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市場經濟無德,也搞不好、搞不成?!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席地而來,浩浩蕩蕩,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載市場經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市場經濟無德,也搞不好、搞不成。“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席地而來,浩浩蕩蕩,其特色之一就是能“以厚德載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中每一“經濟人”都追求利潤最大化,由此導致競爭,優(yōu)勝劣汰,效率大增。市場經濟自然要“向錢看”。貨幣成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價值規(guī)律驅使人們不斷追求和積累商品價值。但也不能搞得迷心逐物,心為物役,“一切向錢看”,把精神、信仰一概物化,把誠信、道德統(tǒng)統(tǒng)拋棄,都“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共產黨宣言》語)。如果人欲橫流,社會亂套,市場經濟也難以為繼。
市場經濟對道德的作用是“二律背反”的,一方面,資本追逐利潤,個人追求利益,導致拜金主義,排斥道德;一方面,交易要求誠信,市場必守規(guī)則,社會追求公平,呼喚道德。走出“二律背反”,使道德成為市場經濟的正能量,乃是健康、優(yōu)質,增長、持續(xù)的市場經濟之必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說,一個有效率的市場制度,除了需要一個有效的產權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還需要在誠實、正直、合作、公平、正義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這個市場。
丹麥、瑞典學者彼德森和阿維森合著的新書《道德經濟》認為,“品牌與聲譽的背后,是道德的力量?!薄暗赖沦Y本與實物資本、社會資本及智力資本一樣,是獨特的生產資源?!?/p>
《經濟學人》前主編埃默特說:“在資本體系中重建信任,這是當前壓倒一切的話題?!?/p>
我們說,要“以厚德載市場經濟”。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后面,還有“良好道德的人”對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手持利益這把“雙刃劍”,身處市場這個共同體,需要堅守底線、明晰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經過了個人利益的覺醒、市場經濟的洗禮,如何把經濟沖動與道德追求、把物質富有與精神高尚成功結合起來,檢驗著我們社會的文明程度,也關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程度。
我們今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實到成功建立現代市場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市場倫理”,把“資本”的沖動與“誠信”的建構成功結合,構建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形成與現代市場體系配套的,勤勉做事平實做人、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
“君子以厚德載物”,豈容“財之日進而德之日損,物之日厚而德之日薄”?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設,把源于人的同情的利他主義情操視為人類道德行為的普遍基礎和動機;在《國富論》中,又把人性本惡作為經濟學的前提假設,把個人利己主義的利益追求當作人類經濟行為的基本動機。他提出了問題,卻未能解決問題,給出的是一個“斯密悖論”。但他強調靠“人的本性”解決市場經濟中的道德缺失問題的思路也啟發(fā)我們,其實蘊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本性”,有巨大的能量,關鍵是如何在發(fā)展市場經濟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喚回它、激活它、放大它,使它成為強大的正能量。
今天,診治近利遠親、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現象,不妨從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強化道德約束和慎終追遠的定力,去增強我們民族在現代化浪潮中強身壯體的抗體,增強人們在各種物質誘惑面前的免疫機能,促使人們做到見利思義、義利并舉、先義后利。
我們這個有著“君子以厚德載物”傳統(tǒng)的民族,應為人類開辟“君子以厚德載市場經濟”的新境界。
(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