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杰 潘 華
吉林省集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除草劑在使用過程中,由于選擇藥物錯誤、環(huán)境條件變化、 使用方法和時機不當等常常會引起藥害,造成損失。下面就對除草劑產生藥害的幾種原因進行分析闡述:
在玉米4 葉期前或5 葉后期, 應用2,4-滴丁酯做莖葉處理比播后苗前做土壤處理易產生藥害;某些需要于播后盡早施用的土壤處理劑(如唑嘧磺草胺、丙炔氟草胺在大豆田應用), 而延誤至大豆拱土時才去噴施,常會產生藥害。 因此,在使用除草劑時,一定要在施用安全期內使用,以免引起藥害。
一些揮發(fā)性較強的品種,在噴施過程中,由于形成的霧滴過小、空氣相對濕度過小、光照過強,噴頭位置距地面或葉面過高、液泵壓力過大等,均易造成霧滴直接飄移與揮發(fā)飄移,會使鄰近敏感作物及樹木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常用除草劑中,尤其以2,4-滴丁酯最為嚴重與突出。
另外,應用滅生性除草劑百草枯、草甘膦等,由于防護措施不嚴,常有少量霧滴落到作物葉緣上,造成一些局部的藥害。
一些在土壤里殘留時間較為持久的除草劑品種,如三氯苯類、磺酰脲類、咪唑啉酮類、二苯醚類及其他雜環(huán)類除草劑,若與作物輪作體系協調不當,往往會對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 例如,玉米田應用阿特拉津會造成后茬大豆等敏感作物受害的事故,在一些常用的地區(qū)幾乎每年都有發(fā)生。
選用除草劑種類不當產生藥害。 例如, 丁·撲混劑,常作為一種水稻秧田除草劑應用。如遇到低溫時,丁草胺易使稻芽、稻苗受害;遇到高溫時(>28℃),撲草凈易使稻芽、稻苗受害。 而我們當前普遍采用塑料拱棚保溫育苗,苗床溫度日升夜降,升降的最高、最低值雙項超出丁·撲混劑安全使用的溫度范圍,因此,在這樣的苗床上使用丁·撲混劑比使用其單劑的安全性更差。若苗床的土壤濕度過大,也很易引起稻芽、稻苗受害。
混用、連用配伍不當引起藥害。 如敵稗與2,4-滴或有機磷類、 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混用,2,4-滴及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能嚴重干擾與抑制水稻體內芳基酰酶活性,影響其水解酶對敵稗的解毒而使水稻受害。
應用各種有機選擇性除草劑,或輕或重都要受到有關環(huán)境的影響。 在施用當時和施后,若遇到天氣變化異常、土壤條件不良等,往往會導致或加重對適用作物的危害。其中某些易受溫度、濕度影響的除草劑,施于低洼冷涼、土壤過濕的地塊,或在施后遇到低溫、多雨、高溫、干旱等條件,常使作物的幼芽、幼苗遭受不同程度的抑制與危害。
例如,在水稻移植田施用酰胺類、有機磷類及一部分其他雜環(huán)類除草劑,遇到低溫時;施用三氮苯類除草劑,遇到高溫時,均對水稻不安全。
再如,在大豆、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分別用等二硝基苯胺類、酰胺類、三唑嘧啶磺酰胺類除草劑,施于低洼冷涼的地塊及遇到低溫多雨的天氣;在大豆1 片復葉后施用磺酰胺脲類除草劑,或3~4 片復葉期施用咪唑啉酮類除草劑,遇到低溫多雨的天氣;在玉米苗后施用三氮苯類除草劑, 遇到多雨或高溫的天氣;在大豆、玉米苗后,施用二苯醚類、苯基酞酰亞胺類、苯腈類及一部分其他雜環(huán)類除草劑,遇到高溫干旱的天氣,均會對大豆、玉米造成危害。
受土壤有機質含量、質地或酸堿度的影響,有些除草劑亦會使作物遭受一定的抑制與危害。例如,在土壤有機質含量小于2%或沙質土、 堿性土上應用水溶性較強的嗪草酮及其混劑等,會引起適用作物受害。
一是由于過量而引起許多藥害事故。所有選擇性除草劑,對作物如同有一定安全施用期一樣,也都有一定的安全用量幅度。若施用過量,很易造成藥害。有些農民為了獲得高效,用藥“寧多勿少”,往往加量應用活性較高、用量較少、用量限度較嚴的除草劑,產生藥害。
二是由于操作不當或疏忽引起藥害。噴灑苯氧羧酸類、苯甲酸類、磺酰脲類(如2,4-D 丁酯、麥草畏、氯嘧磺?。┑纫恍┏輨┲?,噴霧器械未沖洗干凈再去噴灑其他農藥或肥料,則很易引起敏感作物受害引起的藥害;使用機引式多噴頭噴霧器,由于各個噴嘴的流量不一致,噴幅的聯接帶重疊過度及噴嘴后滴等,或采用非扇形噴頭,皆能造成噴施藥液不均,致使局部地面、葉面著藥量過多而造成作物受害;使用背負式單噴頭、雙噴頭噴霧器,步行速度不一,把持噴頭位置不準,左右擺動不定、噴嘴方向不正,給液泵加壓不均等,使局部地面、葉面著藥過量而產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