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網(wǎng)》所蘊藏的生命哲學"/>
陸 新
(揚州職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時間與生命的思考
——《夏洛的網(wǎng)》所蘊藏的生命哲學
陸 新
(揚州職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真正優(yōu)秀的童話作品總是同時包蘊著兒童的純真稚拙和深邃的哲學幽思。《夏洛的網(wǎng)》正是這樣的作品。E.B.懷特于現(xiàn)實中開辟了一片幻想的空間,又在這幻想的空間中探究永恒的時間流逝與短暫的生命存在之間永遠難解的困惑。于是,生命與死亡、生命與成長、生命存在的意義,都成為隱藏在童話故事背后的哲學命題。作品中小豬威爾伯、灰蜘蛛夏洛和小女孩弗恩,都在自身的形象之外傳達出懷特對于時間和生命問題的思索。
時間;生命;死亡;成長;生命哲學
對時間和生命的思考和追問,是人類永恒的哲學命題。時間的永恒流逝和生命的短暫存在所構(gòu)成的強烈反差,使人類不得不去面對生命的終點,不得不去思索生命存在的意義。這種思索在《夏洛的網(wǎng)》中時隱時現(xiàn),使得這部童話不僅僅只是一個關(guān)于友誼和愛的幻想故事,而是在看似純真簡單的故事中隱藏著深邃的意義,散發(fā)出深邃的哲學氣質(zhì)。這應是《夏洛的網(wǎng)》得到讀者鐘愛①的重要原因。它的寫作者E.B.懷特(1899-1985)是美國著名的散文家、評論家,曾以自己的文風影響了幾代寫作者。E.B.懷特一生中只為孩子們寫過3部童話:《斯圖爾特·利特爾》、《夏洛的網(wǎng)》、《吹小號的天鵝》。然而3部作品都是兒童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其中尤以《夏洛的網(wǎng)》最為著名。
在《夏洛的網(wǎng)》中,整個童話故事的主體時間是從春天到第二年的春天,經(jīng)歷了一個時序的循環(huán)。而E.B.懷特顯然是一個非常有時間意識的作家,他幾乎是不斷地在描寫時間的流逝。在時間的流逝中,生命的成長似乎是一個必然。
(一)成長與責任
故事的表層是圍繞著小豬威爾伯的成長和生存進行敘述的。春天的某個夜晚,弗恩家的一窩小豬出生了,其中有一頭小豬又小又弱,被大人們稱為“落腳豬”。第二天一早,弗恩的爸爸阿拉布爾先生就提著斧子要去殺了這頭小豬,8歲的小女孩弗恩救下了這頭小豬,并給它取名威爾伯。威爾伯的故事開始于這樣的春天,它是一頭春豬。
威爾伯的成長同時也意味著時間的流逝,懷特非常具體地寫出了時間的推移、時序的變化。“在威爾伯生下來的頭幾天里,它給安置在廚房爐子旁邊的箱子里”,后來它“給搬到板棚里,換了個大一點的箱子”,“長到兩個禮拜時,它又給轉(zhuǎn)移到戶外”。這時已是“蘋果開花的時節(jié),天氣越來越暖和”[1]10了。威爾伯像小嬰兒一般依戀著弗恩。等到它5個禮拜大時,阿拉布爾先生覺得必須賣掉小豬,因為它已經(jīng)夠大了。于是它面臨著和弗恩的分離,幸而阿拉布爾太太提議把它賣給離得不太遠的霍默舅舅家,威爾伯才得以繼續(xù)看到弗恩。
來到朱克曼家谷倉以后的威爾伯進入到了生命的第二階段,它不再是那個必須等著弗恩來喂牛奶的小嬰兒豬,它和成年豬一樣吃著熱泔腳②,但心理上它還是那么依賴弗恩,如同一個剛剛被關(guān)進幼兒園的孩子。六月,威爾伯已經(jīng)快兩個月大了,它每天孤獨地在倉底等著弗恩放學后來看它,甚而因為太孤獨在這等待中出逃。但它漸漸和倉底的動物們熟悉起來,然后它終于找到了最好的朋友?;抑┲胂穆宓挠颜x使小豬成長,它對弗恩的依賴漸漸減少。弗恩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靜靜地坐在倉底的羊圈中靠著威爾伯,而威爾伯呢,只要知道弗恩在那里便很安心——它已經(jīng)不用緊緊跟隨弗恩了。
