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隱性采訪和隱私權的界定,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及必然性,兩者發(fā)生沖突的原因,以及兩者關系的平衡。
2015年1月16日下午,歌手姚貝娜因病去世,因曝出記者為搶獨家偽裝成醫(yī)護人員潛入太平間拍攝而在社會上引發(fā)了有關媒體倫理的軒然大波。從新聞學角度來說,該事件其實是一起典型的隱形采訪與隱私權保護沖突引發(fā)的事件,也讓我們進一步看到認清隱形采訪與隱私權兩者關系的重要性。
1 兩者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隱性采訪作為一個新聞概念,在新聞界來說,它的界定,也不盡相同。例如,
《中國新聞實用大詞典》(馮建等主編):“隱性采訪是指不公開記者身份,或公開記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實采訪意圖的采訪?!薄缎侣剬W大詞典》(甘惜分主編):“記者隱藏記者身份或采訪目的而進行的采訪?!庇纱丝梢钥闯?,隱性采訪的界定具有三個重要特征:隱藏身份、隱藏目的、隱藏手段。
隱性采訪的存在是新聞實踐的客觀要求。新聞采訪是新聞自由權利體系中的基礎性權利,包括公開采訪和隱性采訪。由于新聞事實是復雜的,公開采訪的記者面對的可能是表象、假象,甚至遺漏許多重要的新聞事實,而隱性采訪則可以獲得更為真實的情況。要實現(xiàn)公民輿論監(jiān)督,記者就必須有選擇采訪方式的自由,包括隱性采訪。
隱性采訪存在是有法律依據(jù)的。在我國《憲法》第35條、41條規(guī)定,民法、刑法及一些行政法規(guī)中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明確新聞自由權利受法律保護。新聞自由包括了采訪自由、監(jiān)督批評自由等。隱性采訪是新聞報道中的一種采訪方式,適用于新聞報道的法律規(guī)范對于隱性采訪活動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因此,隱性采訪行為是有法可依的。由此可見,隱性采訪的存在是合理合法的。
隱性采訪不可否定,那么公民的隱私權呢?在當今社會,保護公民的隱私權早已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文明象征。在我國侵權責任法對隱私權保護進行了規(guī)定,其他法律也有一些規(guī)定。
2 解讀兩者之間的沖突
在法律規(guī)定上,隱性采訪與隱私權是不存在沖突的,它們都為法律所允許。但在實踐中,隱性采訪與公民的隱私權卻時常存在沖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公民一方面要求保護自己的隱私,另一方面又希望知道別人的更多的信息,兩者之間就產(chǎn)生了沖突。在大眾傳播媒介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出于盈利的目的,新聞機構會通過隱性采訪以期獲得獨家新聞。這些新聞往往涉及私人生活,使得隱性采訪往往與隱私權發(fā)生沖突。那么,在新聞實踐中,到底該如何去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
3 隱性采訪和隱私權的平衡
在論述這一問題之前,首先來弄清楚隱私、隱私權它們的關系。按照法律規(guī)定,隱私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去認定:一是隱私是特定公民的個人私事或秘密;二是隱私與特定公民存在利害關系;三是隱私必須是缺乏直接社會危害性。但有隱私未必就有隱私權。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隱私是基于公民的個人私事和秘密產(chǎn)生的,而隱私權是基于隱私產(chǎn)生的,是法律賦予公民對自己隱私享有的不被他人泄露、宣揚和依法進行保護的人身權利。法律對公民隱私的保護是限制性的、適度的。隱私權必須具備其享有的個人信息和空間與公共利益無關這個特征。這也就解釋了隱性采訪中記者為什么能夠去采訪報道某些人的隱私而非認作侵犯了其隱私權。
4 新聞實踐中兩者關系的處理
4.1 社會政治、公共利益原則
個人隱私原則上受法律保護,但如果涉及社會政治、公共利益時,則要區(qū)別對待。社會公共利益的主體是公眾,即公共社會。它是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利益,是普遍的而不是特殊的利益。根據(jù)我國《憲法》等多部法律都有提到,任何公民包括記者有權揭露、批評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因此,記者在進行隱性采訪針對個人隱私時,如果其目的是為了揭露、批評違法行為,維護公眾利益,那么,其行為不具有違法性。
在隱性采訪中,又該怎樣去認定公共利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公眾安全事件。新聞媒介在維護社會秩序,公眾安全對個人隱私的曝光。二是公共政治事件。為了提高社會政治生活的透明度,滿足人民的知情權,對國家公職人員、政府官員的監(jiān)督。三是涉及到公眾健康和信息的公共衛(wèi)生事件。四是公共消費事件。在整頓經(jīng)濟秩序、規(guī)范市場運作、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信息的公布。
4.2 真實適度原則
隱性采訪是為了公眾的利益,在明訪無法實現(xiàn)采訪目的的情況下才為之的。在揭露社會不良現(xiàn)象涉及個人隱私時,不得無度傷害其人格尊嚴。對于公眾人物如明星等,由于其事業(yè)不僅是他們自己的,也是社會的、公眾的,民眾有權了解他們的事業(yè)及其與事業(yè)有關的個人情況。因此,他們要比普通人民眾公開自己更多的隱私。但發(fā)生在其私密空間的行為,除非本人同意,記者不得隨意介入。
4.3 強烈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
在隱性采訪中,要避免與隱私權發(fā)生沖突,還必須要有強烈的法律、法規(guī)意識。比如,擅闖他人私宅、非法竊聽或竊取個人信件、電話等都是法律禁止的。
5 結語
隱私權對于一個民主國家來說非常重要。隱性采訪本身的出現(xiàn)并存在也是為了社會公益、民主政治發(fā)展的必要。運用利益平衡理論,走司法解釋的路子,準確界定新聞自由與隱私權保護的界限,才是平衡隱性采訪與隱私權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