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廣播電視領域中,對象感貫穿于節(jié)目的始終,包括采訪、拍攝、寫作、編制和播出的全過程。廣播電視沒有對象感,節(jié)目就沒有活力,對象感的重要性日漸突顯。本文從對對象感的認識以及播音員主持人基于對象感所存在的誤區(qū)出發(fā),分析了對象感的重要性,并探討把握對象感的技巧。
所謂對象感,是指播音員主持人必須去設法想象以及感覺受眾的存在和受眾的反應,而且要從感覺上意識到受眾觀看節(jié)目時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緒等,并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于運動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傳達稿件的精神實質。對象感是播音主持人應該掌握的技巧。對象感使播音員主持人在播報節(jié)目時的針對性會更強,表達的內容會更加清晰,受眾更容易接受。
1 對象感強的播音特質
強烈的對象感能調動受眾思維的積極性,從而引起共鳴。具體來講,對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主持體現(xiàn)以下特征。
1.1 能夠體現(xiàn)人文關懷。受眾是播音員主持人的傳播對象,播音員主持人要努力在“目中無人”的條件下,做到“心中有人”,對受眾進行具體設想,從感覺上把握受眾的存在并時時與受眾有感情上的交流、呼應。因此,即使節(jié)目錄制現(xiàn)場沒有受眾,播音員主持人也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想受眾之所想、急受眾之所急,從而把握其心理要求和興趣點,并在節(jié)目中融入傳者對受眾的真誠與關愛即人文關懷。
1.2 表達豐富、親切。富有對象感的播音主持具有音色富于變化,語氣上更加豐富、親切等特點,避免了長時間同一頻率播音所造成的節(jié)目單調,從而使受眾保持心理上的興奮狀態(tài)。
2 基于對象感所存在的誤區(qū)
對象感是所有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培養(yǎng)的技能,但目前我國廣播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仍存在諸多誤區(qū)。
2.1 “誰在聽,我就播給誰”。對象感是播音員主持人用來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處于運動狀態(tài)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但不能實體化,因為,一旦實體化,將不可避免產生消極播音及被動主持的局面,影響節(jié)目質量。
2.2 “只假設單一對象”。僅假設一種對象容易使播音主持出現(xiàn)偏離播音主題的現(xiàn)象。
2.3 “有觀眾在演播廳時,就不再需要對象感”。演播廳的觀眾僅是受眾中極小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演播廳外的受眾,因此除了考慮演播廳的觀眾外,還要考慮到演播廳之外的受眾。
2.4 “對象感不需要貫穿節(jié)目始終,只需偶爾運用即可”。偶爾運用只能起到一時的帶動、興奮作用,不能使受眾產生強烈共鳴,影響收聽、觀看興趣。
3 怎樣獲得和把握對象感
對于播音主持人來說,要想充分把握對象感,使節(jié)目獲得較高質量,就必須要理解稿件主旨,具體感受,在播音主持過程中形之于聲,及于受眾,獲得和把握對象感的方法如下。
3.1 對象感的“質”與“量”。質,是指環(huán)境、氣氛、心理、素養(yǎng)等有關對象的個性要求,也是最根本的。量,指的是受眾的性別、年齡、職業(yè)、人數(shù)等情況。質和量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不能獨立存在。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要找準與受眾利益最密切的相關點,要思考稿件對誰講,用什么樣的方式語氣去講,受眾聽了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以此獲得對象感,就能讓播出的節(jié)目有新鮮感,吸引并滿足受眾的興趣和要求。
3.2 依據(jù)節(jié)目的形式及所反映的主題、目的去設想對象,從而獲得對象感。廣播電視節(jié)目有新聞類節(jié)目、社教類節(jié)目、經濟生活類節(jié)目、綜藝節(jié)目等,不同的節(jié)目形式需要不同的對象感。
3.3 獲得對象感主要在于“感”,播音員主持人要感受到受眾的存在和反應,構成“交流”。播音員主持人在播報時可以把鏡頭假設成一位朋友,從而產生視覺上的對象感,與受眾的目光構成交流,讓受眾忘卻屏幕的存在而深入節(jié)目內容。播音員主持人應當真誠地與受眾交流,尊重受眾的需要及內心感受,才能實現(xiàn)對象化。
3.4 對象感要貫穿始終,可以時隱時現(xiàn),但決不可時有時無。
3.5 所設想的對象應該穩(wěn)定統(tǒng)一。就某篇稿件來說,所設想的具體對象應該是穩(wěn)定的、統(tǒng)一的,不應該這一段設想對這些人播,那一段設想又對另一些人播。設想的對象穩(wěn)定會使播報更集中,更鮮明。
3.6 把握與受眾的關系。播音主持和受眾的傳受關系是可改變的。播音主持主要從兩個方面正視與受眾的關系。首先,不能有“受眾要什么我就給什么”的思想?,F(xiàn)在部分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低智化、庸俗化的傾向和這種缺乏冷靜、科學分析的思想以及媚俗、媚眾的風氣不無關系。其次,不要有“話語霸權”的優(yōu)越感。如果以為媒體的權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那就大錯特錯了。
3.7 全面掌握受眾的情況。主觀方面,包括受眾收聽、觀看節(jié)目的動機、興趣、情緒、心理等;客觀方面,包括受眾的性別、年齡、職業(yè)、學歷等。例如:“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繼去年11月非對稱降息后,央行再次于2月28日晚間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央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5.3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qū)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2倍調整為1.3倍;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边@是一則有關央行降息的消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播報這條新聞,對象可以設想為準備購房的人、準備銀行存貸款的人、金融機構等,對于需要貸款買房的購房者來說,此次貸款利率的下調意味著還款負擔的降低。但對于手中有流動資金準備定存銀行賺利息的人來說,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調意味著利息減少。因此,播音員主持人應全面考慮到不同身份的受眾的思想情緒,從語氣、表情中自然流露。為了使設想的對象具體有依據(jù),播音主持人應深入體驗生活,通過各種渠道關注現(xiàn)實,了解熟悉各種人,盡可能和各個層次各種職業(yè)的人打交道,了解更多人更具體的需要,在設想具體對象時才會更切合節(jié)目和稿件的內容和形式,更好地達到傳播的目的。
3.8 對象感的應用技巧。聲音的運用要依據(jù)稿件,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連停、重音、節(jié)奏、語氣要把握恰當;面對鏡頭找感覺,用目光交流,抬頭示意來意識受眾的存在;核心句子,層與層,段與段之間可以抬頭;視線、眼神很重要,目光要準、穩(wěn)、固定。
4 結語
在廣播電視領域,播音主持要正確培養(yǎng)和把握對象感,在播音主持過程中要具體對受眾進行設想,從感覺上把握受眾的存在。對象感對于廣播電視節(jié)目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對象感會使節(jié)目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播音主持工作者要認真學習對象感的培養(yǎng)與把握,把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質量推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