但在時間的流逝中,自然成長的威爾伯卻忽然要面對它不能承受的恐懼——圣誕節(jié)前它將要被殺掉,人們要把它做成熏肉火腿,每年的圣誕節(jié)都如此。威爾伯簡直不知所措了,“我不要死!救救我,你們哪一位!救救我!”[1]50這一回拯救小豬的是灰蜘蛛夏洛。它耗盡了自己的生命將小豬從被殺的命運中拯救了出來,自己卻死去了。當秋天到來,當它做好了卵袋,為生命的延續(xù)完成了應盡的義務后,蜘蛛夏洛死了。
死亡意味著永遠的分離。在此之前,威爾伯從未經(jīng)歷過這“永遠的分離”,然而這是生命歷程中必然要面對的殘酷事實。經(jīng)歷了所愛者死亡的小豬分明跨越了成長的臺階,懷特很清晰地寫出了這種變化。在童話的第18章“涼爽的晚上”中,夏洛在黑暗中最后一次為威爾伯織出了“謙卑”這兩個字。這兩個字的獲得看似來自于老鼠坦普爾頓隨機叼回的紙片,然而這更是夏洛考察了隔壁那頭叫“叔叔”的狂妄的豬后,為威爾伯“量身定制”的字眼。原本就已衰弱的夏洛為此幾乎耗盡了腦力與體力,它“太累了”[1]137。然而這時的威爾伯依然是那個如依賴母親般依賴夏洛的豬寶寶,被獨自留在集市的它因為有夏洛的陪伴而沒有感到孤單,在它要睡覺的時候,它請求夏洛給它唱歌(這個場景在人類幼兒與母親的關(guān)系中極為常見),它不知道夏洛到底有多累,更不知道夏洛即將永遠地離開它,它只想到自己——“我”真的能不被殺掉活下去嗎?在得到夏洛肯定的回答后,它很快睡著了,并且“埋在麥草里睡得很安寧”[1]138。
在童話的第21章“最后一天”中,威爾伯在獲獎的興奮和對夏洛的感激中,突然遭遇夏洛即將死去的事實,它“悲痛萬分,撲倒下來”,“大聲抽搭,渾身哆嗦”[1]159,甚至任性地說:“我不能讓你單獨留下來等死。你留下來我也要留下來。”[1]160但當它不得不面對死亡和分離的事實時,它幾乎是生平第一次獨自思考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它要帶回夏洛的卵袋,它要帶回夏洛的孩子——它甚至愿意以讓老鼠坦普爾頓優(yōu)先吃自己每天的食物為條件來換取它的幫助。如果對比一下童話的開始部分,我們會看到小豬威爾伯有多么熱愛食物,那時的威爾伯寧愿為了食物而放棄自由,在孤獨中還曾經(jīng)因為老鼠吃掉了自己的食物而撲倒在肥料堆上大哭。但現(xiàn)在的小豬威爾伯擺脫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維”③,愿意舍棄自己酷愛的食物,懂得用成人世界“利益交換”的原則去處理問題,在面對永遠分離的這個緊急的瞬間,威爾伯似乎是忽然成長了。此后,夏洛的卵袋成為威爾伯最重要的東西。懷特寫道:“整個冬天,威爾伯一直盯住夏洛的卵袋看,像是護衛(wèi)它自己的孩子。它在肥料堆里拱出一個專門的地方放這卵袋,就在柵欄旁邊,在嚴寒的夜里,它躺著讓自己的呼吸能溫暖它。對威爾伯來說,它的生活中再沒有一樣東西比得上這小圓球重要——不管是什么東西。”[1]169在這樣的護衛(wèi)和等待中,威爾伯懂得了責任,它不再是那個只能等著弗恩和夏洛去保護的小豬寶寶了。
(二)成長與失去
在小豬威爾伯成長的同時,小女孩弗恩也在經(jīng)歷成長。
