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
自我效能理論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實施某一行為的期望,是人們對自我行為能力的認知與評價[1]。自我效能理論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可以幫助患者對自我行為能力進行認定和評價,對遵醫(yī)行為的落實與改善起到幫助作用,尤其是對某些難治性疾病以及惡性疾病患者的身心護理具有指導作用。護理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幫助患者建立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以緩解應激比如手術(shù)、自尊改變和體像變化等對于身體的效應,實現(xiàn)自我意志和自我行為??谇话儆陔y治性惡性疾病,口腔癌根治術(shù)在產(chǎn)生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引起患者面部畸形和術(shù)后功能障礙[2],患者的焦慮、緊張、恐懼、自尊受損以及體像障礙困擾等不良心理情緒,可通過心理-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的相關(guān)反應引起機體免疫力低下,對疾病的恢復不利;而自尊水平下降和體像變化也會加重患者的焦慮、緊張和抑郁等心理情緒變化。二者可互為因果,相互影響,甚至呈現(xiàn)出惡性循環(huán),對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極為不利。自我效能理論可應用在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認知干預、社會支持、經(jīng)驗獲得等方面,以改善患者的心態(tài)和形成健康行為,不斷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故此我們將自我效能理論應用在口腔癌根治術(shù)患者的護理中,并與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進行效果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口腔癌根治術(shù)治療的8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齡39~62歲,平均年齡(48 ±34)歲;舌癌32例,牙齦癌34例,頰癌12例,口底癌8例;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所有入組患者溝通交流能力正常,近期無嚴重影響患者情緒的事情發(fā)生,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均能耐受手術(shù)治療。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3例。2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增加自我效能干預,由6名經(jīng)過培訓考核的護士組成干預小組,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并任組長,主管護師3名,護師2名,護士長對小組活動進行全程監(jiān)管。干預過程從患者入院時起,到出院前1 d結(jié)束,此過程要按照PDCA循環(huán)不斷進行評價與改進。(1)健康教育:可以采用集中教育、一對一教育和發(fā)放資料宣教等方式,內(nèi)容包括:向患者全面介紹口腔癌的發(fā)病情況、治療和護理,介紹口腔癌根治術(shù)的方法和安全性,教會患者如何配合手術(shù)以及應對術(shù)后疼痛和不適的方法等。護士要知曉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反應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矯正,幫助患者逐漸能夠面對和接受患病后發(fā)生的一系列問題,通過自我歸因、關(guān)注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知識,理性接受患病事實和術(shù)后的各種并發(fā)癥。尤其是口腔癌具有難治的特點外,還容易遺留顏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心理健康,故護士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逐漸能夠正確認識自我,擺脫壓力和痛苦,建立堅強勇敢的信心。(2)支持干預:患者對疾病、手術(shù)以及治療效果等都心存未知,內(nèi)心忐忑不安,急需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此時護士要引導和鼓勵患者家屬、親戚、朋友和同事等給予患者理解、支持和鼓勵,告訴支持者如果患者能得到家人、朋友等的關(guān)心、照顧,得到較多的情感支持和肯定,其生活的信心將會逐漸增強,進而激發(fā)其自覺維護健康的意識,自覺規(guī)范用藥、依從治療[3],必將增強手術(shù)效果和加快術(shù)后的康復。同時,護士也要督促和鼓勵患者自覺接納來自周圍的支持和幫助,并轉(zhuǎn)化為自身對抗疾病的動力和能力,使來自各方面的支持發(fā)揮最佳最強的效果,不斷激發(fā)患者產(chǎn)生的良性心態(tài),實施健康行為。(3)自我護理技能干預:護理人員要有意識的幫助患者提升自我護理能力,教會患者正確認識疾病、自我病情監(jiān)測、自我情緒的控制和調(diào)整等,比如可采取積極應對、回避、放松等方式進行自我情緒控制和對抗外界不良刺激,要指導患者恰當運用情感宣泄、傾訴、大哭等方式來擺脫和釋放壓抑的情感;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訓練和束腹胸式呼吸訓練等,提高自我護理能力[4],逐漸增高患者應對口腔癌的信心和建立堅強信念,以樹立較高的自尊水平和消除體像障礙,坦然面對因疾病帶來的負面影響。(4)經(jīng)驗獲得:包括直接性經(jīng)驗和間接性經(jīng)驗。直接性經(jīng)驗多來自患者對自身治療過程的體驗和總結(jié),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和感受,并加以分析和指引,正確引導患者對自身經(jīng)驗進行評價,以不斷積攢成功治療的經(jīng)驗,以應對心理、體像等方面的障礙,達到恢復患者身心康復的效果;而間接性經(jīng)驗多是他人經(jīng)驗的傳播,同病區(qū)患者治療和應對經(jīng)驗,要認真學習和采納,從中找到利于自身疾病康復的經(jīng)驗,以彌補自身經(jīng)驗的不足?;颊咧g經(jīng)驗的傳播和吸納可以通過召開病友會的形式進行,護士要控制好病友會的場面,通過正能量的傳播,深度挖掘患者內(nèi)心的動力和能力,逐漸恢復患者的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
