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堅 張 琴
(1.中化集團化肥有限公司;2.中國中化股份有限公司)
礦山、危化、建筑并稱為三大高危行業(yè),這三個領域都在當今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支柱性產業(yè)。隨著國家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以及“以人為本”安全理念的強化,安全形勢逐步好轉,但事故總量仍然偏大,形勢依然嚴峻。礦山、化工及建筑3大行業(yè)中,礦山事故占比約60%(其中煤礦40%,非煤礦山20%),?;鹿屎徒ㄖ鹿矢髡急燃s20%。而礦山事故中,采礦作業(yè)的冒頂片幫事故約占40%以上,對于非煤礦山其占比更大。因此,研究冒頂片幫原因及應對措施,是采礦業(yè)的重要工作。
現(xiàn)有事故致因理論大體分為三類[1]:事故因果連鎖理論、人失誤事故模型、能量轉移論。吉布森、哈登等人提出能量意外釋放理論[2],指的是異?;虿黄谕哪芰哭D移到人體,造成安全事故。由于該理論能夠更好的解釋事故發(fā)生的物理本質,被廣泛的用于分析和控制任何類型系統(tǒng)中能量的儲存和流動。根據(jù)該理論,防止事故的根本舉措就是要防止能量的意外釋放,從而杜絕人體接觸過量能量。常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釋放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3]:替代安全能源、限制能量、防止能量積蓄、緩慢釋放能量、設置隔離或屏蔽措施。
冒頂片幫是指礦井、隧道、涵洞開挖、襯砌過程中因開挖或支護不當,頂部或側壁大面積垮塌造成傷害的事故。一般可分為大冒頂、局部冒頂、松石冒落三種,多發(fā)生于頂板比較破碎、巖層層理、節(jié)理、斷層比較發(fā)育易離層、礦井、超深礦井、爆破通風后排除工作不當?shù)墓ぷ髅?。根?jù)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冒頂片幫是在生產活動中一種不期望和異常的能量釋放,其巖石的勢能作用于人體而造成傷害。實際采礦作業(yè)活動中,多采用“敲幫問頂”方式,人為疏導勢能釋放和噴錨支護等屏蔽措施。
某磷礦為2012年從民營企業(yè)并購的地下礦山,地處云南昆明,共有5個井口,產能60萬t/a(其中有1井口因安全隱患過大,于2014年關閉),所有井口均采用平硐+溜井方式、房柱空場法開采,礦脈平均厚度4.5 m,礦石平均品位28%。2011年完成礦山二級標準化認證,2013年完成緊急避險六大系統(tǒng)建設。
根據(jù)該磷礦有記錄的事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08年至今共發(fā)生32起安全事故,共有4人死亡、13人重傷、13人輕傷。
(1)從事故起數(shù)來看,2008—2011年為民營企業(yè)經營時期,傷害事故數(shù)量每年大致相同,2012—2014年,事故年發(fā)生起數(shù)總體下降,由于央企HSE管理體系的引入和管理力度的加大,該期間未發(fā)生死亡事故。
(2)從事故類別來看,歷年事故:冒頂片幫22起、機械傷害3起、窒息1起、墜落1起、車輛傷害1起、其他傷害4起。其中冒頂片幫事故占事故總起數(shù)近70%,且歷年冒頂片幫事故數(shù)據(jù)基本趨平,可見之前的冒頂片幫管控措施并未取得成效。
(3)從冒頂片幫事故致因來看,主要由于生產組織管理方面的原因占21.6%,由于物質技術方面(本質安全)的原因占60%,由于人不安全行為因素引起的事故占18.4%。
施工作業(yè)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和環(huán)境的不安全因素總是客觀存在的,這些不安全因素在生產活動中就形成了風險[4],如果管理不到位,風險就發(fā)展成為事故。對于采礦作業(yè)來說,致使冒頂片幫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包括疏忽大意、地質條件差、安全管理不善、浮石處理不當、缺乏有效支護以及頂板管理不善、檢查不到位等[5]??偨Y歷史事故經驗教訓如下。
(1)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包括:①人員施工作業(yè)過程中安全防護用品尤其安全帽、防砸鞋的穿佩戴不符合要求,造成小塊浮石冒落擊中造成傷害;②人員站位不妥當,離鑿巖或作業(yè)地點位置過近,或人員進行敲幫問頂時,選擇撬桿過短,或預判浮石掉落位置不當,應急通道不暢無法及時躲避;③思想麻痹大意,安全檢查處理不仔細;④頂幫安全處理過程未遵守自上而下、由外向里的處理程序。
(2)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主要包括:①采礦方法選擇不合理,采場布置與地質條件不適應,造成空頂作業(yè)較大的潛在風險;②礦塊設置過長,造成退采(回采)周期較長,頂板來壓造成冒頂片幫可能性增大;③采場無法進行支護,人員長期暴露作業(yè),固有安全風險較大。
(3)不良環(huán)境包括:①井下陰暗潮濕,照明不良造成視線受影響,難以較好觀察頂板浮石和來壓情況;②巖體破碎,地質結構復雜,斷層、裂隙發(fā)育,巖層間膠結性差等;③地壓活動明顯,尤其深井采礦作業(yè),來壓突發(fā)性顯現(xiàn)。