在去集市之前,弗恩是那個總是坐在倉底羊圈里廢棄的擠奶凳上的小姑娘。她最好的朋友們都在倉底,所以放了學她總是沿著大路走去霍默舅舅家的谷倉。放暑假后,她幾乎天天都去,靜靜地坐在那兒,“牲口把她當作自己人”,“那些羊安靜地躺在她的腳旁”[1]43。她知道谷倉里的所有事情:小鵝被孵出來;坦普爾頓要走了那個孵不出小鵝的臭蛋;夏洛救小豬的計劃 所以星期日早晨,她和媽媽聊天時理所當然地說起她的這些朋友,阿拉布爾太太不由得為她的女兒擔心了,“她對于那只小豬和所有事情的舉動有多么古怪”[1]55。當弗恩再次和媽媽說起夏洛、說起夏洛講的故事時,阿拉布爾太太的擔心加劇了,她希望弗恩“在外面找兩個小伙伴,做點有意義的事”[1]103,認為她“在谷倉那里花的時間太多了”[1]103,她決定要去找多里安醫(yī)生向他請教??墒且晦D(zhuǎn)眼,弗恩還是去了谷倉。這時的弗恩顯然處在對動物有著強烈認同感的天真階段。在她的意識里,人類和動物是平等的,“人性和動物性是具有‘連續(xù)性’(continuous)的,她還沒有意識到人在世界上存在意義上的孤獨”[2]。
轉(zhuǎn)變似乎發(fā)生在去集市的那個時刻。弗恩天一亮就“費力地提著一桶熱水到她的房間洗了個澡,用海綿擦了身子,然后她穿上自己最漂亮的連衣裙”[1]116——“因為她知道在集市里會看到男孩子”[1]116。到了集市,旋轉(zhuǎn)木馬、美妙的音樂、驚人的冒險,這一切似乎瞬間就攫取了弗恩的心,她向爸爸媽媽要錢然后朝著游藝場興奮地跑去。她是和哥哥艾弗里一起去的,沒有大人的陪伴他們覺得“快快活活、自由自在、愛干什么就干”[1]127。他們一直玩到下午才回到卡車中吃飯,然后就累得睡著了。睡醒后,天都快黑了,他們的精神又來了。“弗恩碰到她的朋友亨利·富西,他請她一道去坐費里斯轉(zhuǎn)輪。他甚至請客,這樣弗恩就一分錢也沒花”[1]134。她玩得那么開心,一整天,幾乎都沒有待在威爾伯身邊。晚上睡覺前她對媽媽說:“我這一輩子里,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沒有這樣開心過。”[1]138于是,阿拉布爾太太終于放心了。
時間就是這樣流走的。弗恩終于長大了,將有些別的事會更加吸引她,她將不再是那個整天靜靜地待在谷倉底的小女孩了。
第二天再去集市時,弗恩顯然已經(jīng)被這里另外的事迷住了。在大家發(fā)現(xiàn)那頭叫“叔叔”的豬已經(jīng)得了頭獎、以為威爾伯再沒機會了的時候,弗恩問媽媽要錢要到游藝場去,并為沒得到錢而流了眼淚。在大家為小豬的落選流淚時,弗恩因為不能去游藝場而哭了。當威爾伯獲得了特別獎的時候,所有人都激動得擁抱在一起,弗恩卻又在向媽媽要錢去游藝場。大家把威爾伯裝進了箱子要去評判員席領(lǐng)獎了,弗恩盡管看上去“十分興奮”,然而當經(jīng)過費里斯轉(zhuǎn)輪時,她的心回到了昨天和亨利·富西一起坐在頂上那個廂子里的時刻。威爾伯被授予獎章的時刻終于到來了,而這樣重要的時刻弗恩缺席了,她終于向媽媽要到了錢,去找亨利·富西了。
弗恩真的長大了。她不再那么經(jīng)常去谷倉了。秋天也過去了,圣誕節(jié)快來臨了,下雪了,弗恩還是沒有忘記那個“費里斯轉(zhuǎn)輪”,沒有忘記那天亨利和她坐在“頂上那廂子里,亨利讓廂子晃來晃去”[1]167,他們“在那上面能看到許多英里許多英里許多英里遠”[1]167。
