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生新聞的產(chǎn)生是中國新聞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新聞報道領域的不斷拓展、精細完善,新聞種類也日漸增多。隨著新聞分類的逐步完善,民生新聞作為一種新的新聞形式便應運而生。近幾年,無論是紙質(zhì)媒體、電視媒體、網(wǎng)絡媒體對民生新聞的關注度無疑都在提高。本文中,筆者將就民生新聞如何真正關注民生進行簡單探討。
中國新聞事業(yè)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衍生了民生新聞這一新生事物,一些媒體記者對民生新聞的報道游刃有余,很快便能抓住現(xiàn)場中的新聞點,但有些媒體卻空洞木訥,從群眾中來卻帶不來一絲新聞熱點,所做之事也無益于民生,將民生新聞完全置于擺設,不能真正的反映和關注民生,于是民生新聞也因此失去了其存在價值。本文將從民生新聞的內(nèi)涵出發(fā),探究民生新聞如何關注民生。
1 民生新聞的相關理論定義
我國古代典籍《左傳》中最早出現(xiàn)了關于“民生”的記載,從字面看,民生的意思是“民眾的生計”,時至今日,其意義也不曾發(fā)生大的改變。民生新聞,顧名思義,就是那些關心、關注、關懷百姓生存、生活的新聞報道。真正的民生新聞理應受到百姓的熱烈歡迎和普遍支持,真正的民生新聞勢必站在百姓的角度,時刻為百姓謀福利,想百姓之所想,做百姓之所做,報百姓關心事,將民生新聞真正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貼近民眾生活。只有這樣,民生新聞才能真正發(fā)揮其價值,才能無愧于“民生”二字。
2 民生新聞真正關注民生的措施
民生新聞在快速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滋生出很多不可忽視的弊端,這些弊端不僅使關注民生的目的束之高閣,反而成為羈絆民眾、折騰民眾的危險障礙。民生新聞也因此變了味兒,新聞媒體如何做好民生新聞報道,使民生新聞真正關注民生呢?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 新聞媒體人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
民生新聞強調(diào)以人為本,時刻將服務受眾百姓作為最終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民生新聞記者在深入百姓身邊觀察百姓生活,在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要深入了解事情原委,做到真實、不摻假,不涉利,不斷迎合百姓的內(nèi)心需求,從而推動民生新聞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所報民生新聞必須本著理性、真實、深刻、有用的原則,使民生新聞的價值發(fā)揮到極致,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失去新聞工作者本身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民生新聞工作者要始終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嚴謹?shù)墓ぷ髯黠L,對各種有違民生的不公正事件深入調(diào)查,加以認證,本著純粹的心靈揭開事實真相,還原一個真實的故事,將新聞的真實性落到實處,用心、盡心做好民生新聞。
2.2 民生媒體人要注意時刻做到“三貼近”
所謂“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民生新聞應該做到“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給予百姓足夠的話語權,讓百姓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心聲。民生新聞要順利做到“三貼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民生新聞在選材上要更加貼近民眾。民生新聞注重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務于民的新聞理念,因此,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報道百姓最關心的身邊事,解決百姓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民眾之事無大小皆可成為民生新聞取材的內(nèi)容,從而不斷滿足百姓對新聞的精神需求。二是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報道。這就要求民生新聞的報道形式要豐富多彩,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民生新聞在形式上要擺脫以往呆板、枯燥的報道方式,使報道形式趨于靈活和創(chuàng)新化。這樣民生新聞更加活力四射、貼近民意,反映民生。三是民生新聞在內(nèi)容上要有足夠的深度。隨著網(wǎng)絡媒體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洪水猛獸般涌現(xiàn)出來,不可遏制。民生新聞在內(nèi)容上的深刻性可幫助人們迅速辨別虛假信息與真實信息,還原新聞本身的客觀性。民生新聞以百姓的大小事件為報道對象,百姓更加青睞貼近民眾,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新聞,因此,對其關注程度也會逐步加深。例如,民生新聞的《生活365》節(jié)目形式,就因貼近民生,關注百姓生活熱點,證實虛假新聞報道等受到百姓的熱烈追捧。
2.3 培養(yǎng)新聞敏感性,做到真正反映民生
新聞媒體工作者只有具有敏銳的新聞捕捉能力,才能隨時抓住有價值的新聞,立足于百姓的關切點,做百姓真正關心和關注的民生新聞,只有這樣才能受到百姓的支持和鼓勵,更有助于民生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壯大。作為真正道德素質(zhì)高的新聞從業(yè)者,時刻保持一顆敏感的新聞心靈,對新聞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民生新聞要求媒體工作者從民眾中來,定要快速、精準地捕捉到民眾細微的神經(jīng),抓住民眾心中真實的想法,感受其最想要表達的意愿,洞察百姓所思所想,秉承習總書記“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堅持以人為本”的總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將民生新聞事業(yè)貫徹和發(fā)展下去,做最受百姓愛戴的新聞工作者。
綜上所述,民生新聞旨在真正反映民生,這離不開新聞媒體人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敏銳的新聞嗅覺,以及“三貼近”原則的貫徹落實。只有這樣,民生新聞才能真正滿足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