拖上岸時,小孩與家長卻已不知所去,連聲謝謝也沒有。(9月27日《華西都市報》) 8月13日晚,四川瀘州一位10歲左右女孩掉進(jìn)長江,先后五人入水救人,其中還有一人差點(diǎn)發(fā)生意外。女孩獲救后被媽媽帶走,母女未向任何一人道謝?!盀榫热瞬铧c(diǎn)丟了命,卻換不來一句謝謝?!蹦繐粽吒械筋H為不平。(8月17日《華西都市報》) 再早,據(jù)中央電視臺報道,天津兩名女孩在西沽公園湖邊玩耍時不慎落水,被一中年男子救起。該男子渾身濕透,手機(jī)也浸水損壞。而兩名女孩上岸后未言謝就離開。有旁觀游客要求二人向男子道謝,但她們迅速跑開。
這樣的事情年年都有,屢見不鮮,也實(shí)在讓人難以理解,人家拼死拼活把你救了,也不指望你報答酬勞,怎么連一句謝謝都不舍得出口呢?這該如何讓人寒心呀!當(dāng)然,任何一個救人者都不是為了那一聲謝謝而奮不顧身的,可是,人家冒著生命危險救你于水火之中,難道還換不來一聲謝謝嗎?更有那厚顏無恥者,被救后居然表示,我也沒有讓他救我,是他自己愿意的。這種人,不客氣地說,良心都讓狗吃了。 那些被救而不肯示謝者,大概出于這樣幾條原因:或原本就沒有感謝意識,缺乏基本教養(yǎng),素質(zhì)低下;或怕救人者要補(bǔ)償,這也太小看見義勇為者的道德水準(zhǔn)了;或不想曝光,成為新聞人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論哪種原因,少了一聲謝謝,你就是個缺乏良知的道德低下者,怎么解釋理由都是蒼白的,除了要遭受輿論批評,還要接受自己的良心譴責(zé)。 平心而論,會說謝謝,最多也就是幼兒園孩子水平,可有些人連孩子都不如。有的人,一大把年紀(jì)了,在公交車上被人讓座,就坦然坐下,連一句謝謝都不會說;有的人,不慎在路上跌倒了,別人好心好意來攙扶,他不僅不道謝,還反咬一口說是人家撞了他……這樣的人多了,人心就會日漸冷漠,好人好事就會越來越少,“精神霧霾”就會令人窒息,社會風(fēng)氣就會日益惡化,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我們正在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社會,有資格入住這個社會的人,都應(yīng)是道德高尚、至少也是道德合格的人。道德高尚者要大公無私,自覺奉獻(xiàn),助人為樂,見義勇為;道德合格者要遵紀(jì)守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要知恩圖報,會說謝謝。每個人都不妨捫心自問,我是哪種人?如果做不了救人濟(jì)世的英雄,能不能成為為英雄喝彩、對英雄說謝謝的人。 古人說“滴水之恩須當(dāng)涌泉相報”,被救者對救人者說聲謝謝,不過相當(dāng)于“涌泉之恩滴水相報”,可就這“滴水相報”也吝惜至此,真不知該讓人說什么好。讓被救者說聲“謝謝”,并非強(qiáng)人所難,因?yàn)檫@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也不是“道德綁架”,而是起碼的道德要求。道德的樹立養(yǎng)成靠教育、啟蒙,也要靠強(qiáng)制,尤其對那些缺德又拒絕教育之人,就是要通過處罰和“綁架”,讓他們感到缺德之痛,以補(bǔ)上道德之課。 對救人者說聲謝謝,不僅是感恩,也是在弘揚(yáng)正能量。救人者奮不顧身,被救者衷心感謝,這樣的良性互動溫暖人心,優(yōu)化社會,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我們正在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社會,有資格入住這個社會的人,都應(yīng)是道德高尚、至少也是道德合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