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新
(作者單位:廣州市廣播電視臺)
論電視新聞的文字稿
陳 新
(作者單位:廣州市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的文字稿,它本身就是一條獨立的新聞消息,其主題的確立、形式結構與報紙的新聞、廣播的新聞,大同小異。電視新聞文字稿應該包含導語、主題、結尾三個部分。同時,要有新聞的五要素。但從現實來看,不少電視新聞對文字稿不重視,只重視電視鏡頭,電視畫面,而把電視新聞文字稿當成電視畫面的解讀詞。往往語言文字粗糙,結構不嚴謹,邏輯性不強,詞語不連貫,甚至錯字錯音時有出現,從而影響了電視新聞的作用和價值。
為什么不能把電視新聞文字稿當作電視畫面的解說詞呢?首先,電視新聞的畫面、鏡頭沒有完整的情節(jié),不具備表訴能力,它的主題內容,要靠節(jié)目主持人的聲音,也就是文字稿進行表述、傳達,而節(jié)目主持人的聲音,即文字稿,并非斷斷續(xù)續(xù)的解說、交代、介紹,而是一篇完整的新聞消息。是通過畫面來反映主持人的聲音,而非主持人解說畫面,不能顛倒。當然,主持人解說畫面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但沒有離開新聞消息的完整性,是內容的一個部分。其次,電視畫面沒有敘事功能,敘事功能必須由節(jié)目主持人通過聲音即文字稿來實現。還有,電視畫面也很難做到新聞的五要素。如一條某縣實現村村通公路的電視新聞消息,例如只有畫面,沒有主持人聲音,能讓受眾看得出什么時候開始,歷經多長時間,投資多少,共計完成多少公里嗎?這是不可能的。從上所述,電視新聞稿不是電視畫面解說詞,它是一種新聞要素齊全,結構形式完整的新聞形式,不要畫面,電視新聞稿就是一篇新聞稿。電視新聞文字稿,從結構形式到新聞內容和一般新聞文字稿大同小異,不同的是有畫面來補充文字簡約的不足,那種只重視鏡頭,只重視畫面,不重視電視新聞稿的現象應該糾正。
也有人會提出,現在時興口播新聞,電視新聞文字稿已過時了。持這一觀點的人似乎忘記了內容和形式的關系。不管你用哪種形式播新聞,新聞是內容,是主題,口播也好,不是口播也好,這都是形式??诓バ侣勚皇遣捎谜Z氣更貼近受眾,有利于受眾接受。避免了呆板、說教、裝腔作勢的形式。新聞主題,新聞內容沒有變,只是播出的聲音形式改變了。難道口播新聞就可以離開新聞文字稿亂說一通嗎?顯然是不行的。
要寫好電視新聞的文字稿,總的來說對于人名、數據、結果等要素處理要得體、文要精煉,表達要清晰、文圖要一致。首先,要寫好新聞的標題。電視新聞的標題一般是電視畫面的下方。用字幕標出,多為一行實題,也是受眾了解這條新聞消息的關鍵。一條電視新聞消息短的幾十秒,長的一分鐘,受眾要知道這條消息的內容,很多時候是從畫面下方的字幕獲得,再由畫面作補充加深。這個字幕就是新聞標題,所以一定要把新聞標題寫好。寫好新聞標題一定要精煉,要高度概括出這條新聞消息和主題,避免冗長和詞不達意。二是要生動,吸引人。平面媒體非常注重新聞標題的制作,其中一個原因是現在的人往往看報看題,從標題中了解新聞大部分內容,所以標題不生動,就是不能吸引讀者往下看。同理,電視新聞雖然和平面媒體不完全一樣,但標題的生動準確,對吸引受眾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三是新聞標題一定要嚴格把關,不要出現錯別字和語法不通。現在有的電視新聞,打出來的字幕,錯字屢見不鮮,這不僅詞不達意,而且影響了電視臺的聲譽,受眾會認為該臺知識水平太低。其次,寫好導語。