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微爆技術將硅變成復雜新材料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在硅上制造出激光誘導的微小爆炸,創(chuàng)造出了多種奇特的新材料。該技術有望為超導、高效太陽能電池和光傳感器領域帶來更簡便的創(chuàng)新制造工藝。
研究人員將激光聚焦于埋在二氧化硅層下的硅上,可靠地在固體硅上炸出一個個小坑,爆炸點周圍產生極端高壓,從而形成新的相態(tài)。通過電子衍射圖樣和結構預測技術,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新相態(tài)的結構非常復雜,其中的原子分別以12、16或32個重復排列,形成晶體結構。此外,由于體積很小,這些復雜的相態(tài)可在結構發(fā)生改變之前迅速冷卻并凝固下來,改變了復雜相態(tài)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據稱,這種新的晶體結構目前能夠保存1年以上,可為材料帶來新的性質,如帶隙可變、適當摻雜可能變成超導體等。
研究人員稱,該技術能在1s內在普通硅材料上制造出上千個微米級相區(qū)。因此,該項新技術有望降低這些新材料的生產成本,使其更易于大規(guī)模制造,或將對基于硅材料的半導體行業(yè)產生重大影響。 (KJ.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