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長之間是一種必然的關(guān)系,正如智者多里安醫(yī)生所說,“沒什么可擔心的”[1]107,但也“真叫人驚奇,孩子們一年一年變樣?!保?]107只不過,弗恩的必然成長卻隱隱地使讀者感到失落——她將和谷倉底的世界分離了。這對于弗恩來說,其實是一種成熟,她終于意識到動物和人類的世界存在差異和障礙;她將遠離那個將人和動物視同為一的童真時代。兒童的自我中心思維使他們天然地認為,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物體皆和自己一樣。這“一樣”既是兒童幼稚思維的表現(xiàn),同時卻又包含了“平等”與“善”的內(nèi)核。于是時間流逝構(gòu)成了成長永恒的悖論:生命的成長是時間流逝的必然結(jié)果,是生命由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然過程;成長必然會遠離曾經(jīng)的童稚,以及童稚中所蘊藏的至美至善。你將進入一個新的世界,你卻必然失去曾經(jīng)的世界。對于弗恩來說,那個忽然吸引她的新的世界是新鮮的、炫目的,然而卻也不知道自己所失去的世界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同樣經(jīng)歷過這種失去與獲得的讀者卻深深地明白,于是無可避免地有了遺憾和失落。
在一年一年的時間流逝中,弗恩已經(jīng)長大,那個懂得傾聽的小女孩已經(jīng)長大了,故事的結(jié)束和弗恩的長大之間其實是必然的關(guān)系。于是倉底世界,也逐漸遠離了我們。
在時間的永恒流逝中,生命應如何存在?這關(guān)于生命存在方式和意義的思索貫穿于《夏洛的網(wǎng)》中,甚至童話的構(gòu)思即緣起于此?!耙惶?,我去喂豬,”他告訴李·貝內(nèi)特·霍普金斯,“途中,忽然為它感到悲哀,因為,像別的豬一樣,它注定是要死的,這讓我很難過。于是我開始想法兒挽救豬的性命?!保?]220在人類世界中,豬的命運理當如此。然而懷特的思索給了小豬威爾伯體驗完整生命過程的機會,使得它平安地度過了圣誕節(jié);看到了萬物回春的景象;經(jīng)歷了分離和死亡的痛苦;經(jīng)歷了希望和新生所帶來的安穩(wěn)充實。生命理當自然自在地存在著,享受其應有的快樂,感受其應有的尊嚴。這應該是懷特思索后的答案。在《夏洛的網(wǎng)》中,懷特借夏洛之口多次告訴威爾伯,一只豬該有的生活是“把食物嚼嚼爛,把它們吃吃光”,“睡得足足的”,“胖起來,過得好”,“保持健康”,雖然面對死亡的威脅,但“不要擔心”,“不要失去勇氣”。[1]64
而夏洛自己,也在蜘蛛的生命形態(tài)中思索、行動。它吊在蛛網(wǎng)頂頭朝下,等著好主意進入它的腦瓜,它相信就像蒼蠅會自然地飛到它的網(wǎng)上來一樣,好主意是一定會來到它的腦瓜子里的,只要等得夠久;它對人類行為的評判是“人沒有甲蟲機靈”[1]69(這當然是出于蜘蛛的視角)。它以織網(wǎng)的方式拯救小豬,則更是蜘蛛“自然的”行動方式。這固然是出于幻想與現(xiàn)實統(tǒng)一的童話邏輯的需要,但是也蘊含了懷特對生命自然形態(tài)的思索。這種思索在《夏洛的網(wǎng)》之后他的作品中仍在繼續(xù)。
雖然,自然自在地活著是生命應該有的存在方式,但真的所有的生命都能夠自然自在地活著嗎?而且只能自然自在地活著嗎?這兩個問題直接指向生命不得不面對的困惑和難題:
(一)生命的“局限”
在《夏洛的網(wǎng)》中,故事從四季的開端“春天”、生命的開端“出生”寫起,而死亡的陰影從一開始就伴隨其中。威爾伯從出生便面臨著死亡的威脅,這是它作為一頭“落腳豬”的不幸,然而即使它不是“落腳豬”,它也將在圣誕節(jié)前被宰殺,這是豬的宿命。雖然它終于躲過了圣誕前被殺的威脅,卻還是必須面對死亡——愛它的夏洛的離去。死亡其實終不可避免,死亡就在生命的盡頭等著,或者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有出生,有成長,必然也有死亡,這是自然的法則。
