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71158)
視覺文化追根溯源,該名詞及其概念,我們首先通過表面的名詞概念可以分析,視覺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也會出現新的名詞定義。一件產品背后所蘊藏的文化才是產業(yè)文化的開端,產品設計中以自己獨到的韻味來吸引占領新一輪的市場需求。我們的視覺文化更多的是折射在產品的外觀及其色彩搭配上,首先我們的思想意識一定要端正起來。文化與商業(yè)價值也是成比例的要求,我們追尋的更多的是一份最初的執(zhí)著。我們都學過哲學,哲學上告訴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要學會融匯貫通,舉一反三。視覺文化這個名詞的出現,從字面上是由視覺和文化組成,實際上視覺文化絕對是一個交叉學科,用羅蘭巴特的話來說,要從事交叉學科性的工作,確定一個科目即一個主題并圍繞著它設置三到四門學科,然而這還不夠。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對象,這個對象不屬于任何一門學科。因為它帶來更高的不確定性、風險和隨意性?!靶碌囊曈X文化最顯著特點之一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我們先從設計分類進行入手了解。視覺文化極其寬泛,約翰·沃克和薩拉·查普林從一般產品到文化產品中,將視覺文化的領域劃分為四個部分。精致藝術中包括繪畫、雕塑、建筑等。工藝設計中包括工藝、產品、工業(yè)設計等。表演藝術和藝術景觀中包括戲劇、馬戲團、運動會等。大眾和電子媒介包括攝影、電視、多媒體等。因為我本身是學工業(yè)設計出身的,我想在這里多談下工業(yè)設計和視覺文化的關系。從視覺文化的角度來看,以功能性造型方式為中心的工業(yè)設計構建了人們日常生活關于產品的景觀世界,產品視覺性成為一個最本質的概念。產品視覺性的表層結構指向產品可視化的外觀,包括形狀、色彩、質感等,既要體現功能與形式的統(tǒng)一,也要體現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工業(yè)設計的視覺轉向預示著產品需要為視覺注入一些新的內容,視覺將成為“新感性”系統(tǒng)中的重要因素,與“新感性”共同來引領工業(yè)設計的未來發(fā)展。。
在美國尼古拉斯米爾佐夫的《視覺文化導論》中提到這樣的視覺文化概念,“新的視覺文化最顯著特點之一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即文化脫離了以文字語言為主導的理性主義形態(tài),逐漸轉向以形象、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的形態(tài)[1]。
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中提到人造材料家具的廣泛應用,這不就是產品的最新語言表現形式。我國的歷代家具制作的材料大都以木材為主。隨著鋼管和塑料家具的發(fā)展,現代新材料,新技術將被廣泛應用[2]。
跨界融合的設計思路現在的地位日漸突出,視覺文化本是美術教育上的重要特征,但是我們的產品設計要結合設計心理學、市場營銷、人體工程學、機械設計基礎等等學科的整合發(fā)展。為迎合某些特定市場需求的產品,尤其是兒童市場的營銷,我們更要接地氣發(fā)展。視覺化因素已經成為我們購買商品的重要因素。我們參考歐美國家的發(fā)展模式。當代的英國博物館將公共教育作為博物館最重要的職能之一,館內均設有專門的公共教育部門,為不同的中小學群體提供豐富多彩的參觀和學習項目。英國是最早建立博物館的國家之一,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早在1931年,英國教育委員會便發(fā)布了《博物館與學校:公共博物館與公共教育機構不斷增加的合作可能性備忘錄》。該備忘展示了英國國內博物館教育的發(fā)展現狀,列舉了一些國內及國外的優(yōu)秀案例。1988年,英國國家課程明確指出,學校課程可與博物館教育相互連接。此后,博物館館方開始配合課程標準中《藝術與設計》學科的指標,針對不同學齡青少年分階段制定活動手冊,與學校緊密聯(lián)系,提供詳實的參觀指南給學生使用。新世紀以來,英國大多數的國立、省立、私立博物館與當地教育局的常規(guī)多樣的合作模式。以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VA)為例,這家以設計藝術著稱的博物館與英國中小學《藝術與設計》課程非常契合,其官方網站上設有專門的學習教育版塊。版塊根據小學、中學、大學到研究生不同研究階段進行縱向分類,每一階段均羅列出該階段學生在參觀前所需達到的知識儲備能力和技術水平,并設置了學生回校后需要重點完成的作業(yè)及學習目標。不同的區(qū)域詳細對應著不同階段的展品、器具材料和參觀者不同年齡層次可以開展的活動范圍。例如,在小學階段的發(fā)現區(qū)域,兒童可以在駐館藝術家的指導下把玩一些藝術復制品,試穿各種道具服裝,學習各種搭配的技巧并相互評論。到了中學階段,則在小學的基礎上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專業(yè),添加了更多的對藝術作品原作的欣賞,對畫作歷史背景了解等,要求學生從互相交流和討論中獲得藝術與設計的靈感。除去常規(guī)的參觀學習之外,VA定期為中學團體舉辦特色時裝設計展、裝置藝術展,并請來藝術家指導學生的繪畫和設計練習。同時,還在館內開設了包括陶藝、視覺藝術、游戲設計等主題的工作室,供學生免費參觀和參與制作。
視覺文化潮流早已經全球化并迅速發(fā)展著,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各種信息的集合和批判已經成為了現代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
[1]尼古拉斯米爾佐夫 (美),倪偉譯.視覺文化導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 (修訂本)[M].北京:東方出本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