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耘
故事、細節(jié)、創(chuàng)新
——電視新聞訪談節(jié)目的幾點思考
黃曉耘
(作者單位:無錫廣電集團無錫電視臺)
電視新聞訪談節(jié)目,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聞事實的主要節(jié)目樣態(tài)之一。這類節(jié)目以新聞事件為出發(fā)點,用鏡頭和畫面聚焦新聞人物,通過訪談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來引導受眾深度理解和把握新聞內涵,是新聞消息類報道的延伸和拓展。要做好這類節(jié)目,要在講好故事、用好細節(jié)、創(chuàng)新手段上下功夫。
電視新聞訪談;故事;細節(jié);創(chuàng)新
電視新聞訪談節(jié)目,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新聞事實的主要節(jié)目樣態(tài)之一。這類節(jié)目以新聞事件為出發(fā)點,用鏡頭和畫面聚焦新聞人物,通過訪談講述新聞背后的故事,引導受眾深度理解和把握新聞內涵,是新聞消息類報道的延伸和拓展。要做好這類節(jié)目,要在“講好”故事、用好細節(jié)、創(chuàng)新手段上下功夫。
一是要選擇好“嘉賓”。新聞故事化,故事情節(jié)化正成為一種新的傳播走向。要“講好”故事首先要選好嘉賓,好嘉賓的標準一是有新聞價值,二是有故事。講老百姓的溫暖故事是無錫臺《每周話題》堅持選擇的方向,眼睛向下看,進基層進社區(qū),貼近生活。節(jié)目的嘉賓中雖然有全國著名的新聞人物,但是更多的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如社區(qū)禁毒社工,身殘志堅的殘疾姑娘,熱心公益的農民等,這些普通人的凡人小事有時也能折射出時代發(fā)展的某些特征。一次采訪中,社區(qū)居民給節(jié)目推薦了一位嘉賓,雖然只是一位普通市民,但是他幾十年悉心照顧養(yǎng)父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為此我們做了一期節(jié)目《最美無錫人系列---祝家父子》,旨在弘揚孝老愛親美德,倡導和諧文明社會風尚。
二是要設置好“懸念”?!爸v好”故事首先考慮受眾心理,以受眾為中心,尋找講述角度和切入點。以“中國好人”蘇大偉為例,節(jié)目緊緊抓住主要矛盾,設置“懸念”,鋪展故事。蘇大偉是無錫洛社鎮(zhèn)一位普通桃農,除了種桃、種田,十幾年一直堅持義務獻血,獻血總量達三萬多毫升,這么多鮮血足以將他體內的血液更換兩遍。
節(jié)目一開場就站在觀眾角度發(fā)問:“一個普通農民為什么一直堅持義務獻血?獻了這么多血對他身體有影響嗎?他堅持義務獻血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一下子抓住了觀眾的心,吸引受眾進入故事。
“有一天,村上老老少少不少人都在往蘇大偉家跑,蘇大偉家是在辦什么喜事嗎?”通過主持人和蘇大偉一問一答,“懸念”解開,原來蘇大偉在家里自費辦起了義務獻血宣傳展覽。節(jié)目層層設問,步步遞進,蘇大偉淳樸、善良、熱心公益的形象躍然熒屏。
三是要展示矛盾沖突。要使新聞故事好聽好看,就要展示出人物在相對立的人或者事情面前,在看似無法解決的困難和逆境面前是如何化解的?!靶纬?-發(fā)展--矛盾沖突(高潮)--結局”構成一個完整的情節(jié),矛盾沖突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吸引觀眾的部分。在《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里,故事緊緊圍繞禁毒社工和她的幫教對象關于“吸與禁”的矛盾沖突展開,被“嗆聲”-被拒絕-剁手指-找工作-改變-戒毒,使故事一波三折,波瀾起伏,情節(jié)在“顛簸”前進,使節(jié)目高潮迭起,引人入勝。
電視新聞的細節(jié)是指新聞人物或新聞場景中最具個性的畫面或同期聲,能給觀眾長久地回味和深刻印象的語言符號或非語言符號。細節(jié)可以是一個特寫、一句話或者是一個特殊意義的物件。電視新聞中的細節(jié)運用的好,就能“小中見大、見微知著”,使新聞人物更豐滿、新聞事件更生動,使新聞報道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獲得2014年江蘇省政府新聞二等獎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以“老照片”特寫鏡頭為開頭,首先交代了這張珍貴照片的由來,然后鏡頭專項的是兩位老友在照片前相隔40年的握手,問候、交談,花白的頭發(fā),淡淡的淚光,威廉額頭亮晶晶的汗珠,鄭鳳仙激動的表情的畫面,感人的現場勝過一切言語,富有感染力的細節(jié),一下子把人帶入美好、溫暖的回憶中去。
除了新聞人物、場景的特寫鏡頭,還有那些能揭示新聞主題、看起來細小卻耐人尋味的聲畫信息、小的或者不經意的表現,這些“細小的事件”往往能夠以小見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電視新聞“彩虹獎”《難忘“援非抗瘧”的那段日子》這一作品深入挖掘細節(jié),講述其它新聞媒體沒有報道過的細節(jié),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第一個細節(jié)是胡錦濤主席與高琪親切握手的照片;第二個細節(jié)是高琪在實驗室專注工作的場景;第三個細節(jié)是高琪講述弱智兒子走失的細節(jié)??雌饋硎羌∈?,但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當高琪說他見到走失四天的孩子又臟又餓,像個流浪兒一樣的時候,甚至連“爸爸”都不會喊的時候,他的臉部表情是那么難過、自責,一忍再忍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父子情深,讓人深深動容。
同樣,在《訪中國深潛第一人——葉聰》節(jié)目里,我們鏡頭捕捉到“蛟龍?zhí)枴痹谏衩啬獪y的5000米海底所遭遇的種種驚險,以及葉聰給家人發(fā)郵件報平安這兩個細節(jié),讓觀眾感受到葉聰膽大心細、剛柔相濟的獨特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的靈魂,手段越是獨特、生動,其刺激力就越大,新聞的影響力就越大,傳播效果就越好。
形式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主持人+嘉賓”面對面訪談的單一節(jié)目形式,大膽嘗試不同的訪談方式。例如《二泉月 無錫情》采訪二胡演奏家閔慧芬時,我們把采訪地點就設在二泉廣場阿炳故居門口,在那里閔慧芬回憶了自己5歲時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時的情形,說到動情處,閔慧芬老師頭微微揚起,雙眼眺望遠方,仿佛熟悉的琴聲就在耳畔響起,情真意切,情境交融,感人心魄。
采訪創(chuàng)新,嘗試各種不同的采訪形式,比如體驗式采訪,讓主持人參與新聞,體驗生活,讓新聞回歸現場?!犊创髱熥龆肪筒捎眠@種創(chuàng)新形式,讓主持人親自動手,跟著大師學做二胡,整檔節(jié)目生動、活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表達創(chuàng)新,在節(jié)目中加入高科技和一些創(chuàng)新新元素,如精彩的短片,3D、flash動畫、二維動漫等,來升華主題,展示人物形象。例如《妙筆丹青故鄉(xiāng)情》訪談嘉賓是美籍上海女畫家顏正安,顏正安身上故事出彩點很多,節(jié)目抓住畫家身上最醒目的“亮點”,展示了顏正安愛國愛鄉(xiāng)的赤子情懷,生動的訪談加精彩的短片組成一檔精彩紛呈的優(yōu)秀訪談節(jié)目,獲得了2010年電視新聞彩虹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