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兼評《合同法》第50條

        2015-02-25 10:18:15呂建波
        學術論壇 2015年5期
        關鍵詞:效力

        呂建波

        我國《合同法》第50條規(guī)定(下文簡稱50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該條我們通常謂之為越權代表。由于該條偏向于越權代表行為的有效性規(guī)定,因此也稱表見代表。該條在理論上和實踐上帶給我們的問題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超越權限的范圍。法定代表人的權限來自于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通過決議的特別授權。這里的難題在于經過登記的公司章程的效力。如果因為公司章程經過登記而具有對抗外部的效力,是否還會構成表見代表?如果不能,而公司的經營范圍又屬于公司章程事項,那么傳統(tǒng)的將公司經營范圍等同于權利能力的理論該何去何從?第二,50條認定,只要相對人不為惡意即可認定越權代表為表見代表,從而發(fā)生有權代表效力。若以之比較于表見代理,我們會發(fā)現差異甚大。按照《合同法》第49條規(guī)定,只有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時方可認定代理行為有效①《合同法》第49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為何同樣在構成權利表見上,表見代理與表見代表會有這么大的差別?第三,若從無權代理來看,50條的規(guī)定過于簡化。從合同法對無權代理的規(guī)范來看,它在第48條②《合同法》第48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規(guī)定了狹義無權代理,第49條規(guī)定了表見代理。從法條的規(guī)范體系看,我們對于無權代理的規(guī)定分類清楚而顯得邏輯清晰。但若置諸無權代表的第50條,我們對于表見代理以外的越權代表便無從知曉其效力狀態(tài)。當相對人為惡意即相對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時,50條并未對代表行為的效力進行任何規(guī)定。此時的越權代表行為效力若何?其決定權已脫離法律之手而交給理論探討了。本文正是基于上述三個問題而展開。

        一、越權代表行為效力認定的邏輯前提:超越權限界說

        從邏輯上而言,要想認定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首先要明白越權代表是什么。合同法之所以只是以越權代表來定義而沒有仿效無權代理一樣使用無權代表概念,是因為對于法定代表人而言不存在越權代表以外的無權代表。當然這不是說越權代表就不是無權代表,從實質上而言,越權代表當然就是無權代表。顧名思義,越權代表必是超越代表人權限的代表。因此,作為其邏輯前提的就是代表人具有哪些權限,即能對法定代表人權利施加限制的范圍。法人代表的權限限制主要來自三個方面,即法律、公司章程和股東大會決議、董事會決定。第一,從法律限制上看,這主要體現在法律的明確規(guī)定上。如我國《公司法》第15條、第16條關于法人對外出資和擔保的規(guī)定,此時法定代表人不具有對外代表的權限,法律把權限給予了股東會和董事會①《公司法》第15條:公司可以向其他企業(yè)投資;但是,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不得成為對所投資企業(yè)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出資人?!豆痉ā返?6條:公司向其他企業(yè)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guī)定的,不得超過規(guī)定的限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前款規(guī)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guī)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guī)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第二,章程限制。章程的限制主要展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公司章程明確規(guī)定了對法定代表人的權限;其二,公司章程雖未明確直接限定代表人權限,但間接性地通過公司章程中的經營范圍進行了約束。第三,內部決議限制。內部決議分為股東大會的內部決議和董事會的內部決議。法定代表人的權限雖然不能從公司章程中體現,但有可能公司內部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已經以內部決議的方式對其權限進行了規(guī)定。上述三種限制告訴我們,要想準確地判斷出法定代表人是否越權其實并不是那么容易。對于代表人是否超越了法律賦予的權限相對簡單,因為法律已經頒布生效即推定所有人必須知曉。如果有人不知,那問題不在法律而在不知悉的行為人,是行為人沒有盡到起碼的審慎注意義務。所以,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了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第三人沒有理由主張自己不知情,因而第三人應當知道但未知道,所以只能是惡意第三人,此時不可能構成表見代表。因此,本文著重探討不包括法定代表人超越法律限制下越權行為的效力。

