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14500) 李秋月陳玲琍 謝開婿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死亡監(jiān)測狀況分析
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14500) 李秋月△陳玲琍 謝開婿
目的通過對桐鄉(xiāng)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監(jiān)測情況進行分析,為惡性腫瘤的綜合防治規(guī)劃和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方法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系統(tǒng)”導出桐鄉(xiāng)市戶籍人口中惡性腫瘤死亡病例數(shù)據,采用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報告死亡病例共5476例,男女比例為2.06:1。居民前5位惡性腫瘤死因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其中男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腸癌;女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腸癌、胃癌、乳腺癌。結論肺癌是桐鄉(xiāng)市居民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對不同的年齡段人群要關注不同的惡性腫瘤類別。
惡性腫瘤 死亡率 構成比 年齡別死亡率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有不斷上升的趨勢,惡性腫瘤的發(fā)病數(shù)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長[1],2002年衛(wèi)生部公布我國惡性腫瘤每年新發(fā)病例約有160萬例,每年因腫瘤死亡的病例約有140萬例,居死亡原因第1位[2],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存的疾病之一。為探討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的發(fā)病和死亡情況,分析其流行規(guī)律,推動腫瘤預防控制工作更好的開展,為社區(qū)人群惡性腫瘤的綜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現(xiàn)對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情況進行分析。
1.資料來源 死亡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的子系統(tǒng)《死亡登記報告信息系統(tǒng)》。死亡病例為本地戶籍居民。
2.方法 死因分類采用國際疾病統(tǒng)計分類標準(ICD-10),運用excel、SPSS16.0等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和描述。采用2000年中國標準人口進行標化,計算標化率,惡性腫瘤死亡率比較采用Poisson分布近似u檢驗,死亡率趨勢分析采用趨勢卡方檢驗,顯著性檢驗水準為0.05。
3.人口資料 來源于桐鄉(xiāng)市統(tǒng)計局和公安局。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報告死亡病例共5476例,其中男性病例3688例(67.35%),女性病例1788例(32.65%),男女比例為2.06:1。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220.45/10萬)高于女性(106.69/10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7.88,P<0.01)。2006-2010年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63.52/10萬,標化死亡率105.37/10萬。惡性腫瘤的粗死亡率呈現(xiàn)平穩(wěn)上升的趨勢,但標化死亡率卻呈下降的趨勢(趨勢χ2=36.81,P<0.05)(見表1)。
表1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分性別死亡率(1/10萬)、標化死亡率(1/10萬)
1.惡性腫瘤的死亡年齡趨勢
不管男性還是女性,惡性腫瘤的總死亡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隨著年齡增長死亡率上升幅度增大,在75~79歲年齡組合計死亡率達到最高峰,死亡率為1149.04/10萬,到80歲以上年齡組之后死亡率又逐漸下降。35歲以上年齡組的男性年齡別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同時50歲以上年齡組男性的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比較迅速,明顯高于同年齡組女性的惡性腫瘤死亡率(圖1)。
2.不同惡性腫瘤死亡年齡分布
0~14歲組惡性腫瘤死亡率為2.32/10萬,占惡性腫瘤總死亡0.22%;白血病是該年齡組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原因,占惡性腫瘤死亡的58.33%。15~34歲組惡性腫瘤死亡率為7.60/10萬,占總惡性腫瘤死亡1.28%;前3位惡性腫瘤死因分別為白血病、肝癌和肺癌,合計占年齡組惡性腫瘤死因57.14%。35~59歲組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08.72/10萬,占總死亡27.05%;前3位惡性腫瘤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和胃癌,合計占年齡組惡性腫瘤死因60.36%。60歲及以上年齡組惡性腫瘤死亡率為713.13/10萬,占總死亡71.46%;前3位惡性腫瘤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和胃癌,合計占年齡組惡性腫瘤死因57.55%。惡性腫瘤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均逐漸上升,35歲以下年齡組死亡率水平普遍較低,35歲以后死亡率明顯上升,以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死亡率增加最為明顯(表2)。
圖1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分性別不同年齡段的死亡率
表2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不同惡性腫瘤死亡分年齡組的死亡數(shù)、死亡率(1/10萬)及構成比(%)
3.惡性腫瘤死因順位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死亡率排名前5位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分別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腸癌,占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總例數(shù)的77.71%;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分別為肺癌、肝癌、腸癌、胃癌、乳腺癌,占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總例數(shù)的60.96%(表3)。
表3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分性別死亡率(1/10萬)、構成比(%)和死因順位
4.主要惡性腫瘤死亡率趨勢分析
