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峰
(作者單位:會寧縣廣播電視臺)
透視新聞特性做好新聞報道
李高峰
(作者單位:會寧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如何寫好新聞報道,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特別是基層新聞工作者常常遇到的問題,通過透視新聞的本質及其特性,了解新聞的構成及寫作方法,才能寫出好的新聞報道,更好地適應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需要。
關鍵詞:新聞;構成;寫作方法
如何寫好新聞報道,是廣大新聞工作者常常遇到的問題,了解新聞報道的相關知識、準確把握其特性,選擇好新聞素材,才能做好新聞報道,適應不斷發(fā)展的事業(yè)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滿足地方黨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需要和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推動社會和諧進步。
新聞起源于人類社會的信息交往,簡單地說就是新近發(fā)生的事件、信息,究其本源是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發(fā)生的自然信息。新聞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信息,它通常有三個特性:新鮮、真實、及時又公開的傳播。我國學術界普遍對于新聞的定義是: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
新聞選擇是對新聞事實的搜尋、比較和確認的過程。如何從眾多的線索中發(fā)現便于我們利用或受眾感興趣的新聞線索,并且怎樣寫好新聞報道,是許多相關從業(yè)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事實上,只要我們在把握好新聞的本質及特性的基礎上,選擇好新聞事實,就可以采寫出好的新聞報道來。這也是新聞報道的關鍵所在。
一般新聞的結構分為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在把握好結構的基礎上,要運用好新聞的五要素,這樣一篇新聞報道就有了總體的規(guī)劃。
2.1 提高新聞敏感性
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性是第一位的,即發(fā)現新聞的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字表達能力,但也并不是唯一的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實際的新聞寫作中,能明白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事實是最重要的,文字的表達不應太高深,但要努力把事件寫得簡捷、流暢、全面,突出新聞性。
2.2 把握好新聞要素
新聞報道的五個要素,是從事新聞報道工作的人都知道,但是,在實際采訪寫作過程中,如何將這些要素進行合理有機的安排則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應將最重要的信息放到導語的最前面,也稱倒金字塔結構,這是一種最為常用的方式,當然,在一些新聞報道中,如果能夠善于巧妙地設置伏筆,也是提高新聞報道趣味性和可讀性的有效方法,就像劇本中設置一些懸念效果一樣。比如將受眾最為關注的新聞事件中的一些看點先點出來,并不急于寫出事件的過程或結果,讓受眾有一個想要看下去的興趣,再展開詳細報道,這樣的新聞報道會更有深度。但是在這個寫作過程中,要仔細對這些要素進行準確把握,要能夠緊緊圍繞新聞報道主題來開展,才會不顯得拖泥帶水。
2.3 用心寫好導語
導語作為新聞報道中最前面的內容,往往最受人關注,雖然同一個新聞事件的要素中,哪些是最為關鍵和重要的,沒有完全相同的定論,但是,最有新聞價值和新聞看點的部分大致是相通的,這與記者所在的新聞機構的性質、觀點、傾向有關,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合適的媒體角度上,注意正確的引導,寫出符合新聞規(guī)范和要求的新聞報道。
2.4 講究語言表達技巧
同樣的一個新聞事件,表達方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傳播效果,具體來說,就是報道重點的不同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要在報道中講究語言表達技巧,如果不注意這些方面有可能會造成立場甚至觀點的偏頗,只要我們注意講究語言表達技巧,提高新聞敏感,嚴謹細致地開展好新聞采訪報道工作,在新聞報道中就會避免此類情況的發(fā)生。
講究語言表達技巧首先要用精練的語言來表述新聞,報道中的句子盡量做到簡捷明了,如果不善于用短句來表達,就會讓受眾接受起來感到很費力。新聞報道只是用簡捷的語言將新聞事實表述清楚,這和新聞述評或評論等報道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在語言的表達技巧方面要注意妙用動詞。新聞報道當中,最講究新聞的時效性,越是新近發(fā)生的重大事件,越會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新聞語言中多用動詞或動詞短語,會增加報道的可讀性和吸引力,對主題產生較強的沖擊,也就會產生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外,動詞的巧妙使用也會讓報道增加趣味性。同時,要特別注意,不能為獲得這些效果而脫離最基本的新聞事實。在新聞報道采寫的過程中,新聞的真實性和用詞的準確性仍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寫好導語,再按照新聞的要素特點,把新聞事實內容寫得精煉、準確,就能夠寫出滿意的新聞報道來。
在新聞的實際采寫運用過程中,準確把握新聞的本質特性,并在新聞報道實踐當中能夠注意到這些方面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就會得心應手,就會寫出好的新聞報道,不斷創(chuàng)造出更加優(yōu)秀的業(yè)績來。
參考文獻:
[1]項德生,鄭保衛(wèi).新聞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33-37.
[2]韋來寶.新聞體驗[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8:115-122.
[3]王光祖,楊蔭滸.寫作[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175-180.
作者簡介:李高峰(1975-),男,編輯,本科。研究方向:廣播電視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