        其實,在理論上和實踐中認定越權行為效力的難點,并非其超越了法律的限制,而是因為代表人超越了公司章程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的規(guī)定。那么,認定越權代表行為效力的前提,必然是指第三人能否意識到代表人是否越權。而界定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必然涉及事實上的認定與法律上的認定。所謂事實上的認定是指考察公司章程與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是否真的對法定代表人有此等授權,至于這些授權是否能為外部第三人知曉在所不問。而法律上認定則相反,因為它注重的不是事實而是法律所追求的價值。即使事實上公司內部有授權但不為第三人知道,法律也會基于交易安全的考慮而認定內部權限不對第三人發(fā)生效力??梢?,作為一個事實而言較為簡單,因為只需要翻閱章程以及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即可。但是作為法律認定而言,其認定非常復雜,它首先涉及第三人是否有知悉公司章程以及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事項的義務。由于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只是公司股東大會上的內部決議,只要它未上升為公司章程上的規(guī)定而登記在案,這個內部決議是不能發(fā)生外部約束力的,若股東大會決議已成為公司章程上的內容則歸入公司章程予以討論。因此,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的只是股東大會、董事會上的內部決議,除非公司能證明第三人知曉而仍然與法定代表人交易,否則不能以事實上有授權限定為據而否定第三人要求確認其有權代表的請求。這里的真正問題在于經過登記的公司章程能否約束第三人。易言之,公司章程必然有限定法定代表人權限的條款,而公司章程又是需要經過登記的。那么,一經登記在工商部門這一具有公示性的平臺上,是否意味著登記具有公信力從而任何第三人都有義務知曉?可見,如果說股東大會決議在沒有上升為公司章程前只是具有內部效力是可以理解的話,一旦成為章程而登記予以公示時,還說它只是一個內部決定似乎就無法自圓其說?;诖?,第三人是否有義務知道經過登記的公司章程在此具有關鍵意義。如果他有義務在與法定代表人交易前翻閱公司章程但因為疏忽而沒有翻閱,不知情的責任只能由第三人自行承擔,亦即第三人不能主張自己不知情,第三人只能是惡意第三人。如此一來,第三人不可能讓這一越權代表發(fā)生表見代表效力。為此,我們擬先討論登記對第三人的約束力。

        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演變歷經股東大會中心主義到董事會中心主義的轉換,前者我們往往稱之為傳統(tǒng)公司法。傳統(tǒng)公司法以維護股東利益作為第一要務,而有可能損害股東利益的就是執(zhí)行股東大會決議的董事會尤其是法定代表人。假若法定代表人擅作主張而超越權限為行為時損害了公司利益,此時如果規(guī)定只要第三人不知情即認定有效,必將有損股東利益。在傳統(tǒng)公司法的時代,法人制度的創(chuàng)生還只是停留在起始階段,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投資者的后顧之憂從而激勵更多的資本進入實業(yè)領域創(chuàng)業(yè)。如果認定第三人善意即可將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的意思強加給股東,股東可能會萌生投資的退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傳統(tǒng)公司法規(guī)定,只要公司章程注冊登記即產生對內和對外的雙重效力。對內效力自不待言,其對外效力規(guī)定,只要公司章程進行了登記便產生普遍的公信力,外部第三人負有知道登記內容的義務。如果他竟然不知道而與越權代表者進行了交易,那第三人不能作為善意第三人從而可以主張公司承擔合同責任[1](P431)。

        傳統(tǒng)的以股東利益為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既不能維護交易安全,也不適應商機稍縱即逝的市場經濟時代。為此,公司治理結構轉向了以董事會為中心的模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作為執(zhí)行者獲悉市場信息的時機和能力絕非股東所能比。如果一旦出現商機而需要等待股東大會作出決議,有可能這個商機早就不再存在。為此,市場決定了公司治理結構模式的變化,從而使得股東大會不能對董事會限制過多過死。為了靈活應對市場,董事會尤其是法定代表人經常會超越自己權限為行為。面對這樣一個新常態(tài),如果再按照傳統(tǒng)的登記公信力模式來理解公司章程,顯然已經不合時宜。順應時勢的變化,公司法也修正了登記對第三人的約束力①如英國《1972年歐共體法》第9(1)條規(guī)定:“為了那些善意與公司從事交易的人的利益,任何由董事們決議的交易都應當被認為是一個公司有能力從事的交易,并且,董事們約束公司的權力應當被認為是免受公司大綱和章程規(guī)定的任何限制條件的約束,并且,作為這樣決議的交易一方當事人不負有查詢公司從事此種交易的能力的義務,也不負有查詢任何對董事的權力所作的任何限制的義務;并且,除非有可證明的相反情況,否則,他應當被推定為已經善意行為。”(參見張民安:《現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7頁)。第三人無需調查內部是否進行了真正的授權便可以假定法定代表人擁有充足的權限,從而公司必須為法定代表人的行為承擔責任[2](P140)。根據張民安教授的研究,在如今的公司治理結構下,與法定代表人進行交易的第三人無須去查詢公司內部行為規(guī)則,并且可以假定所有公司內部規(guī)則均已得到遵守和執(zhí)行[3](P29)。

