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臨床應用
楊新華
目的分析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取6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A組, 并選取同期本院健康體檢人員60例作為B組, 均采取多層螺旋CT診斷, 并行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 對比兩組患者診斷結果。結果A組患者左冠狀動脈主干(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狀動脈(RCA)鈣化積分均高于B組, 總冠狀動脈積分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A組患者中RCA鈣化積分最高, 其次是LAD、LCX, LM鈣化積分最低。結論對冠心病患者采取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檢測, 利于判斷患者疾病情況。
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多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冠狀動脈鈣化是其疾病病變, 在臨床冠心病診斷中取得顯著效果。多層螺旋CT的快速發(fā)展, 使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得到顯著提高,逐漸成為其主要手段和新標準?,F(xiàn)作者將6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取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診斷,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到本院就診的60例冠心病患者為A組, 經(jīng)診斷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中冠心病診斷標準相符[1], 男40例, 女20例;年齡40~75歲, 平均年齡(58.9±5.7)歲;選取同期本院健康體檢人員60例作為B組, 男38例, 女22例;年齡40~76歲, 平均年齡(60.3±5.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檢測前, 靜息心率70次/min,若心率>80次/min, 需使用美托洛爾控制心率。取西門子64層螺旋CT掃描, 患者行橫軸位平掃, 結合回顧性心電門控相,掃描參數(shù):120 kV、55 mA;機架旋轉時間0.42 s, 重建間隔2.5 mm, 層厚2.5 mm。掃描時間8~10 s, 矩陣512×512, 視野25~28 cm?;颊邟呙钑r均在60%~80R-R間期采集數(shù)據(jù), 于胸廓入口掃描開始至心臟隔面胸部定位像;心電門控掃描冠狀動脈時, 于氣管分叉下10 mm處掃描開始至心臟隔面, 掃描一次屏氣完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人員冠狀動脈各分支鈣化區(qū)域,包括LM、LAD、LCX、RCA, 計算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
1.4 評定標準[2]根據(jù)歐美國家實分組及風險預測標準對患者冠狀動脈區(qū)域積分進行計算。0分:無識別鈣化斑;風險預測:>90%患者無冠心病。1~10分:微小鈣化斑;風險預測:低心血管病風險。11~100分:小鈣化斑;風險預測:存在中度心血管病風險性。101~400分:中度鈣化斑, 風險預測:心血管病風險性高度。>400分:廣泛鈣化斑;風險預測:心血管病風險度極高。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各冠狀動脈積分對比, A組患者LM、LAD、LCX、RCA鈣化積分均高于B組, 總冠狀動脈積分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中A組患者中RCA鈣化積分最高, 其次是LAD、LCX, LM鈣化積分最低。見表1。
表1 兩組各冠狀動脈積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各冠狀動脈積分對比(±s, 分)
注:兩組比較,aP<0.01
組別 例數(shù) LM LAD LCX RCA 總計A組 60 39.4±12.0a 88.7±21.8a 66.3±15.7a 210.5±25.9a 404.9±24.3aB組 60 6.2±2.1 18.5±8.5 12.3±6.4 23.9±14.6 60.9±15.2 t 3.5412 4.5129 5.1047 4.9347 5.0893 P<0.0014 <0.0054 <0.0045 <0.0069 <0.0042
冠心病患者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作為其基本病變, 冠狀動脈鈣化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疾病病變。冠狀動脈鈣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位置沉積鈣鹽, 冠狀動脈動脈鈣化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密切, 其粥樣硬化越嚴重, 其鈣化積分也隨之增加, 動脈管腔狹窄也越嚴重。動脈鈣化積分的發(fā)生, 主要是動脈粥樣硬化時, 脂質(zhì)形成、沉積, 使管腔內(nèi)粥樣斑塊明顯突出, 形成纖維斑塊, 期間形成、破裂、形成等過程, 鈣鹽不斷沉積, 導致動脈鈣化[3]。在此次研究中, A組患者LM、LAD、LCX、RCA鈣化積分均高于B組, 總冠狀動脈積分較B組顯著增高(P<0.01)。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 冠心病患者各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明顯提高, 通過對冠狀動脈積分的計算,可明確冠心病的診斷, 利于判斷冠心病病情程度。通常冠狀動脈積分越高, 其心血管風險程度也隨之提高。另外冠心病患者中RCA鈣化積分最高, 其次是LAD、LCX, LM鈣化積分最低。因此, 在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診斷中, 需加強右冠狀動脈的診斷, 并不容忽視其他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計算。
CT的不斷發(fā)展, 在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計算中應用顯著。尤其是現(xiàn)今多層螺旋CT的發(fā)展, 使動脈鈣化積分計算效果明顯提高。多層螺旋CT掃描速度快, 斷層厚度顯著降低, 存在亞秒級心電觸發(fā)掃描及容積掃描技術, 使患者診斷掃描水平顯著提高。同時結合心電觸發(fā)門控技術, 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較高, 并可精確定量檢測冠狀動脈鈣化, 準確識別冠狀動脈鈣化和鈣化定量, 在動脈鈣化積分檢測中取得顯著效果。
隨著多層螺旋CT在心血管疾病檢測中的應用范圍日漸廣泛, 在冠心病患者的診斷地位日漸顯著。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計算, 可有效檢測冠心病發(fā)病危險性, 動態(tài)評估檢測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程度。在診斷期間, 鈣化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冠心病, 通常鈣化積分掃描時, 動脈硬化斑塊為纖維斑塊或軟斑塊時, 其掃描結果多為陰性。因此在臨床診斷時, 并不能單獨應用冠狀動脈鈣化積分計算, 也需要結合其他診斷措施進行檢查。
綜上所述, 對冠心病患者采取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檢測, 利于判斷患者疾病情況;必要時結合臨床癥狀、其他診斷方法對疾病進行判斷。
[1]孫奧松.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的研究進展.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2, 22(8):1401.
[2]姜增譽.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1, 9(5):522.
[3]田希存.多層螺旋CT冠狀動脈鈣化積分在冠心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河北醫(yī)藥, 2012, 34(13):199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24
2015-06-11]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腫瘤醫(yī)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