故事中的拯救其實是對違背自然法則的命運的掙脫,即使這命運在人類(成人)世界看來理所當然(無論是作為“落腳豬”被殺,還是作為壯實的豬在圣誕節(jié)前被殺)。然而對于生命必然的終點,這個自然法則規(guī)定好的結(jié)局,卻是無可掙脫的。即便杰出如夏洛者,也無法逃脫這樣的命運。懷特讓夏洛按照自然法則在秋天和其他的蜘蛛一樣無可避免地死去了,在這童話的世界里,懷特也沒有用幻想制造永恒,他的幻想顯然設(shè)置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底線,即不設(shè)騙局、幻局,必須直面生命有生即有死的事實。作為生命個體,有生的喜悅,也必然有死的哀傷,還必須接受和面對這哀傷。就如評論者所說:“自然的過程必須被經(jīng)歷、共存和被接受;只有認清生命會有結(jié)束的一天,才能全然了解人類的時間整體感?!保?]這種直面生、死的智慧,清醒的態(tài)度也造就了懷特童話世界獨特的真實感。谷倉底的世界與人類世界同構(gòu),動物與人的生命體驗相通,它以杰出的幻想引領(lǐng)讀者走向的是對包含人類自身在內(nèi)的世界的反思。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去的生命消逝得蹤影全無,連夏洛的蛛網(wǎng)最后幾根絲縷也被春天的溫暖輕風吹走。然而這風也帶來了新生,夏洛的卵袋發(fā)生了變化,小蜘蛛們出生了,它們跟威爾伯打招呼,像它們的媽媽一樣揮動前腿;它們迅速地長大,它們開始結(jié)出一丁點兒大的網(wǎng) 然而某一天,它們又幾乎全都乘著暖風離開了。剛剛相聚便又是分離,威爾伯幾乎絕望了,它撲倒在地上哭著。分離像是無可避免的事,每個生命其實都是孤獨的:獨自地來到這世界,獨自地死去,要是遇不上朋友,便只能獨自地活上一陣子,然而遇上了,最終還是分離。
舊生命消逝,新生命到來,自然界在這“死——生”的循環(huán)中得以生生不息,如同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萬物無心仁慈、無意偏愛,純?nèi)稳f物自運自化、自生自滅,這是自然之“道”,生和死都是這自然之道中的尋常景象。然而懷特并不因此而沒入到對生和死的漠然,因死而產(chǎn)生悲傷固然無可避免,他也由衷地贊嘆“生”的美景:春天到了,“雪融化成水流走了。小溪和溝渠流水潺潺;一條胸前有條紋的歌雀飛來,唱起了歌。白晝變長,天亮得更早了。羊棚里幾乎每天早晨都會多一只小羊羔。那只母鵝坐在九個蛋上面,天空似乎更加開闊,溫暖的風吹了起來?!保?]169
(二)生命的“掙脫”
對于一只蜘蛛來說,生命的物理長度實在太有限了。它在春天出生,在秋天死去。在這短暫的過程中它結(jié)網(wǎng)捕食,做出卵袋產(chǎn)卵延續(xù)生命。可是夏洛喜歡小豬威爾伯這個朋友,為了救它,它愿意去做一些延續(xù)生命之外的別的事。所以,它開始了營救小豬的計劃。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因為時間的迅速流逝和夏洛生命的短暫而有了讓人感傷、悲戚的背景。計劃開始之時,“夏天已經(jīng)過去一半”[1]69,夏洛知道它的“時間緊迫了”[1]69,所以“深夜,當其它動物睡覺時,夏洛還在它的網(wǎng)上干活”[1]76。而這過于辛勞的工作,則加速了它生命的流逝。然而這一切只有夏洛自己知道。