        上述超越權限的界定都是以公司章程對法定代表人是否授權的明確規(guī)定,相對而言較為簡便。至于法定代表人超越公司章程設定的經營范圍是否構成越權代表,問題則更為復雜。一般而言,公司會在公司章程中為公司的經營設定范圍限制。然而,在實際中法定代表人往往會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而變更經營范圍。若法定代表人超越了經營范圍從事經營,我們可否按照越權代表予以處理?讓我們先看看我國對此的規(guī)定。根據《民法通則》第42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應當在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如果超越了經營范圍,那該行為就是無效的,因為經營范圍等同于法人的權利能力[4](P122)。合同法雖然在第50條規(guī)定了越權代表,但該條并未明確經營范圍屬于“超越權限”范疇。為了避免司法實踐再按照民法通則時代的理念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一》第10條規(guī)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禁止經營規(guī)定的除外??上У氖牵罡叻ㄔ翰]有在司法解釋中明示超越經營范圍與越權代表的關系,因而對于超越經營范圍是否可以適用50條至少沒有字面上的依據。基于此,在法定代表人超越經營范圍的效力上學界有三種觀點:第一種主張按照越權代表予以適用[5];第二種則主張經營范圍對外部效力完全不產生影響[6](P312);第三種則根據第三人的善惡而認定為有效或無效[7]。筆者以為,超越經營范圍應當歸屬于越權代表,其理由如下:首先,經營范圍與權利能力等同說已經時過境遷,不具備合理性。公司的經營范圍來自于股東大會的決議且最終體現在公司章程上。之所以不準許法定代表人超越經營范圍,仍然是股東大會中心主義的體現,是為了防止董事行為對股東利益的侵害。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經營范圍等同于權利能力學說誕生。一旦認定經營范圍即是權利能力,那法定代表人超越經營范圍即超出了公司的權利能力,公司自然沒有資格享有此超越行為而來的權利,當然也沒有資格負擔責任。在公司治理結構轉向董事會中心主義的當下,如果仍然拘泥于此,企業(yè)將不可能及時應對市場變化,終將被市場所淘汰。所以,經營范圍等同于權利能力學說已被拋棄,否則將完全置第三人利益于不顧從而反過來使得第三人不敢與公司進行交易。這也可從上述公司章程的全方位效力萎縮至對內效力窺見。其次,從最高法院的《合同法司法解釋一》也可以看到,作為解釋合同法的司法解釋,其解釋的對象只能是合同法的規(guī)定,而合同法里與此有關的只能是合同法第50條。況且,該司法解釋明確了不能因為超越經營范圍就認定無效,顯然完全否定了經營范圍等同權利能力的學說?;诖?,合同法第50條的越權代表包含法定代表人超越經營范圍。

        二、越權代表行為效力的分析方法

        50條對越權代表行為的規(guī)定,對效力認定意猶未盡。第三人善意時該越權代表行為有效,但它并未涉及第三人惡意時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當第三人惡意而與越權代表人交易時,該越權代表行為效力如何?學界對此形成了兩種不同的學說:一是認為第三人善意且無重大過失時有效,此外為效力待定①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1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620-627頁;張學文:《董事越權代表公司法律問題研究》,《中國法學》2000年第3期;曹嘉力:《越權代表行為的法律效力初探-兼評《合同法》第50條》,《當代法學》2002年第9期。;二是認為第三人善意且無重大過失有效,此外為無效②崔建遠:《合同法總論》(上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56頁;胡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87頁。。之所以會形成兩種不同的觀點,是因為持第一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第三人惡意時行為效力待定的根由在于參照無權代理進行適用之故;而第二種觀點則認為不能據此進行適用,因為越權代表即超出了法人的權利能力,自然法人沒有資格享有權利和負擔義務,從而對于法人而言必定無效??梢?,要想厘清第三人惡意時的越權代表行為效力,必須先行解決參照系的問題。

