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中
(銅陵市安銅井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實用技術·
某鐵礦井下采空區(qū)充填工藝技術研究
李全中
(銅陵市安銅井建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淺孔留礦法開采形成采空區(qū),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造成了資源的留置和浪費。系統(tǒng)研究了充填法在處理采空區(qū)中的技術要求和基本原理,針對某礦山實際情況,對充填工藝和井下充填系統(tǒng)開展了研究,不僅消除了采空區(qū)的安全隱患,還實現(xiàn)了礦石的安全回采,多回收礦石資源10%,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技術效果。
淺孔留礦法 采空區(qū) 尾砂膠結充填 充填工藝
留礦法開采的地下礦山通常會形成大量的地下采空區(qū),使得附近巷道和作業(yè)范圍內采場維護困難,礦房失穩(wěn)破壞,造成礦山開采條件惡化;上覆巖層可能發(fā)生巖移或冒落,引起地表塌陷,危及地表構筑物和農(nóng)田;采空區(qū)失穩(wěn)垮塌產(chǎn)生的沖擊波和高速氣浪導致人員、設備損傷等,嚴重影響礦山的安全生產(chǎn)[1-2]。
某鐵礦礦體走向東西,南北寬1.2 km,由多條平行排列的小礦體構成;礦體傾向南至南偏西,傾角75°~80°,磁鐵礦體平均厚度3.5 m,厚度變化系數(shù)40%,屬于急傾斜薄礦體。礦體與頂?shù)装逭辖佑|,礦巖堅硬(f=8~10),完整性好,局部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易發(fā)生片幫冒頂現(xiàn)象。采用淺孔留礦法開采。礦房結構簡單,回采工藝安全可靠;礦塊沿走向布置,礦房長度50 m,階段高度50 m,礦房間留設6 m間柱,人行通風天井沿礦體底板布置在間柱中間,垂直向上每隔5 m掘人行聯(lián)絡道通達采場;進路式底部結構,鏟運機出礦。礦體自下而上淺孔分層回采,整個礦房回采完畢后集中放礦。
礦塊生產(chǎn)能力100 t/d,但采切成本較高、采場出礦周期長、采出銜接及安全管理要求高,形成了大量空區(qū),尤其是頂?shù)字伴g柱資源占比高達25%,不利于充分回收資源。因此礦山開展了采空區(qū)充填技術與工藝,及時回填采空區(qū),以達到安全治理、安全生產(chǎn)的效果,同時實現(xiàn)資源回收和礦山總體效益的最大化。
(1)空區(qū)處理方法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礦巖特性,空場大小、形態(tài),礦柱的合理回收情況,地表構筑物拆移情況,充填物料的來源和質量,滑坡、山崩、泥石流對礦區(qū)的影響等。
(2)采場空區(qū)的處理必須和周圍采場回采進度相匹配。及時處理采空區(qū),防止處理滯后導致采空區(qū)上盤或頂部圍巖大面積冒落,造成人員、設備損傷或停產(chǎn)等事故。
(3)施工時,保證安全可靠的作業(yè)環(huán)境,如現(xiàn)場照明良好;巷道和空區(qū)內頂板浮石清理,工作平臺穩(wěn)固;爆破時警戒到位,禁止看回頭炮。
(4)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爆破震動及地應力作用下,封閉天井或巷道的破碎巖石將進一步壓縮,形成塌落或空隙,影響封閉效果,所以必須進行定期檢查空區(qū)處理效果。
3.1 充填處理空區(qū)的方法
充填處理采空區(qū)可分為干式充填和濕式充填兩種[3-5]。
(1)干式充填。在金屬礦山中一般用于中小或老舊礦山。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且投資低,但作業(yè)條件差,充填效率低,勞動強度較大。
(2)濕式充填。濕式充填效率高,流動性好,但須建設一套充填輸送系統(tǒng)和設施,且尾砂充填、膠結充填較水砂成本更高。目前濕式充填處理空區(qū)應用更為廣泛。
3.2 充填法選用原則
礦山開采初期優(yōu)先選用干式充填,待廢石不能滿足充填能力時,考慮采購或生產(chǎn)干式充填料;若干式充填料成本過高,則考慮選擇尾砂作為充填料。為了保證提高礦石回收率和礦山生產(chǎn)能力及安全開采,根據(jù)該鐵礦采空區(qū)及其分布特點,采用尾砂膠結充填和干式充填處理采空區(qū)。
3.3 尾砂膠結充填處理采空區(qū)
該礦山建設了一套尾砂充填系統(tǒng),其充填工藝流程為:選廠通過渣漿泵管道將漿料輸送至旋流器濃密后進行沉淀砂水分離,水通過管道分離至沉淀池循環(huán)使用。沉淀的漿料通過管道進入礦漿輸送泵或自流進入攪拌系統(tǒng),管道上裝有濃(密)度、流量監(jiān)測儀器,用閥門控制進入攪拌機的量。在充填站內制成55%~60%濃度的尾礦漿,配比1∶6的膠固材料攪拌均勻;粉狀料(水泥、膠固粉等粉狀材料)由變頻螺旋給料機輸送至電子螺旋計量秤,稱重后進入攪拌系統(tǒng)攪拌。粉狀料一般情況下需加壓,并設計有成品礦漿儲料倉防堵管裝置用于增壓清洗。采用槽式雙臥軸加長型連續(xù)攪拌機,其供水系統(tǒng)有水池水泵流量計等組成。攪拌好的漿料通過管道或輸送螺旋送入活化攪拌機經(jīng)管道流入充填井,充填到采空區(qū),同時采取濾水措施。尾砂用于空區(qū)充填,不僅緩解了尾礦庫壓力,同時有效地治理了井下采空區(qū)的安全隱患。充填站地表主要設備見表1。
