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東方美食的文化,對播音行業(yè)來說展示的是一場高清影像與優(yōu)美生動配音的電視藝術盛宴,從采用高清的攝像機對中華美食進行拍攝制作,到配音員李立宏專業(yè)生動的解說,無不體現(xiàn)出中國美食千差萬別的飲食美學和烹飪藝術。李立宏的解說,體現(xiàn)出了中國紀錄片解說的發(fā)展與革新,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播音員的選擇,播音員的發(fā)聲表達以及播音員的獨特播音風格等方面。
1 從《舌尖》看播音員嗓音選擇的革新
《舌尖》的御用配音員李立宏是大學教師,不僅從事高校電視專業(yè)理論研究,還經常參與播音配音工作,可以說是經驗豐富,老道成熟?!渡嗉狻方Y合自身的美食文化背景文化和飲食美學特稱,選用李立宏作為御用配音員是再適合不過的。李立宏老師聲音磁性寬厚,甚至有一種滄桑感,這種滄桑感是建立在語言藝術之上的。普通人的滄桑感中可能表現(xiàn)不出語言藝術的美,但是李立宏聲音的滄桑感能體現(xiàn)出對美食細節(jié)的分析與理解,可以說李立宏的播音可以映射出廣大美食愛好者或烹飪者的文化品位和烹飪技藝。李立宏的大氣渾厚富有滄桑感的嗓音藝術為這部片子增光添彩。以往的宣傳片導演可能不太注重嗓音藝術的選用,和所表達的藝術主題不相對,如果《舌尖》讓一位新聞播音員去播,雖然表達清晰邏輯正確,但是由于常見新聞播音的嗓音偏亮,就會在欣賞美食文化和烹飪技藝的細節(jié)當中讓受眾對紀錄片整體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大打折扣。所以現(xiàn)在導演在選擇播音員用聲方面也特別注重嗓音與文稿和片子整體效果的結合,力求聲畫真正意義上的同步。
李立宏的嗓音低沉醇厚,嗓音的獨特魅力與播音風范完全能體現(xiàn)出《舌尖》對于細節(jié)的描述?!渡嗉狻肥且徊棵朗澄幕募o錄片,紀錄片往往給人的印象是神秘的有回味感的一種體驗型感受??傮w來說現(xiàn)在不少央視紀錄片和地方臺的紀錄片解說配音都比較注重播音員的選用,現(xiàn)在更加注重聲音氣質和片子整體氛圍的營造,足以說明聲音力量的重要性。尤其是紀錄片,導演注重播音員的嗓音的氣質以及風格和播音員本身的閱歷和經驗,才能使之與制作出來的紀錄片畫面有機結合,使受眾對作品產生共鳴。
2 從《舌尖》看播音員表達的革新
李立宏的播音大多建立在中國播音學要求的基本技能之上且比其他播音員更加生活化、自然化,細聽多聽就會感受到李立宏在播音過程當中把一些重音、停連、斷句等表達方式結合自己的嗓音融入到了自身對解說事物的把握和理解上?,F(xiàn)在媒體上的很多專題片采用的都是嚴格遵照播音基本要求的播音方式,停連,包括邏輯重音,甚至聲音的傳統(tǒng)性體現(xiàn)得很明顯,播音員雖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但是容易讓人聽覺疲勞。在紀錄片的解說過程中,播音員一旦投入稿件的內容,就很容易出現(xiàn)機械化播音的創(chuàng)作,造成每句話風格的同一性,逐漸會形成一種獨自的播音風格,這種播音風格對今后的播音創(chuàng)作會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讓整個播音風格機械化,如果一旦出現(xiàn)停連斷句重音的固定模式風格就會使整個播音作品顯得拖沓、沒有邏輯性。
聽李立宏對《舌尖》的解說可以明顯感受到從語音發(fā)聲方面注重虛實結合,他聲音的模型是固定的,是一種富于立體感和穿透力的聲線,從聲音的角度就完全可以挑逗起受眾的味蕾。聲音的磁性和神秘感對反映中華美食的誘惑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其表達而言,李立宏在播音風格方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不像其他播音員一樣注重各種內外部播音技巧,顯得有棱有角,他在解說播音的過程當中大膽拆分文本句子但又不失去邏輯性,這就證明李立宏在播音過程當中結合合理的嗓音位置和氣息做到了聲斷氣不斷、情不斷,這是一種很高的播音水平。有的句子聽著是被故意打斷的,但是還在情理之中,是能和畫面所配合的??梢?,播音員在解說過程當中要緊密結合畫面、配樂、文稿的內在表達。
一般經驗不豐富的播音員如果刻意拆分句子結構,會造成歧義和邏輯性問題。李立宏對短句子處理細膩,對長句子處理巧妙,形成了他獨特的播音風格。他在播音解說的過程當中沒有刻意去對長句子做劃分處理,而是結合自己的多年解說經驗和生活閱歷,利用偷氣換氣等常用播音技巧對長句子播音進行巧妙加工,配合畫面鏡頭,使語言慢中有快,快中有慢。當然,紀錄片的播音還要以中慢速為主,語言風貌客觀公正,李立宏在《舌尖》中也做到了這一點要求,觀眾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在《舌尖》配音的過程中對文本的細膩把握。
3 總結
李立宏在播音過程中一種輕松自然的播音狀態(tài),也是大多數(shù)配音員所追求的,成為當今紀錄片解說的一種流行風范。這種獨特嗓音和生活化自然化的播音風格的形成對紀錄片的解說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解說特點既能體現(xiàn)出播音員獨特的播音魅力,也能體現(xiàn)出新時期紀錄片播音那種對聲音、對表達的人文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