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陽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廣播電視臺《民生大同》欄目編輯)
電視臺新聞制作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探討
韓春陽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廣播電視臺《民生大同》欄目編輯)
社會發(fā)展、新媒體的出現,使電視新聞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變得更加復雜。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情況下,電視新聞只有走制作創(chuàng)新與實踐改革之路,才能突出重圍,實現新的發(fā)展。文章從我國電視新聞制作現狀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就電視新聞如何進行制作理念創(chuàng)新與實踐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能對電視新聞制作與傳播有所裨益。
電視臺;新聞制作;理念創(chuàng)新
電視是宣傳領域的帶頭人,也是與人們日常生活關聯(lián)最為緊密的大眾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電視在新聞傳播上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近年來,在我國電視新聞制作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電視臺新聞制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大眾傳媒社會化是現代傳媒發(fā)展要遵循的根本原則,隨著社會發(fā)展,傳媒制作社會化也成為大眾媒體努力的新方向。許多電視臺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在新聞社會化制作、新聞信息深度化、理念民生化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新聞社會化不僅拓寬了電視新聞制作渠道,也豐富了電視新聞素材。如在新媒介時代,信息傳播更加便利,為此,許多電視臺都開通了新聞熱線以搜索民生新聞線索,加大了民生新聞、地方新聞在新聞中的比例,更多親民的網絡語言、方言都被用到新聞節(jié)目中來,目的是盡可能使電視新聞更加親民。在電視制作上,對電視畫面美感的追求也逐漸退后,新聞工作者更加關注的是新聞內容及新聞播出后的影響和反響。為此,雙畫面、畫中畫、模擬情景等新聞構圖和場景構造方式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電視主持人的作用也逐漸弱化。
2.1理念守舊,形式單一
受傳統(tǒng)新聞管理體制影響,電視新聞外圍記者隊伍在短時間內無法發(fā)展壯大,一些電視工作者在工作者還抱有因循守舊思想,制作出來的節(jié)目也是形式單一、缺乏個性。以評論性新聞為例,許多評論性新聞都是對新聞事件的簡單報道,很難上升到普遍意義的高度,許多評論性新聞在事件透視性、敘事思辨性方面難以做到全面、獨到、目光精準。一些評論性新聞欄目不僅社會功能定位模糊,在選題上也是非常褊狹。這不僅會影響人們對新聞的理解,也使新聞節(jié)目日漸邊緣化。
2.2時效性差
與報紙、雜志相比,電視新聞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聲畫合一、畫面精彩。但是,在信息時代,與網絡媒體相比,電視新聞在時效方面根本沒有優(yōu)勢。尤其是隨著移動媒體的普及和各類據有新聞推送功能的APP的出現,電視新聞面臨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即便是電視新聞能在社會熱點和百姓民生方面做得更好,但是固有的運行體制和不可簡化的制作流程決定了它在制作方面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它也只能在固定時間播放。電視新聞要想避免發(fā)展危機,必須想方法克服傳統(tǒng)節(jié)目模式導致的媒體反映滯后,必須克服自身在播放形式和時效方面的缺陷。
3.1提高認識,關注民生
新聞內容和質量是電視新聞吸引觀眾的關鍵。在民眾精神需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電視臺要嚴把電視新聞質量與內容關,只有這樣,才能激烈的媒介競爭中取得勝利。這就要求電視新聞工作者提高認識,堅守為人民服務的新聞理念,提高對民生的關注度,站在大眾角度去選擇民眾感興趣的新聞事件,以吸引更多觀眾,提高新聞影響力。為了獲得更多具有價值的信息,電視臺及電視新聞記者還要提高媒體意識,積極運用網絡、新聞熱線等隨時獲取新聞資訊,盡量避免信息漏洞。再則,他們還要采用多種方法對新聞進行加工處理,從內容和技術兩方面著手提高電視新聞質量,并優(yōu)化電視新聞運行制度,確保新聞得到及時播放。
3.2創(chuàng)建品牌,突出地域特色
新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中央新聞所涵蓋的地域方位更廣,突出特色,狠抓節(jié)目質量,加強宣傳與推廣,是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制作的根本思路。對于地方電視臺來講,其存在層次已決定了其自身定位和發(fā)展前景。地方電視臺要想提高競爭優(yōu)勢,既要關注品牌建設,還要突出欄目與內容的地方特色。
3.3提高新聞時效性,創(chuàng)新新聞制作與傳播形式
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對于電視臺來說,電視臺只有確保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與時俱進,才能實現長久發(fā)展。因此,電視臺要優(yōu)化內部新聞制作管理系統(tǒng),制定新聞快速采編機制,嚴格終審發(fā)稿人制度,對新聞素材資源進行統(tǒng)一調配、科學管理,以保證新聞稿件的政治性和時效性。在此基礎上,電視臺還要建設一支配合得當、能打能干的新聞采編和制作隊伍,要求新聞制作團隊盡量淡化內部人員在新聞采訪、編輯、后期處理方面的技術分割線,要求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攝影、圖文處理能力,以提高新聞制作效率。再則,面對新媒體的挑戰(zhàn),電視臺還要建立暢通渠道,在覆蓋區(qū)域廣泛設置新聞采訪點、信息傳遞點,并采用多樣化手段進行新聞報道和推動,強化傳播手段。此外,新聞欄目還要加強與觀眾的互動,允許觀眾通過短信、熱線、網站等反饋途徑參與新聞評論與話題討論,以不斷優(yōu)化新聞傳播反饋效果,取得良好的新聞輿論效應。
[1]徐婭丹.電視臺新聞制作理念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J].科技傳播,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