        持有第二種觀點的學者認定,法人超越代表權就是超越了自己的權利能力。不過,該觀點似乎認為,超越了權利能力并不見得全然無效,在涉及善意第三人時法律可以基于交易安全認定有效。筆者以為,這種觀點不能成立。首先,從邏輯上而言,既然越權代表就是超越了權利能力,而一旦越出了權利能力顯然便沒有主體資格。此時,如果認定第三人善意時能讓越權代表行為發(fā)生效力,明顯違背基本邏輯。因為沒有主體資格是一個事實判斷并非價值判斷,并不會因為第三人的善意還是惡意而有任何改變。其次,從觀念上而言,這只是過時的股東大會中心主義的觀點。越權代表展現了董事會中心的公司治理結構理念,是一項應對市場的靈活策略。所以,現時代的法律觀念也進行了徹底改觀,并不會因為越權代表就認定法人不具備主體資格而脫身于責任之外。這一點上文已有闡述。最后,第三人惡意時越權代表無效不一定符合股東利益。如果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是為了公司利益且為第三人知悉,但因為超越權限隨即被法律否定為無效。根據法律關于無效的規(guī)定必然是自始、當然和絕對無效,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有效。此時股東即使想追認為有效都不可能,顯然這一制度設計有違股東利益。

        既然法定代表人代表權與法人權利能力等同的理論已不合時宜,那么,我們該如何分析50條的效力?這里的關鍵在于能否引進無權代理制度。史尚寬先生認為,除另有規(guī)定外,民法關于代理制度的規(guī)定準用于代表制度[8](P180)。王澤鑒教授指出,越權代表行為可以適用無權代理的規(guī)定[9](P10)。李俊也認為,由于代理制度與代表制度在調整對象上的相似性,以代理適用于代表制度具有合理性[10]??梢?,學界一致認同代理制度適用于代表制度的合理性,那么在越權行為里適用無權代理也就具備合理性。其實,適用無權代理制度解決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是非常適宜的。除了上述學者們都予以闡述的制度類似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符合越權代表行為的本質。其一,超越代表權合乎公司治理結構的現代理念,能使董事會有效應對市場,因而具備現代企業(yè)制度大環(huán)境的合理性。這也正是現代立法大都不愿意否定其效力的原因所在。其二,越權代表行為效力需要既能顧及交易安全,也能顧及股東利益。為此,法律規(guī)定當第三人為善意時即可認定該代表行為有效,因而最大限度地維護了交易安全。同時,如果第三人為惡意,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超越了自己的代表權限,此時是否侵害了股東的利益不是由法律代股東進行決定,而是交由股東自身予以決斷。股東覺得對自己有利,可以追認該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反之則可以否認為無效??梢?,如果能適用無權代理制度,通過將狹義無權代理制度適用于第三人惡意下的越權代表行為,必然能顧全交易安全和股東利益。鑒于此,筆者贊同引進無權代理制度分析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

        三、越權代表行為效力的細分

        若類推適用無權代理制度,越權代表行為也應相應地區(qū)分為表見代表和狹義越權代表。我們擬分別就表見代表與狹義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進行探討。

