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黃伯強
活潑俏麗的牡丹鸚鵡
廣州·黃伯強
牡丹鸚鵡(Agapornis Fischeri),英文名為Lovebird,又稱費希氏情侶鸚鵡,黑頭鸚鵡、蠟嘴鸚鵡。在鳥類分類上屬鸚形目鸚鵡科。原產地在非洲坦桑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蘇丹等地及馬達加斯加島。野生原始種有9種,后經人工馴養(yǎng)繁衍至今有136個品種,成為枝繁葉茂的家族?,F(xiàn)今,在我國養(yǎng)玩的牡丹鸚鵡,已達11個品種。
牡丹鸚鵡的體形不大,身體約為14~16厘米,體重40~50克。其頭部的顏色以黑、灰、紅為多見。它的“尊容”最為吸引眼球的是其眼睛周圍及蠟膜均為白色,一對圓圓的白眼格外醒目,嘴巴一般呈紅色或粉紅色。頸部有一道赤黃色的環(huán)帶。胸的上半部呈橙黃、粉紅色,背部兩翅為綠色,翅端為黑色。尾羽短而圓。整個鳥體顯得勻稱,健美而俏麗。
牡丹鸚鵡由于其生性活潑,表情嫵媚動人,羽色俏麗,鳴聲清脆而惹人喜愛,故一經傳入我國,很快便成為人們喜愛的寵物觀賞鳥。
牡丹鸚鵡于1976年由原產地坦桑尼亞將30對該鳥作為國禮贈給我國,全部養(yǎng)于北京動物園。1984年,北京愛鳥協(xié)會首批從動物園引進100“綠頭”品種牡丹鸚鵡。從此,牡丹鸚鵡開始流入市場,經過10多年的馴養(yǎng)繁殖,牡丹鸚鵡逐漸興起,到了1998年,京城鳥類愛好者,大刮該鳥旋風,飼養(yǎng)者趨之若鶩,并使其中的一些品種,被炒得身價百倍。據(jù)有關報導,京城的最大的鳥市之一宮園,其中有一對牡丹鸚鵡,由于其羽毛色彩斑斕,頸部的顏色多變,柔和自然,表情機靈,叫聲清脆悅耳,取名為“墨水藍”的稀有品種,叫賣出18000元的天價。當其時,京城的養(yǎng)牡丹鸚鵡者的養(yǎng)鳥數(shù)量曾一度高達500萬只,但數(shù)年后,物換星移,時過境遷,此鳥已風光不再,養(yǎng)鳥者已恢復理性,其身價也慢慢降下來,時至今日,牡丹鸚鵡,已成為一種普通的觀賞鳥,一般品種售價為80~100元,人人都玩得起。
牡丹鸚鵡,野生時在熱帶叢林中,常常喜歡群居生活,在樹洞或巖石的縫隙中筑巢。食物為植物種子、果實、嫩芽等為主,尤其喜食各種甜漿果。牡丹鸚鵡有情鳥之稱,溫順易養(yǎng),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它的一張帶鉤的利嘴,喜歡啃咬東西。因此,不宜將其養(yǎng)在竹、木制的鳥籠中,一定要養(yǎng)在金屬制的籠中。飼料可選用粟、碎玉米、谷子等搭配一些青綠飼料如青菜、水果等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