第15章“蟋蟀”是特別憂傷、凄美的一章?!叭巳硕悸牭搅梭暗母琛保?]110,蟋蟀在唱夏季收場之歌,夏天結(jié)束了。時間的流逝,在蟋蟀的歌聲中得到了印證。時間雖然在改變著一切,而有些又是不變的:開學的季節(jié)又到了;挖土豆的季節(jié)又到了;時序在循環(huán)往復。然而對于生命個體,這是又一個夏天過去了:小鵝們不再是鵝寶寶了;孩子們又要升一級了;那些土豆也不再是去年的土豆了。而對于夏洛,時間不多了。夏洛因此有它自己的心事,但它并沒告訴小豬,當小豬央求它陪它一起去集市時,它猶豫著憂郁地說:“我怕不行?!保?]112它當然愿意繼續(xù)幫助小豬,然而對于有限的生命,時間就是這樣殘酷,由不得你做出選擇——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必須按時完成的任務。對于秋天的夏洛,產(chǎn)卵、讓生命延續(xù),這就是它必須要做的事。夏洛說:“我不能讓我的家庭責任遷就這集市的安排,我要產(chǎn)卵就得產(chǎn)卵,不管集市不集市的?!保?]112但即使這樣,它還是決定只要“有可能上集市去我就去”[1]112。所以它還是去了——為了它所愛的小豬,它甚至顧不上自己了。故事在夏洛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的無數(shù)次暗示和小豬的毫不知情中產(chǎn)生了巨大的張力,讓人不由得感嘆時間的無情、生命的短暫。
在集市上那個勝負未知的夜晚,老鼠去狂歡了,而夏洛為了威爾伯,最后織好了那兩個字。然后,它離開了它的網(wǎng)。懷特非常憂傷然而又極度克制地設(shè)計了這樣的對話:
“你在哪兒???”威爾伯問道,“我看不見你。你在你的網(wǎng)上嗎?”
“我在后面這兒,”夏洛回答說,“在后面墻角上頭?!?/p>
“你為什么不在網(wǎng)上?”威爾伯問道,“你幾乎是從來不離開你那張網(wǎng)的?!?/p>
“今天晚上我離開了?!保?]137
“今天晚上”它離開了,而它為什么離開,威爾伯并不真正地知道。當它第二天早晨看到夏洛那漂亮的粉紅色的卵袋時,它覺得那么高興;當它知道卵袋里面有夏洛的514個孩子,它們都將在來年春天出生時,它是那么興奮。因為它見過小鵝們出生,也許還有小羊羔,它以為所有的出生都一樣,所以它不懂為何夏洛的聲音中帶著傷感。
然而那“最后的一天”還是到來了。這是夏洛生命的最后一天。威爾伯從此可以安然無恙了。夏洛為它描繪了它以后將要見到的下雪的冬天;冰雪融化、和風吹起的春天,然后再是夏天 而這些,夏洛永遠也無法看到了。
生命只在一個極為短暫的時間內(nèi)存在,從時間的某一點出發(fā),在時間的某一點終結(jié),這樣活過一場的意義是什么?
蜘蛛的生命在人類看來是極其短暫的。然而人類的生命在無垠的時間中又何嘗不是短暫的存在?所以蜘蛛夏洛對生命意義的探尋與實現(xiàn),其實是人類對生命價值求索的一種隱喻。在生命的盡頭,夏洛發(fā)出了感嘆:“生命到底是什么???”這其實也是懷特的感嘆。四季的往復,生死的交替,時間仿佛永遠循環(huán)。在懷特發(fā)表于1941年的著名散文《重游緬湖》中他曾描繪這種感覺,當他帶著自己的兒子去緬湖度假,那個幾十年前他自己的父親曾帶他來的地方,他以為時光的流逝早已經(jīng)讓一切變樣,但是結(jié)果卻令他吃驚,“蜻蜓的飛臨,讓我確信,一切都不曾改變,歲月不過是幻影,時光并沒有流逝。我們將船泊在湖面,開始垂釣,微細的漣漪輕撫船幫,還像舊日一樣,船還是那樣的船,同一種綠顏色,船肋在同一處破裂,船底還是活水中同樣的一些殘留物——死魚蛤、縷縷水藻、銹跡斑斑的廢舊魚鉤、昨日捕獲遺下的血痕?!保?]92在這些細微瑣碎的描寫中,他準確地傳達了時間所給予生命的這種錯覺,“似乎他(懷特的兒子)就是我,我就是我父親 我仿佛處于雙重的存在中”[3]91。
在這時間循環(huán)中的生命存在到底有何意義?