2.2.3 CGF促進牙髓組織基礎研究 國內學者杜楠[27]通過培養(yǎng)人牙髓干細胞,將不同濃度CGF作用于干細胞,通過檢測堿性磷酸酶濃度作為分析CGF對牙髓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結果顯示,堿性磷酸酶濃度增加,并和CGF濃度呈正相關,得出結論:CGF在一定濃度下可以促進牙髓干細胞的增殖分化。
表1 膠結充填站主要設備
設計充填站水、尾砂、膠固料的質量比為50∶40.2∶9.8,濃度一般控制在50%以下可滿足充填倍線需求,可通過在線濃密度監(jiān)測儀隨時調節(jié)。測試結果表明,充填體7 d強度1.4 MPa,14 d后2.1 MPa,28 d后4 MPa,滿足充填體強度設計要求。
3.4 干式充填
將廢石經(jīng)主井提升到上部中段,再由鏟運機或其它設備沿脈外巷道運至采空區(qū)充填,下部中段部分采場提前開采,采礦結束前掘進充填井,待出完礦后用上中段的掘進廢石充填,減少了水泥砂漿的充填量及廢石的運輸、提升量。在保證充填質量的同時,既降低了廢石出井量、提升和充填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廢石占用地表土地,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
4.1 井下充填管道布設
管道自流輸送充填倍線一般不大于5~6,以7倍為限。如果充填倍線過大,則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礦山地表高程+109 m,充填水平標高+20 m,在自流輸送的前提下,不考慮地表輸送泵的動力因素,按照最大7倍的充填倍線,+20 m水平鋪設的充填管道最大長度為623 m。師山口6#~7#豎井,井下水平距離406 m;師山口6#~5#豎井,井下水平距離464 m;師山口7#~8#豎井,井下水平距離208 m;師山口8#~9#豎井,井下水平距離432 m;拐彎溝3#~4#豎井,井下水平距離460 m。以最大距離464 m計算,充填倍線N=L/H=5.21,沒有超過6倍,各充填井筒設計倍線較理想。
+20 m水平為回風中段,該水平充填管道沿回風巷道水溝側直線鋪設,有車輛通行的交叉路口要埋設到巷道底板以下;經(jīng)過頂柱、破頂?shù)牟蓤隹諈^(qū),直接鋪設至采空區(qū)邊緣,向空區(qū)內伸長1.5 m,在巷道底板打上錨樁將管子固定。沒有進行間柱和頂柱回收的采空區(qū),充填管道通過通風行人天井的第一層聯(lián)絡道伸長1.5 m至空區(qū),底板用錨樁固定。地表主充填輸送管道、井筒內充填管道,均采用外徑108 mm的復合材料鋼鞭管道。
4.2 采空區(qū)充填封閉、濾水系統(tǒng)設計
充填作業(yè)時,為避免有用組分流失,必須在出礦水平的出礦橫穿、間柱內聯(lián)絡道與外界相連通部位打上柔性封閉墻,起到固沙濾水的作用;為盡快使充填體中的水沙分離,必須在充填體內預先埋設脫水管、濾水管,將濾出的水通過井下排水系統(tǒng)排至地表再利用。
4.3 充填管理
充填施工送砂前,要先送水沖洗充填管路,保證水路通暢;在充填作業(yè)過程中,遇到管道堵塞、跑冒砂漿、料漿不均勻、流量過大過小、濃度不合格等異常情況[6],都應該在第一時間和地表充填站取得聯(lián)系,必要時暫時中斷作業(yè),解決問題后再恢復作業(yè);充填結束時,先停砂,后停水,沖洗管道,避免膠結體滯留在管道中造成堵塞。
在地表充填站和井下充填工作面必須有可靠的通訊設施,保證正常聯(lián)系以隨時采取應對措施,建立尾砂供應、充填制備、井下充填流水線作業(yè)工序良好有效的溝通。
(1)該鐵礦尾砂充填系統(tǒng)充填工藝簡單、充填材料選擇容易、充填效果好、自動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有效地解決地表沉降、資源回收、回采安全、連續(xù)開采等一系列問題。
(2)尾砂膠結充填處理采空區(qū)后礦山大部分頂柱和間柱得到回收,多回收10%以上的資源,使礦房回采率達到90%以上,損失率低于10%。
(3)該充填技術在多個大中小型礦山廣泛使用,技術成熟,可操作性強,充填運行成本預計為20元/m3,充填一個12 500 m3的標準礦房,需要投入25萬元。而同步回收的6 300 t鐵礦石,按100元/t計算,收益63萬元,不僅符合本企業(yè)的利益,也符合國家倡導的節(jié)約型礦山的政策。
[1] 古德生,李夕兵.現(xiàn)代金屬礦床開采科學技術[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9.
[2] 鄭懷昌,李 明.地下采空區(qū)危險性及其分析[J].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2005,22(4):127-129.
[3] 孫光華,李青山.采空區(qū)充填技術研究[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1(5):16-17.
[4] 張 飛,張 衡,劉德峰,等.尾砂膠結充填在某金屬礦采空區(qū)處理中的應用[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13,65(4):16-19.
[5] 杜壽元.有色金屬礦山井下采空區(qū)充填方式研究[J].中華民居,42013(12):206-208.
[6] 毛信理.尾砂膠結充填過程控制中的故障診斷[J].中國礦山工程,1995(3):67-68.
2015-04-10)
李全中(1967—),男,工程師,246131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月山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