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會英 閆保良
普外科疾病種類繁多,患者年齡跨度較大,加之受到疾病的影響,大部分患者常常出現(xiàn)煩躁、焦慮、恐慌、自傷等不配合治療的情況,導致治療和護理難度增加,不良的情緒引發(fā)了多起護患糾紛。護患溝通不僅能夠傳遞患者需求和護士給予服務的信息,還可以傳遞情感,給予患者心理慰藉,其在臨床中的作用受到日益關注。研究表明,患者有強烈的呼喚溝通需求,這需要護理工作做到以患者為中心,使護理工作的內容得到擴展,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1]。我院近2年通過加強護患溝通,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整體護理,不但減少糾紛,還提升了護理質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至2014年在北戴河醫(yī)院普外科住院患者120例,其中男79例,女41例;年齡11~85歲,平均年齡(53±12)歲;急診手術46例,擇期手術74例;膽囊結石33例,急性闌尾炎30例,痔瘡20例,胰腺炎10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穿孔9例,甲狀腺腫瘤7例,乳腺癌7例,創(chuàng)傷性氣胸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觀察組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12~85歲,平均年齡(53±13)歲;急診手術24例,擇期手術36例;膽囊結石17例,急性闌尾炎16例,痔瘡9例,胰腺炎5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穿孔4例,乳腺癌4例,甲狀腺腫瘤3例,創(chuàng)傷性氣胸2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11~84歲,平均年齡(54±10)歲;急診手術22例,擇期手術28例;膽囊結石16例,急性闌尾炎14例,痔瘡11例,胰腺炎5例,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穿孔5例,甲狀腺腫瘤4例,乳腺癌3例,創(chuàng)傷性氣胸2例。2組在性別比、年齡、病種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實施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強有效溝通。具體措施:(1)采用觀察法和詢問法了解患者的心理信息,讓患者主動表述,用心傾聽,根據(jù)患者年齡、性格、職業(yè)甚至家庭狀況的不同進行心理需求層次分析,依據(jù)不同的心理需求分別疏導和需求,選擇不同的談話方式和內容,選對時機排除患者不良心理反應,從而選擇出個體化的護理措施; (2)術前多訪視,主動介紹病房和手術室環(huán)境,了解患者術前最擔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讓同屋手術后的患者講自己親身體驗和感受,幫助消除術前顧慮;宣教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對疾病及你的護理措施有初步了解,并愉快的接受,這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會患者接受術中暗示,如放松肌肉和深呼吸訓練等,以配合手術進行并減少術中疼痛;(4)術后教患者各個部位放置引流管的保護方法及咳嗽、呼吸的技巧,如何進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訓練等;(5)遇到術后留置胃管,患者咽部比較敏感,惡心不適的患者在癥狀嚴重時,可張口呼吸,固定好胃管,減少胃管的擺動,多與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可減輕癥狀。
1.3 溝通的技巧 (1)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學習理論,注意實踐,注重儀表,提高護患親和力。例如1例闌尾炎術后的患者,根據(jù)麻醉需要需去枕平臥4~6 h,并且在腸蠕動恢復之前禁食水。這會讓患者感到不適和口干。此時護士要耐心向患者講解如果頭部過高會對以后的生活有什么影響,禁食水的目的是什么,當患者知道這些知識以后會耐心配合你的工作。(2)了解溝通對象的綜合情況,充分尊重和信任患者,使用得體的稱呼,采用開放式的交流,少用說理式的方式,盡量讓患者主動表達。(3)溝通時注意語言的嚴肅性、高尚性、保密性、情感性、規(guī)范性,親切的問候,多提一些善意的建議,注意對方說的話,記住患者姓名,態(tài)度誠懇,平等待人,掌握分寸,注意目光的接觸及面部表情要自然可親,結束談話時要運用技巧,從患者方面尋找結束談話的話題,切不可在冷場之后無故離開,易產生誤解。(4)與老年人溝通時要用尊稱,敬重他,耐心聽取他的傾訴,循序漸進的把你的主題傳達給他,把他(她)當成你的鄰居來看待。(5)適當?shù)挠|摸可以讓患者對你有一種親切感和依賴感,并能拉近護患關系。如:操作前輕拍患者的肩或手,將手放在患者的額頭感覺是否發(fā)熱,查看患者的體位是否舒適,是否有利于引流管的引流,助其選擇合適的體位,幫其拉拉被子,掖好,這樣患者可以體會到你的關心和溫暖。(6)有的擇期手術的患者會擔心術后會有什么影響。如有的膽囊息肉的患者會擔心膽囊切除后消化不好,吃飯不香。這時要告知患者,膽囊只是一個儲存膽汁的地方,切除后膽汁會直接排到腸道,但不會根據(jù)你的飲食結構來排。但如果不切除膽囊,病情遷延,息肉會惡變,危及生命,膽囊切除術后會有一段時間對消化有影響,但機體會慢慢適應,患者了解了利害關系會愉快的接受手術。如果是膽囊結石,擇期不做,一旦膽囊炎急性發(fā)作,不但危險性大,創(chuàng)傷也會加大。
1.4 評價指標 (1)護理效果評價:觀察2組術后48 h惡心嘔吐次數(shù)、服用止痛藥劑量及處理次數(shù)。(2)焦慮抑郁評價: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價2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水平。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術前心理因素的比較 絕大數(shù)患者因無手術經歷,主要擔心術中疼痛、麻醉風險、術后傷口愈合等,觀察組有此壓力的48例(80%),對照組有此壓力45例(75%),2組心理壓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301,P>0.05)。