夏洛說出了永遠令人深思的話:“我們出生,我們活上一陣子,我們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著捕捉和吃蒼蠅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也許可以提升一點我生命的價值,誰都知道人活著該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保?]159所有的生命在永恒的時間面前都是有限的存在,而生命又必須有所掙脫,一如夏洛通過織網(wǎng)來拯救威爾伯的思索與行動使得夏洛不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它的生命掙脫了織網(wǎng)、捕食這些自然、本能的行為,從而使得對于蜘蛛來說原本很普通的織網(wǎng)變成了一項“奇跡”。
從春天再到春天,一年又一年,故事中的時間在永遠地流逝著,然而又是在循環(huán)的過程中。不同形態(tài)的生命在這時間之環(huán)中出生、成長、死去。夏洛無可避免地死了,對小豬來說,夏洛的死亡是它的“成人禮”。所幸的是夏洛留下的那些兒女,兒女們又不斷留下兒女,它們成為愛和希望陪伴著小豬。然而我們和小豬都知道,它們都不再是夏洛了。那么,一個追問過生命意義的、掙脫過生命循環(huán)虛無怪圈的夏洛,已經(jīng)永遠不存在了。
時間,既見證了生命的起始,又成全了生命個體的成長,然而也決定了生命個體的消逝。生命從來不能“天長地久”④,生命也都是“向死而生”的有限存在,生命終不能贏過時間得到永恒。然而換個角度看,不可“天長地久”的才是生命,否則在無垠的時間荒野中,呆滯地永恒地存在意義又何在?懷特通過《夏洛的網(wǎng)》直面了生和死的事實,探索了時間與生命的哲思,同時也給出了生命存在的一種價值——有意義地活著,如夏洛那樣,用愛、用思索、用行動,在“有限”的生命形態(tài)中有所超越。
注釋
① 1976年美國《出版周刊》向教師、圖書館員、作家及出版家作調(diào)查,讓他們列舉出十部最佳兒童文學名著,《夏洛的網(wǎng)》名列榜首。
② 指倒掉的殘湯剩菜和刷過鍋碗的水。
③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于20世紀50年代在兒童心理學方面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發(fā)展理論——結(jié)構(gòu)主義的發(fā)生認識論,他認為幼兒的思維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思維。
④ 這里取老子《道德經(jīng)》中“天長地久”的含義,“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1] E.B.懷特.夏洛的網(wǎng)[M].任溶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6(2013,4)重印.
[2] Lucien,L.,Agosta E.B.White.The Children’s Books[M].Newyork:TWaynePublishers,1995:86.
[3] E.B.懷特.重游緬湖[M].賈輝豐,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4] 約翰·史蒂芬斯.兒童小說中的語言與意識形態(tài)[M].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2010:269.
The Thinking of Time and Life——The Philosophical Topic Hidden in Charlotte’sWeb
LU Xin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Yangzhou 225009,Jiangsu,China)
Really good fairy tales always includes two aspects,one is innocence and childish,and the other is the deep philosophical thinking.Charlotte’sWeb is such a work.E.B.White creates a fantasy world from the realworld,and thinks about the intricate puzzles between eternal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short existence of life.Thus,the philosophical topic such as life and death,life and growth,themeaning of life,has become hidden behind the fairy tale.And the pig Wilbur,the gray spider Charlotte and the little girl Fern are all showing the thinking of time and life from E.B.White.
Time;Life;Death;Growth;Life Philosophy
I106.4
A
1672-4860(2015)04-0030-06
2015-03-05
陸新(1978-),女,江蘇揚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現(xiàn)當代文學、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