對于電視新聞來說,導語就是開門見山的提要。用極簡要的文句說明全文的目的或結論,喚起人們的注意。電視新聞導語的出現往往伴有典型畫面,所以說畫面也具有“導語”的意義。這些畫面大多都是緊扣新聞主題內容,以準確、生動的畫面形象造成深刻的第一印象,引起受眾注意的中心視覺。再次,電視新聞的文稿的主題。主題是注釋、補充導語,應緊扣導語涉及的內容進行豐富、伸展,應該提醒的是所涉及的內容應是導語的深化、補充,而不是乏味的重復。一條電視新聞就是幾分鐘時間,有的短消息才幾十秒,僅能容納200多個字。這就要求不能有半句空話大話,要扎扎實實。同時,如畫面能夠在有限時間內表現的內容,應盡量讓位于畫面,充分發(fā)揮畫面的作用。最后,電視新聞文稿的結尾對電視新聞來說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是敘述總結式的,也可以是含蓄啟發(fā)式的,還可以是評述議論式的,或者是展望引導式的。雖然在寫作上無定法,但不管用什么方式收尾,皆應順勢而成,其意在于扣緊導語、突出主題、加深印象。
那電視新聞文字稿和廣播的新聞文字稿有何區(qū)別呢?如果說廣播新聞文字稿要著力塑造聽覺形象,使報道事物形象化、立體化。那電視新聞文字稿則是著重塑視覺形象,使觀眾看到畫面的同時聽到主持人的講述,使畫面更為形象生動、感情色彩更為豐富。這里應注意的是畫面和主持人的講述是要融為一體的,而不是南轅北轍,牛頭不對馬嘴。因此,電視新聞的文字稿,一般不能離開電視畫面而應該互相補充,相得益彰。而廣播新聞文字稿則只要考慮用具體的、形象的事物去說明抽象的道理和枯燥的數字,使聽眾聽得見、摸得著,也就是說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使無形的東西有形化;把遠處的東西拉近。用聽眾日??吹靡姟⒚弥氖挛锖蜏\而易懂的道理來說明他們還較為生疏的事物和道理,用他們已經知道的知識和道理,來幫助他們理解還沒有完全明白的知識和道理??傊瑥V播新聞文字稿著重考慮聽眾聽得見,摸得著的內容,而電視新聞文字稿倒不用過多地考慮廣播新聞要注意的問題。另外,電視新聞文字稿的長短,要和電視畫面播出的時間相一致,否則會出現畫面已結束,文字稿的播音還沒完,或者文字稿的播音已經結束,畫面還很長的情況,這樣就會給觀眾帶來不緊湊、脫節(jié)的感覺。因此,這就需要編輯量體裁衣,做到兩者基本一致,廣播新聞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只考慮文字稿本身就行了。由此可見,電視新聞文字稿的寫作有自身一套操作技巧與原則,除了一般媒體新聞稿都要注意的事項外,如主題要明確,脈絡要清晰,結構要完整,文字要流暢。還要注意文字與畫面的關系,在精選之后出現在畫面上的信息,文字絕不可以再引同一重復。在電視新聞中,文字稿、畫面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在合作中共同傳達。
總而言之,電視新聞是以圖像、聲音、文字等符號直接作用于受眾的感知器官,在多數情況下,形象、動作、聲音、色彩的變化易為人們接受,圖、聲、字是電視傳播之三大元素。圖像與文字作用于眼睛,語言、音樂則作用于耳朵。它不是單純文字式的抽象表現,也不是單純聲音的感性表現,它是對上述元素集中產物。因此,電視新聞中不要片面強調一種元素而否定另一種元素,那種不重視電視新聞文字的現象應該盡快克服,讓文字與圖、聲緊密結合,聲畫合一,奔向同一主題。
[1]黃匡宇.電視新聞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