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肺癌死亡率呈平穩(wěn)的上升趨勢,肺癌死亡率從2006年45.71/10萬上升至2010年的55.90/10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趨勢χ2=16.71,P<0.05)。其中男性肺癌死亡率由70.51/10萬上升至87.72/10萬,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趨勢χ2=22.08,P<0.05)。女性肺癌死亡率由19.64/10萬上升至24.30/10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趨勢χ2= 12.93,P<0.05)。
桐鄉(xiāng)市2006-2010年惡性腫瘤的粗死亡率呈現(xiàn)緩慢地上升趨勢,而標化死亡率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從2006年的118.26/10萬下降到2010年的96.61/10萬,與上海市盧灣區(qū)2002-2007年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報道結果相同[3,6]。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且均呈上升趨勢,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相同[3-5]。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和標化率分別為163.52/10萬和105.37/10萬,與中國2009年的死亡率相比,該市的惡性腫瘤死亡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80.54/10萬),但標化死亡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85.06/10萬)[7],主要可能是人口老齡化所致。
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前5位死亡病種與2008年全省監(jiān)測結果一致,但死因順位有所不同。死亡率居前5位的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腸癌、食管癌。肺癌死亡率均居男性和女性腫瘤的首位。肺癌是當今世界各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已成為目前人類因癌癥而死亡的主要原因[8-9]。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女性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位居第5位,成為威脅女性身體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疾病,這與相關文獻一致[10-12]。
桐鄉(xiāng)市居民35歲以上惡性腫瘤死亡病例數(shù)占總病例的98.50%,其中50歲以上年齡組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長上升迅速,死亡率高峰在75-歲年齡組,之后稍有下降趨勢,提示中老年人是惡性腫瘤死亡的高危人群,與相關文獻一致[13-16]。不同年齡組引起死亡的主要惡性腫瘤不同,桐鄉(xiāng)市居民0~14歲組惡性腫瘤主要是以白血病為主,15~34歲年齡組惡性腫瘤主要以白血病、乳腺癌為主,35~59歲年齡組以肺癌和肝癌為主,60歲以上年齡組肺癌比例明顯上升,這與其他相關文獻研究也類似,因此對不同的年齡組人群要關注不同的腫瘤類別[17]。
監(jiān)測結果提示,2006-2010年桐鄉(xiāng)市惡性腫瘤的平均死亡率為163.52/10萬,標化死亡率為105.37/10萬,查閱相關文獻,桐鄉(xiāng)市1995-2001年惡性腫瘤的平均死亡率為129.11/10萬,標化率95.64/10萬,與此相比,近年來桐鄉(xiāng)市的惡性腫瘤的平均死亡率已有明顯上升[18]。惡性腫瘤已成為影響桐鄉(xiāng)市居民生命健康的“第一殺手”,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干擾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今后有針對性地開展惡性腫瘤的預防和控制尤為重要。
[1]李廣燦,葉召.全球常見惡性腫瘤的當前流行形式.腫瘤防治研究究,1999,26(4):308-310.
[2]董志偉,谷銑之.臨床腫瘤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27-328.
[3]王飛,高淑娜.上海市盧灣區(qū)2002-2007年惡性腫瘤發(fā)病及死亡狀況分析.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1,25(10):88-90.
[4]曹卡加,范喬陽,劉奕龍,等.廣州市2000-2002年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分析.癌癥,2008,27(3):225-230.
[5]王貞,朱曉云,王教明.上海市金山區(qū)石化街道惡性腫瘤發(fā)病與死亡分析.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10,22(6):326-329.
[6]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08.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8:89-103.
[7]陳萬青,張思維,鄭榮壽,等.中國2009年惡性腫瘤發(fā)病和死亡分析.中國腫瘤,2013,22(1):2-12。
[8]顧秀英,胡一河.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與控制.北京: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3:210-237.
[9]胡如英,龔巍?。?008年浙江省衛(wèi)生監(jiān)測區(qū)出生、死亡、慢性病和傷害監(jiān)測年度報告.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9:24-46.
[10]周衍,肖景榕,江惠娟.福州市區(qū)1991-2005年女性乳腺癌發(fā)病趨勢分析.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10,12(3):183-185.
[11]何丹丹,王春芳,曹莉莉,等.上海市閔行區(qū)女性乳腺癌發(fā)病流行趨勢分析.中國腫瘤,2010,19(2):108-110.
[12]曾玉梅,林愛華.州市越秀區(qū)1988-2007年居民惡性腫瘤死亡年齡分布及減壽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09,26(6):633-635.
[13]張少青,雷清.丹東市區(qū)1998-2004年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6,14(3):198-199.
[14]潘秀丹,潘紹凡,李洵.2001-2003年沈陽市居民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4,12(6):273-276.
[15]王瑞,付瑩,劉旭霞.深圳市羅湖區(qū)2007-2012年惡性腫瘤發(fā)病監(jiān)測分析.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3,27(12):79-80.
[16]楊琛,葉露,楊黎明,等.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主要惡性腫瘤疾病負擔研究.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2,29(2):233-235.
[17]初里楠,李竹.2003-2011年北京市西城區(qū)居民惡性腫瘤死亡情況及減壽分析.中國衛(wèi)生統(tǒng)計,2013,30(4):536-539.
[18]胡志翔.桐鄉(xiāng)市1995-2001年惡性腫瘤死亡率分析.中國腫瘤,2002,11(5):280-281.
(責任編輯:郭海強)
△通信作者:李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