1.3 觀察指標
1.3.1 分別在干預前和干預后對2組患者運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5]進行自我效能感評價。此量表中文版由張建新和Schwarzer研制,總分范圍10~40分,總分越高水平越高。
1.3.2 狀態(tài)自尊量表(SSES):狀態(tài)自尊量表(state self-esteen-esteen scale,SSES)是由 Heatherton和 Polivg[6]于1991年編制而成,采用Annemchang[7]翻譯的中文版,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4級評分,共20項、3個維度(行為自尊7項,社會自尊7項,外表自尊6項)。SSES總分為20~80分,評分越高水平越高。
1.3.3 體像障礙自評量表(SSBI):由魯龍光等[8]編制,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每項按0~3進行4級評分。評分越高,表示體像障礙程度越重。以總分≥36分作為體像障礙傾向者篩查標準。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 經(jīng)過積極護理干預,2組患者的GSES評分逐漸增高,2組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GSES評分增高程度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n=43,分,±s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評分比較n=43,分,±s
注: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2周觀察組 26±6 37±6*#對照組 26±6 31±5*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ES評分比較 經(jīng)過護理干預后,2組患者的SSES評分在逐漸升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SSES評分(自尊總分、行為自尊、社會自尊、外表自尊)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ES評分比較 n=43,分,±s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ES評分比較 n=43,分,±s
注: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干預后自尊總分 行為自尊 社會自尊 外表自尊 自尊總分 行為自尊 社會自尊 外表自尊對照組 52.7±2.6 17.6±2.1 18.0±2.2 16.3±2.0 60.8±2.6* 20.2±2.4* 21.8±2.6* 19.8±3.1*觀察組 52.8±2.7 18.3±2.2 18.2±2.4 16.2±2.3 76.7±3.8*# 26.4±3.6*# 27.2±3.4*# 23.0±2.2*#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BI評分比較 經(jīng)過對2組患者進行自我效能干預,2組患者的SSBI評分與干預前比較明顯(P<0.05),觀察組干預后SSB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BI評分比較n=43,分,±s
表3 2組患者干預前后SSBI評分比較n=43,分,±s
注: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7±10 33±6*#觀察組 37±9 20±6*
口腔癌占全身惡性腫瘤的0.58% ~1.30%[9],治療以手術(shù)根治性切除為主,疾病和手術(shù)會使患者正常容貌受損,出現(xiàn)面部畸形;也會影響局部功能,比如影響舌運動引起患者出現(xiàn)語言、進食、咀嚼及吞咽的困難,致使發(fā)生進食障礙、語言障礙等,也會出現(xiàn)明顯的焦慮、抑郁、自卑以及不能接受自身容貌受損的否認、暴躁等心理,患者自尊嚴重受損、自信度降低,多以過度回避和屈服應對社會角色和人際交往,自我效能感不能得以發(fā)揮,社會生活質(zhì)量低下。研究發(fā)現(xiàn),自尊是個體在社會過程中所形成的對自我的情感體驗與評價,是自我意識的核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10]。患者因疾病影響出現(xiàn)功能受損、他人協(xié)助、被動治療,尤其是自身容貌受損,都影響患者的自尊水平,使之評分低下,需要積極的護理干預和治療,提高和恢復患者的自尊水平和生活質(zhì)量。體像障礙是對想像中或輕微的外觀缺陷而產(chǎn)生的一種痛苦或者受損的偏見[11]。自尊和體像障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際狀況的改變而變化,口腔癌術(shù)后的面部畸形使患者受到嚴重體像變化的困擾和壓力,陷于內(nèi)心深度痛苦之中,甚至無法以新的形象去面對自己和他人,出現(xiàn)嚴重性格缺陷,迫切需要醫(yī)務人員給予幫助,使之盡快恢復自我。本研究中口腔癌患者自我效能干預前的SSES量表評分結(jié)果顯示均處在中等水平,SSBI量表評分較高,說明研究對象自尊狀況急需提高,體像障礙傾向需要改善。而且有研究表明,面部變形對于個體來說,要比身體其他部分的變形存在著更為嚴重的沖擊,不利于疾病的康復[12]。因此,要加強對口腔癌手術(shù)患者的護理,細致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隱伏著的負性心理危機,給予各種相應的干預對策,使患者逐漸適應新的自我形象,防止造成嚴重后果。
