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春榮
(作者單位:扎蘭屯電視臺)
麥克盧漢人的延伸理論下的電視新聞報道
于春榮
(作者單位:扎蘭屯電視臺)
麥克盧漢人的延伸理論是指在媒介時代,各種媒介通過一定技術手段和精彩內(nèi)容可以實現(xiàn)人的意識延伸。本文依據(jù)這種理論對如何做好電視新聞報道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電視新聞報道需要強烈的畫面和聲音沖擊,才能更好地延伸人的綜合感官,進而吸引更多受眾;電視新聞報道更需要精彩畫面和精彩音響的配合,才能產(chǎn)生更好的效果。
人的延伸理論;電視新聞;報道
人的延伸理論是著名媒介學者麥克盧漢對媒介本質的一種認識。麥克盧漢認為,在機械時代,如輪船、飛機是人體的延伸,通過這些機械人的身體可以被快速地投放到很遠的地方,因而機械就是人身體的延伸。而在媒介時代,各種媒介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和精彩的內(nèi)容可以實現(xiàn)人的意識延伸。
在麥克盧漢看來,所有的媒介技術都是人感覺和感官的延伸,也就是人的意識的延伸。拼音文字和印刷技術是人視覺能力的延伸,廣播則是人聽覺能力的延伸,而電視則是視覺、聽覺的綜合延伸。麥克盧漢尤其重視電視對人的延伸。他認為,電視在表面上是一種視覺媒介,但實際上是通過視聽讓受眾的一切感官產(chǎn)生相互影響。比如,一則賣扒雞的廣告,在報紙上只能以文字加圖片的形式出現(xiàn),對消費者的影響力有限。而在電視上,則可以綜合運用聲光色各種技術手段,再加上鮮活的場景表現(xiàn)(如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大嚼著香噴噴的扒雞的場景)。這樣就大大提升了廣告對消費者的影響。電視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感知生活和腦力活動過程。比如,通過電視當代的兒童比沒有電視時代的兒童認知能力更強,思考問題更敏捷。實際上,我們正在迅速逼近人類延伸的最好階段——從技術上模擬意識的階段。
電視新聞是以現(xiàn)代電子技術為傳播手段,以聲音、畫面為傳播符號,對新近或正在發(fā)生、發(fā)現(xiàn)的事實的報道,文字在電視新聞中幾乎是多余的,或者說文字的意義并不突出。從電視是人視覺、聽覺的綜合延伸的角度來看,一些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播報新聞時,不斷地在屏幕下方出現(xiàn)滾動字幕效果并不突出。
電視新聞報道真正需要的是強烈的畫面和聲音沖擊,這是電視新聞報道和廣播新聞報道、報紙新聞報道的最大不同。因而,在一些電視新聞報道中,比如,葛洲壩落成的報道中電視鏡頭會長時間地落在封壩的場景上,并刻意表現(xiàn)大壩被封時水流激蕩澎湃的聲音。但電視是延伸了人的綜合感官,電視新聞報道更需要精彩畫面和精彩音響的配合,兩者的精彩配合才能起到更好效果。假設畫面和聲音配合不當,則會降低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降低新聞收視率,也無法起到信息傳播作用[1]。
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是一個龐大體系。在提出人的延理論的同時,麥克盧漢也提出了熱媒介冷媒介、媒介即訊息、地球村等理論。這些理論與媒介與人的延伸理論聯(lián)系密切,并且多有交叉。麥克盧漢指出,電視是一種熱媒介,比報紙這種冷媒介更具優(yōu)勢,因而在理論上電視新聞比報紙新聞有更多受眾。媒介即訊息理論要求媒介提供給受眾更多訊息。在強大媒介訊息的影響下,地球各個角落之間不再遙遠、變成一個地球村。于是,增強媒介所傳播信息的密度和傳播信息的速度,就成為建設媒介的重中之重?;谶@樣的理解,審視《馬斌讀報》等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出現(xiàn),就容易理解這是在以讀報的形式集納更多新聞信息。電視新聞在畫面、聲音感染力方面優(yōu)勢突出,但在內(nèi)容容量方面則存在不足,因而就必須在傳播內(nèi)容的數(shù)量方面進行改革。《馬斌讀報》等電視新聞節(jié)目的出現(xiàn),以及一些電視新聞節(jié)目在播報新聞時不斷地在屏幕下方出現(xiàn)滾動字幕正是做出的努力之舉。但是,麥克盧漢的人的延伸理論和其他相關理論是思想層面的,而不是技術層面的,因而,他所設想的一些東西如地球村到目前還沒有實現(xiàn),也難以實現(xiàn)。這既是他研究生涯的特色,也是一直被學界質疑的地方[2]。
綜上所述,麥克盧漢的人的延伸理論為媒介時代的電視媒介發(fā)展提供了理論基礎。電視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人的綜合感官。但電視新聞報道需要強烈的畫面和聲音沖擊,才能更好地延伸人的綜合感官,吸引更多受眾。因此,在進行電視新聞節(jié)目制作時,需要精彩畫面和精彩音響的完美配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播出效果。此外,麥克盧漢在提出人的延理論的同時,也提出了熱媒介冷媒介、媒介即訊息、地球村等理論。這些理論為如何做好電視新聞對人的意識的延伸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1]周志輝.電視新聞聲音與畫面配合的幾點思考[J].科技傳播,2015(2).
[2]王凱文.麥克盧漢“地球村”的理想與現(xiàn)實[J].新聞世界,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