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畫面編輯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電視節(jié)目均由不同畫面組接而成,由此可見廣播電視畫面可視為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本文主要探討廣播電視節(jié)目的畫面編輯與制作。
生活是藝術的最根本來源,在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創(chuàng)作者通過電視畫面反映客觀真實,以充分體現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思想與主觀意識,并將其傳遞給廣大受眾。在電視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中,電視畫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進行相應的編輯與制作處理后,電視畫面素材被轉化為集藝術和技術于一身的優(yōu)秀視聽作品。隨著電視畫面編輯與制作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相關編輯制作人員的從業(yè)素質與業(yè)務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 廣播電視畫面選擇
一般來說,編輯記者對拍攝要提前做一些要求和準備,比如其通常要求攝像師盡量多拍攝畫面素材,從而為剪輯環(huán)節(jié)提供充足可用的素材,以免出現表現材料匱乏的問題,但與此同時,這也可能造成電視畫面素材過多,在編輯過程中令編輯人員難以取舍。因此,在選取畫面素材時應遵循如下幾點:(1)畫面素材應始終與受眾的思維習慣以及日常感官相符。以推鏡頭為例,其通常重在表現人物的思索以及相關事物的細節(jié),此時不宜采取拉鏡頭的方式來處理此類情況;(2)畫面素材應始終服務于表現主體。不少攝像師拍攝的各類素材中不乏技術高超且極為優(yōu)美的畫面,然而,此類畫面必須與節(jié)目主題保持密切關聯,對于缺失主題意義的素材,編輯制作人員在挑選素材時不應以拍攝技術水平高低而予以優(yōu)先考慮;(3)畫面應始終與電視節(jié)目的風格相符。新聞類節(jié)目具有較強的客觀性以及較快的節(jié)奏,所以,所選畫面應盡量以時間較短、鏡頭以及構圖較為穩(wěn)定的素材為主。此外拍攝角度也盡量保持平視,以凸出其平等性、親民性以及公正性,不宜選取俯仰角度過大的畫面素材,否則會給受眾帶來視覺壓抑。
2 廣播電視畫面組接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對于一部優(yōu)秀的廣播電視作品而言,其畫面組接必然突顯出優(yōu)秀的編輯技巧。組接得當的電視畫面往往表現出流暢的動作以及自然的畫面;而組接不合理則會產生畫面不協調之感,顯得整體節(jié)奏過于拖沓,甚至邏輯混亂。從整體來看,廣播電視畫面組接應遵循的原則如下:(1)應符合邏輯。所謂符合邏輯,即電視畫面組接應與觀眾的思維邏輯以及生活邏輯相符,其中思維邏輯意味著電視畫面編輯應交待清楚電視節(jié)目中的相關重要信息以及內容,引起受眾心理上的共鳴;而生活邏輯則是生活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又是組接工作中最基本的一個要素;(2)匹配原則。所謂匹配,在電視畫面組接中往往意味著畫面景別、色調與方向應相互匹配。其中畫面景別變化應表現出一定的漸進性,以兩個相鄰畫面為例,在遠景表現后不能立刻就來一個大特寫,而應以近景接續(xù)為宜,以免畫面過于跳躍。而方向匹配則強調主體運動應保持一致的方向,或者主體運動無變化,適時調整拍攝位置。不少電視畫面中會較為頻繁的出現“越軸”現象,這是攝像師未合理調度拍攝方向所致,還有部分情況屬于后期剪輯處理所致,導致畫面中主體的運動方向與實際運動方向有明顯差異,容易給受眾帶來心理以及空間方面的混亂感。所以,在前期拍攝以及后期剪輯過程中尤其應注意此點,可通過加入空鏡頭、加入全景鏡頭(可對整體空間關系予以確定)、加入特寫鏡頭(轉移注意力)以及加入表現主體運動趨勢的鏡頭等方法來處理“越軸”現象。色調匹配則要求整體色調應與局部色調相一致,以《大紅燈籠高高掛》為例,紅色是該作品的整體色調,所以,在表現局部時應注意與整體紅色背景保持一致,不可出現違和感;應注意保持色調的連貫性,防止不相符或者過于生硬畫面的出現,以免造成過大反差而影響畫面的視覺表達效果。此外,在素材的拍攝過程中應盡量貼近自然顏色,或與之保持一致性,切忌出現偏色現象,若出現畫面失實,則應及時調整或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3)動接動、靜接靜。電視畫面組接過程中應嚴格遵循動接動、靜接靜這一基本原則,動態(tài)畫面應盡量與動態(tài)畫面相接,而靜態(tài)畫面則應盡量與靜態(tài)畫面相接,以便于維持和諧統一的畫面風格以及流利通暢的人物動作等。對于不可避免地出現動接靜或者靜接動的情況,則應視具體情況來處理,以動接靜為例,接入靜態(tài)畫面的時機應在動作尚未徹底停止之前,以保證畫面流暢度。
3 結語
對于廣播電視節(jié)目而言,電視畫面編輯和制作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編輯制作畫面時應充分了解創(chuàng)作意圖,結合節(jié)目內容來選取電視畫面素材,并應嚴格遵循畫面組接原則,確保電視畫面的流暢與生動,為受眾帶來優(yōu)質的視聽感受,實現技術與藝術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