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敏
(黑龍江農墾廣播電視臺 哈爾濱 150036)
近年來,災難新聞報道實現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對“汶川地震”的報道更是體現出我國新聞媒體的迅速反應,我國各級各類媒體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在災情發(fā)生的第一時間推出直接或專題報道,極大地凸顯了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轉變。
所謂災難新聞,是指在特定時間內發(fā)生的社會事件,對整個社會或者局部區(qū)域具有一定的破壞性,使得經濟社會發(fā)展受到阻礙,同時也使得很多正常工作無法進行。從災難新聞的劃分標準來看,一般可分為社會災難新聞和自然災難新聞兩個主要類別。
從新中國成立之日起,我國對災難新聞的報道已經有65年的歷史,在這65年的時間里,我國各級各類媒體對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轉變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到目前為止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第一階段為19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我國各級各類媒體在災難新聞報道過程中,主要是采取“慎重”的態(tài)度進行報道,以此來更好的維護社會穩(wěn)定。比如在1954年我國長江流域發(fā)生了特大洪水,這可以說是一場重大災難,但在新聞報道方面必須對與災難開展“斗爭”進行大范圍、大篇幅的報道,同時在災情方面則盡量縮小范圍,對于具體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基本不進行報道;第二階段為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使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民主法制建設步入了新的階段,在災難新聞報道理念方面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搶在國外報道之前”成為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的重要指導思想,比如深海二號鉆井平臺沉沒事件,人民日報進行了全面、真實、客觀的報道。第三階段為20世紀初至今,我國對災難新聞的報道更加真實廣泛,比如2001年的“廣西礦難”81人死亡的報道具有真實性,特別是“非典疫情”暴發(fā)之后,黨中央更是高度重視新聞報道工作,明確提出“不得緩報、瞞報”,使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的透明度更加顯著。
65年來,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最為重要的就是我國政府新聞報道理念的轉變,特別是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五位一體”建設格局的不斷形成,我國政府對新聞報道的控制不斷弱化,特別是我國2008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更是從法律和制度上轉變了新聞報道理念。比如“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政府就通過各類媒體對地震情況、傷亡情況、經濟損失、搶險救災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道,說明我國政府對災難新聞報道的政治控制在弱化,災難信息公開、透明、及時、準確已經成為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的主旋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特別是隨著我國工業(yè)化與信息化融合度的不斷加深,各類新興媒體不斷涌現,呈現出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競相發(fā)展的良好態(tài)勢,這也使得各級各類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因而我國各級各類媒體都在不斷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政府提出新聞報道新要求的基礎上,各級各類媒體都將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體“三貼近”作為重要的發(fā)展理念,同時也在轉變新聞報道作風上進行改革,反對“假大空”、“有償新聞”,“輿論監(jiān)督”更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得新聞媒體不斷凸顯專業(yè)理念,這也使得我國各級各類媒體都高度重視災難性新聞的報道,同時還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災難性新聞報道必然朝著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公開化的方向發(fā)展。
隨著社會公眾對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越來越重視,社會公眾對災難性新聞真實性、準確性、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公眾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網絡媒體了解和參與災難性新聞的報道與互動,如果災難性新聞報道不到位,極易出現社會恐慌,甚至會被一些不法分子煽動和利用。在這種情況下,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必須滿足社會公司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及時準確做好災難新聞報道工作,同時也有利于消除人們的恐慌。更為主要的是,在“新媒體時代”,災難信息很難被封鎖,新聞媒體只有及時準確地報道災難事件,才能使災難信息的傳播更加理性,社會公眾才能正確看待災難。
綜上所述,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轉變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這三個階段都是屬于不斷深化的過程,特別是在當前科技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更是實現了深刻變化,已經從原來的慎重報道向明朗報道轉變,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深入分析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不斷轉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媒體、公眾三個層面的理念都實現了轉變,政府對新聞報道的政治控制在不斷弱化,媒體對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意識也在不斷的回歸,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更推動了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轉變??梢灶A見,隨著我國災難新聞報道理念的繼續(xù)轉變,我國的災難新聞報道也將更加公開、透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