(4)管理不到位,風險管控不足,造成事故發(fā)生,包括以下方面:①施工組織不合理,頂板暴露時間過長;②未采取有效頂板支護等安全措施進行空頂作業(yè);③切割口或分岔巷道是巷道形成后巖體應力重新分布的主要應力點,如未及時進行支護,容易造成冒頂片幫;④教育培訓不到位,致使人員安全意識和操作水平不高;⑤現(xiàn)場監(jiān)督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存在的隱患和問題。
一般來說,對于生產組織管理及員工冒險作業(yè),可以通過管理手段來提高強化,而對于本質安全方面的因素,則需要統(tǒng)籌考慮、強化安全投入及本質安全改造來提升。根據(jù)近年的事故統(tǒng)計分析,冒頂片幫占事故總起數(shù)的絕大多數(shù),而由于本質安全方面原因造成的事故占了60%。要提升礦山安全水平,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本質安全的提升問題。磷礦礦床類型包括沉積型磷塊巖礦床、變質型磷灰?guī)r礦床和巖漿型磷灰石礦床[6],該磷礦處于喀斯特地貌地域,礦體為沉積型礦床,頂?shù)装寰鶠榘自茙r,具有典型的沉積結構構造,即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且由于3條大的構造帶影響,使得巖層破碎,冒頂片幫風險極大;此外,礦井為并購礦井,原有開拓系統(tǒng)已形成,由于井口口徑限制,其通風、運輸均受制約,大型機械無法進入。
由此可見,本質安全提升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
對于事故預防,海恩里希曾提出教育、人員管理、考核懲戒和工程技術改進4種對策,后來被歸納為“三E”原則,即教育(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工程技術(Engineering)[7]。該磷礦結合企業(yè)實際情況,在冒頂片幫安全風險管控過程中,對“三E”對策尤其工程技術對策進行了探索。
對于面臨本質安全提升巨大挑戰(zhàn)的磷礦企業(yè)來說,管理措施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礦山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相繼實施了諸多舉措。
(1)全面落地“有感領導、直線責任、屬地管理”。將屬地責任進行了再次細化明確,強化職能部室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職能,各井口、采區(qū)具體負責安全工作的落實,形成和固化了“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文化氛圍。
(2)引入了第三方安全專業(yè)服務機構深圳賽為公司,建立了礦山風險管控APP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手機終端安全檢查、隱患提交、相關直線責任人簽轉、屬地責任人落實整改的工作流程。通過軟件控制系統(tǒng)對風險排查、控制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對全員風險管控的參與情況進行考核和積分獎勵,同時給予相應的流量費用補貼,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3)實施“安全分享”機制。礦山召開各類會議和各井口的班前會,首先進行安全一刻和經驗分享,側重員工的參與,尤其作業(yè)面工作人員對冒頂片幫的實際經歷和教訓,提高員工安全意識。
(4)梳理完善礦山各工藝、工序、工種安全作業(yè)規(guī)程,特別結合已發(fā)生的事故和未遂事件暴露出的不足進行修訂補充,如明確作業(yè)面作業(yè)的最多人數(shù)不超過2人,每個作業(yè)面必須配備 2,2.5,3,3.5 m的撬毛桿,以處理不同情形下的懸石、浮石,量化旁站監(jiān)護人員站位要求和距離等,使各項規(guī)程簡單易懂、操作性強。
(5)建立井下作業(yè)面“安全生產督查牌”,對工作面地質、設計、頂板級別及安全措施進行公示,接受監(jiān)督檢查,確保實際施工與設計符合,安全措施落實到位。
(6)合理組織生產,對于一、二級頂板,全面采取臨時支護措施,尤其對于炭質泥巖的頂板,采取能采多少采多少的方式進行回采,降低回采率提高安全性;對于三、四級頂板,采取“搶采”措施,縮短回采周期。
(1)礦山實施“事故安全警示日”,整理礦山建礦以來的所有事故和未遂事件,以及國內地下非金屬礦山典型事故案例,編制事故案例匯編,制作宣傳手冊,在當天歷史發(fā)生過事故的設為警示日,全員進行手冊發(fā)放、培訓,考慮到礦山員工文化水平,尤其注重圖片形式予以體現(xiàn),提高教訓汲取效果。
(2)設置事故現(xiàn)場警示牌,即在發(fā)生過事故的現(xiàn)場設置醒目的警示牌,井下警示牌貼有反光標簽,標明事故簡要內容及教訓,提醒員工安全警惕性。
(3)對不斷完善修訂的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培訓,對冒頂片幫常見原因進行分析講解,重點突出噴錨支護、撬毛、爆堆上作業(yè)的安全要求。