隨著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許多身心疾病得到深入研究,醫(yī)學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更要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應對理念,調(diào)動自身的應對水平和自我效能感,逐漸提高自尊水平,免受體像變化以及功能障礙的困擾,恢復健康心理狀態(tài),全面提高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所采用的自我效能理論為指導的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支持干預、經(jīng)驗獲得以及自我護理技能干預等,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和恰當評價自我,與醫(yī)務人員一起挖掘自身的自我效能水平,自覺接受和主動參與治療、護理過程,提高治療依從性和消除患者負性心理情緒變化,提高自尊水平,去除體像障礙的消極影響,幫助患者主動回歸社會。自我效能感、自尊和體像變化均可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甚至自我效能感可通過改善自尊水平和體像變化來影響生活質(zhì)量,因此本研究以對口腔癌患者進行自我效能干預為著手點,通過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幫助患者分析和改變自我,從而達到挑戰(zhàn)自我的目的和效果。王春華等[13]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自我效能干預,明顯改善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從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中隨著自我效能干預措施的實施,幫助口腔癌根治術(shù)患者了解疾病和手術(shù),認識到自己的不恰當?shù)恼J知和情緒對行為障礙的影響,從而能夠堅強理性的接受患病的事實和帶來的一切功能障礙和顏面美的影響,逐漸建立合理正確的思維理念和信念,形成強烈的生存愿望,自覺主動的參與到治療護理中,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逐漸消除自卑感。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顯著升高,體像障礙在逐漸降低,各觀察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我效能干預可提高口腔癌根治術(shù)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水平,降低患者對體像變化的關(guān)注,使患者自信、樂觀進而堅定的面對癌癥和手術(shù),早日恢復健康。
1 唐宏,鄭燕,鄢家莉,等.運用自我效能理論對臨產(chǎn)孕婦的護理.現(xiàn)代護理,2007,13:144-145.
2 林岑,胡雁.關(guān)于癌癥患者“堅強”的概念分析.中國腫瘤,2007,16: 606-608.
3 高歡玲,劉學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會支持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guān)性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58-259.
4 林彩娟,李雪華,梁燕霞,等.認知護理對甲狀腺瘤手術(shù)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1401-1403.
5 王才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1,10(特刊): 185-186.
6 Heatherton TF,Polivy J.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for measuring state self-esteem.J Pers Soc Psychol,1991,60:895-910.
7 張俊娥,鄭美春,蘇小茵,等.社會支持對結(jié)腸造口患者自尊變化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5,40:489-492.
8 魯龍光,陳圖農(nóng),陳建國,等.體象障礙自評量表的初步制定.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14:299-302.
9 郭巍莉,林曉華,依周媛.口腔癌圍術(shù)期的護理.臨床合理用藥,2012,5:143-144.
10 鄭婉婷,黃維明,莫錦萍,等.理性情緒療法對乳腺癌患者自尊狀況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26.
11 Phillips KA,Wilhelm S,Koran LM,et al.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some key issues for DSM-V.Depress Anxiety,2010,27:573-591.
12 陳少英.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的圍手術(shù)期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869-1871.
13 王春華,錢文茹,岳振琴.自我效能理論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河北醫(yī)藥,2012,34:142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