        較之于表見代理,表見代表制度在第三人認定上有較大差異。按照《合同法》第49條對表見代理的規(guī)定,構成表見代理的第三人必須是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第三人。換言之,第三人不但要不知情而且還要能從行為人所展示的權利外觀中判斷行為人具有代理權,如行為人所持有的授權委托書、空白合同書以及介紹信等等。然而,構成表見代表的第三人卻無需如此,只要不是惡意第三人即可。亦即,只要第三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沒有代表權,第三人即為善意從而能使越權代表行為發(fā)生有權代表的效力。之所以表見代表對第三人的善意要求較低,是因為第三人所面對的行為人不是一般的以本人名義為行為的代理人,而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一般人眼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必定具有處理公司一切事物的全權,除非與之交易的第三人知道內情。正是法定代表人與一般代理人在身份上的懸殊,使得表見代表與表見代理在對第三人善意的要求上懸殊。至于表見代表的后果,盡管50條只是規(guī)定了該代表行為有效,但類推適用表見代理則會有不同的觀點。盡管《合同法》第49條也規(guī)定了表見代理行為有效,可學界一致認定善意第三人具有選擇權[11](P381)。據此,我們可以認為當發(fā)生表見代表效果后,善意第三人可以在表見代表與狹義越權代表之間進行選擇。

        對于狹義越權代表行為效力的探討則更為復雜。50條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因為它只涉及第三人。若類推適用狹義無權代理,我們認為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去認識狹義越權代表。首先是第三人狀況的認定。由于善意第三人下構成了表見代表,因此只要第三人為善意便不可能構成狹義越權代表。能構成狹義越權代表的第三人只能是惡意第三人,即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為越權代表的人。按照《合同法》第48條關于狹義無權代理的規(guī)定,由于狹義越權代表下沒有善意第三人,因此在該越權行為的追認權人追認之前,第三人不具有撤銷的權利。作為惡意第三人,他享有的權利只能是催告追認權人進行追認。我們同樣需要給催告設定一個期間,以免越權代表行為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狀態(tài)。這個期間可類似于狹義無權代理為一個月,經過一個月,追認權人未作出意思表示則視為拒絕追認。其次是狹義越權代表行為的效力。按照《合同法》第48條規(guī)定,狹義無權代理的效力為效力待定。以此類推,狹義越權代表行為效力理應待定。之所以設定效力待定而非無效,是因為遵循民法一貫的意思自治原則,即自己是自己最大利益的決定者。只有作為利益主體的法人才有權決定自己利益的去向。因此,作為影響法人利益的越權行為的效力在第三人惡意下理應有法人予以決定。最后是追認權人追認權的行使。作為效力待定,狹義越權代表只有在追認權人追認后方可生效。較之于狹義無權代理,這里的追認權行使在主體上更難。當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行為時,究竟誰有權利對代表人的越權代表行為進行追認?根據高圣平的總結,學界對此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代表人的越權代表行為的追認權只能由股東大會通過決議予以追認;第二種觀點認為追認權人應是董事會;第三種觀點則從第三人角度出發(fā),認為無論是股東大會和董事會都可以;第四種觀點則主張應當區(qū)分為不同事項而識別追認權人。如果該越權代表事項屬于法人的正常經營活動,則屬于董事會的職權,董事會有權獨立決定,不需要股東大會授權或表決。相反,如果超出公司正常經營范圍,決策權歸屬于股東大會[12]。筆者以為,要想厘清追認權主體,首先需要弄清楚是誰可以限制法定代表人的權限。根據我國《公司法》第37條和第46條的規(guī)定①《公司法》第37條和第46條條文太長,不在此列述。正文中只就相關重要部分進行摘述。,有權對法定代表人進行限定的只能是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按照第37條第一項、第七項、第八項和第九項的規(guī)定,股東大會有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發(fā)行公司債券,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變更公司形式。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的權限涉及上述事項,顯然只能由股東大會予以決定。假若法定代表人超越了公司的經營范圍,那么追認權人歸誰?因為公司經營范圍屬于公司章程規(guī)定的范圍,依據第37條第十項的規(guī)定,公司章程的修改由股東大會決定,因而追認權歸屬于股東大會。至于董事會,由于它擁有的只是對公司日常經營管理的決策權,如決定公司的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公司內部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執(zhí)行股東會的決議等。因此,如果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屬于董事會的上述范疇,則可以由董事會進行追認。追認權人在進行追認時,必須具有追認的意思以及采取正確的追認方式。在認定追認上,可以類推適用《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11條的規(guī)定,即只有追認的意思表示到達相對人時追認方可生效。追認一旦生效,合同便自訂立時起生效。