2.2 2組術后48 h內惡心嘔吐次數(shù)、服用止痛藥劑量及處理次數(shù)的比較 治療組術后48 h內惡心嘔吐次數(shù)、服用止痛藥劑量及處理次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顯著減少(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48 h內惡心嘔吐次數(shù)、服用止痛藥劑量及處理次數(shù)比較 n=60
2.3 2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觀察組經過護理后術前、術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焦慮評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抑郁評分低于術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前、術后的焦慮、抑郁評分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n=60,分,±s
表2 2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n=60,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術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比較,△P<0.05
組別 焦慮護理前 術前 術后抑郁護理前 術前 術后觀察組 41.0±2.5 37.0±2.1*33.6±2.0*# 39.5±2.7 35.4±2.6* 34.1±2.2*對照組 40.7±2.4 40.4±2.5△ 38.5±2.3△ 39.6±2.5 39.5±2.2△ 37.3±2.6△
溝通是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是鏈接護患關系的紐帶,是傳遞醫(yī)療、護理行為的過程。護患關系是護士和患者之間的關系,是在特定條件下,護理人員通過治療護理等活動與患者建立起來的工作性人際關系[2]。良好的護患關系是患者早日康復的基石,也是促進醫(yī)院健康發(fā)展的需要,避免醫(yī)患糾紛的需要,它能良好的表達醫(yī)療護理活動的意愿和要求。而和諧的護患關系是通過與患者感情的溝通、人性化的護理、精湛的護理技術、真誠的服務來維系。
現(xiàn)代護理模式要求護士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有關知識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整體護理。相關研究顯示,在醫(yī)院臨床護理中所出現(xiàn)的糾紛通常是由于護患之間的溝通障礙引起[3]。良好的護患溝通不僅能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加強兩者之間的密切交往,減少醫(yī)療糾紛,還能幫助醫(yī)生獲得患者支持,增強治療信心。根據(jù)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心里指導,消除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4-6]。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術后48 h內惡心嘔吐次數(shù)、服用止痛藥劑量及處理次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顯著減少(P<0.05)。觀察組經過護理后術前、術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焦慮評分與術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抑郁評分低于術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前、術后的焦慮、抑郁評分與觀察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如語言、非語言、熟練的技能等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的精神需求,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緒,還明顯減輕了術后患者的軀體不適,在普外科圍手術期患者得到了認可,促進了護理質量提升,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7]。
1 尼瑪拉毛,白瑪拉措.圍手術期患者對護患溝通需求的研究.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32:129-130.
2 楊巧芳,曹學云,常玉蘭,等.實施優(yōu)質護理服務后護患雙方對護患關系認知的差異性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6-30.
3 馬克美,張顯冬,于麗敏,等.有效的護患溝通與和諧的醫(yī)患關系.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9:1122-1124.
4 王雪梅,萬海霞.護患溝通在腦外科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2,12:74-75.
5 張海云.加強護患溝通做好圍手術期心理護理.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4,2:165-166.
6 胡芬,王桂蘭.圍手術期患者對護患溝通體驗的質性研究.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8,23:51-54.
7 花霞,羅春梅,馮曉芬,等.圍術期患者實施人文關懷及護患溝通的研究進展.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