(4)嚴格落實“師帶徒”工作要求,對于新工人或轉崗到采礦作業(yè)面的員工,在完成必要的培訓外,指定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為指導老師,進行現(xiàn)場“敲幫問頂”指導,學會聽聲、辨形等現(xiàn)場觀察和處理技能。
通過多年的經驗教訓和事故統(tǒng)計分析,認識到只要生產,沒有實現(xiàn)本質安全化,就有發(fā)生事故及傷害的可能。根據(jù)現(xiàn)有生產開拓系統(tǒng),礦山從本質安全方面進行了如下探索:
(1)改變原有沿礦脈底板布置采準和切割并進行挑頂落礦退采的方法,探索沿頂板布置,不穩(wěn)定及結構發(fā)育的頂板錨網(wǎng)支護再起底退采方式,經過試點實證,礦體厚度大于5 m的采場適用性較強,但成本和生產效率受到挑戰(zhàn),最終決定于二級頂板和部分三級頂板進行推行。
(2)減小設計采區(qū)礦塊寬度,縮短回采周期。經過長時間的地壓觀測和采空區(qū)冒落時間,礦山總結了頂板冒落或應力集中來壓一般在采空區(qū)形成的時間約15 d,經統(tǒng)籌安排,調整礦房設計寬度為30 m左右,保證在10 d內完成回采,減小冒頂片幫事故的風險。
(3)探索當前條件下適用的先進機械設備。由于原有開拓巷道大小限制,礦用鏟運機及頂板處理等機械設備無法進入采掘工作面。為此,礦山對機械設備進行了調研,采購了全方位鑿巖機和自動耙礦機,雖然由于井下潮濕和粉塵較大,造成自動耙礦機的維修率較高,但實現(xiàn)了無人進入采場出礦作業(yè),減少了人員在空頂下作業(yè)頻次和時間,降低了冒頂片幫傷人的風險性;此外,購入頂板窺視儀,實現(xiàn)對井下各巖層厚度、走向、地質構造等情況的預先性探知,能有效指導礦山地質填圖和采礦設計,提升礦山采礦作業(yè)安全。
(4)實施光面爆破試驗。確定礦山不同巖性條件下掏眼孔、輔助孔和邊孔的參數(shù)設計,孔深及爆破物品使用量,不同雷管段數(shù)對光面爆破的影響及實施光面爆破后的成本增加情況,改變原有爆破工藝,改善掘進、切割巷道的設計標尺符合率及頂板拱形圓滑度,提高頂板應力變化的支撐安全性,減少懸、浮石,降低片幫可能性。
(5)開展單體液壓支柱試驗。對于非煤地下礦山,尤其經濟價值低的磷礦來說,液壓支柱的使用極少,礦山根據(jù)部分薄礦層頂板條件不好的實際情況,試用單體液壓支柱,并進行改進為鉸接樑式液壓支柱。由于工作面爆破時飛石和沖擊波都對支柱系統(tǒng)造成影響,需要在工作面(或掌子面)留有泄爆口及防飛石擊壞支柱措施;此外,每次爆破后和進入工作面之前,都要對支柱系統(tǒng)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安全可靠;退采時由里向外逐步泄壓,撤出液壓支柱。
從事故致因的能量意外釋放理論切入冒頂片幫的致害機理,通過對某磷礦歷年來的事故統(tǒng)計分析,獲知冒頂片幫事故占事故總起數(shù)近70%,其中主要由于生產組織管理方面的原因占21.6%,物質技術方面(本質安全)原因占60%,不安全行為因素占18.4%。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不良環(huán)境和管理4個方面總結分析了冒頂片幫事故的常見原因,提出了礦山本質安全提升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困難,結合實際情況,該礦山基于“三E”對策,分別從管理、教育、工程技術方面進行了應用探索,尤其在本質安全提升方面進行了試驗研究和大膽嘗試,基本實現(xiàn)了冒頂片幫風險的可控。實施近1 a來,礦山未發(fā)生冒頂片幫傷人事故,風險管控效果明顯,對地下礦山冒頂片幫事故的預防和風險管控,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1] 羅春紅,謝賢平.事故致因理論的比較分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3(5):111-115.
[2] 呂保和,朱建軍.工業(yè)安全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3] 肖 丹,邸志強,張慶華.事故致因理論在煤礦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煤炭技術,2009,28(11):81-83.
[4] 王全興,陳 誠,劉 勇,等.現(xiàn)場作業(yè)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建設[J].電力安全技術,2011,13(7):14-15.
[5] 劉 濤,葉義成,王其虎,等.非煤地下礦山冒頂片幫事故致因分析與防治對策[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4,43(2):24-28.
[6] 薛天星,熊先孝,田升平.中國磷礦主要礦集區(qū)及其資源潛力探討[J].化工礦產地質,2011,33(1):9-11.
[7] 李永存.發(fā)揮“三E”對策作用提升生產安全保證能力[C]∥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有色金屬學會,2005:4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