        然而,在現實中很多時候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并不對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進行追認,此時如果給法人或者第三人或者給雙方都帶來損失時責任該如何分擔?若類比于《合同法》第48條關于狹義無權代理在不被追認下的責任承擔模式,此時所有的責任都由“行為人”即無權代理人承擔,那么我們可否據此類推在狹義無權代表不被追認下所有的責任都由越權行為人承擔?筆者以為,這一類推并不當然成立。首先,《合同法》第48條規(guī)定的責任承擔模式沒有多少道理。在狹義無權代理中,第三人可能是善意,也可能是惡意。如果第三人為善意而讓無權代理人承擔全部損失情有可原的話,當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為無權代理人而與該行為人進行交易也認定第三人不承擔責任,似乎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筆者以為,在第三人為惡意而導致被代理人損失時,雙方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對被代理人的損失負責。如果導致了第三人自身的損失,同樣雙方應當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分擔。其次,50條的情形較之第48條更為特別。在狹義越權代表行為中,第三人不可能是善意第三人,只能是惡意第三人。因此,照搬第48條的責任分擔模式完全沒有道理,因為越權行為人不可能獨自承擔責任。所以,當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不被追認時,法律不能規(guī)定越權行為人承擔責任,而應當由第三人和越權行為人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分擔損失。

        四、結語:重擬法條的嘗試

        綜上,50條的規(guī)定太過簡單而留下諸多理解的空間。其實,越權代表應當參照無權代理的模式,首先區(qū)分為表見代表和狹義越權代表。對于表見代理,只要第三人不知情即可認定發(fā)生有權代表行為的效力。至于狹義越權代表則較為復雜,應當認定該行為效力待定。在追認權人設定上,需要按照越權的事項而進行確認。如果事屬董事會職權,則由董事會追認;如果事屬股東大會職權,則由股東大會追認。追認意思到達第三人時追認發(fā)生效力,合同自訂立時起發(fā)生效力。不追認合同則無效,如果由此帶來了損失,則由越權行為人與第三人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分擔損失?;诖?,為了便于以后修改法條,試擬可以參照的條文如下:

        第 條 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訂立合同的,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越權行為效力由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追認。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不予追認的,越權行為人與第三人對造成的損失在各自的過錯范圍內承擔責任。

        第三人可以催告企業(yè)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企業(yè)不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第 條 企業(yè)法定代表人超越權限訂立合同的,相對人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該代表行為有效。

        [1]張民安.公司法的現代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6.

        [2]黃輝.現代公司法比較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3]張民安.現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馬俊駒,余能斌.現代民法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

        [5]孫英.公司目的范圍外經營規(guī)制:從外化到內斂——兼論雙重性民事權利能力對公司越權的適用[J].法學論壇,2010,(1).

        [6]山本敬山.民法講義I[M].解亙,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7]余延滿,冉克平,郭鳴.企業(yè)法人目的范圍外行為初探——兼評《合同法》第50條之規(guī)定[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1).

        [8]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9]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6)[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0]李俊.“論代理規(guī)則對代表行為的類推適用-對 《合同法》第五十條有關規(guī)定之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4).

        [11]李開國.民法總則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2]高圣平.公司擔保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3,(2).

        猜你喜歡
        效力
        債權讓與效力探究
        免責條款對第三人的限制效力——以貨運合同為中心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4
        日常降糖好方法,中醫(yī)食療效力彰
        保證合同中保證人違約責任條款的效力研究
        論違法建筑轉讓合同的效力
        論行政審批對合同效力的影響
        論涉外仲裁協(xié)議的效力判定*——評最高法[2013]民四他字第13號復函案例
        仲裁研究(2015年4期)2015-04-17 02:56:34
        如何看待“準繼母”陪同下未成年人言詞證據的效力
        薄軌枕的效力得到證實
        論合意取得登記公示型動產擔保時的登記效力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在线亚洲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洲熟妇乱xxxxx大屁股7|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成人 无码 在线观看| 玩弄极品少妇被弄到高潮| 美女人妻中出日本人妻|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gif|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 日本一本之道高清不卡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亚洲天堂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v|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性无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视频| 成人影院yy111111在线|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 | 亚洲天堂av高清在线|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av| 日本男人精品一区二区|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一区| 粉嫩小泬无遮挡久久久久久|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狠狠亚洲超碰狼人久久老人|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专区| 变态 另类 欧美 大码 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