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評介

        2015-02-20 11:13:44顧祖成喬永春
        西藏民族大學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歷史

        顧祖成,喬永春

        (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 陜西咸陽 712082)

        《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評介

        顧祖成,喬永春

        (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 陜西咸陽 712082)

        撰成于公元12世紀中后期的《弟吳宗教源流》是研究藏族教法史、王統(tǒng)史、分散割據(jù)時期史等西藏歷史文化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藏文史籍,由于長期依靠少量手抄本流散于西藏各地,此書曾一度面臨失傳之危險。但1987年和2013年經(jīng)過藏文本和漢譯本的兩次整理和翻譯出版,此書在藏學界已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筆者將對此書作簡略的評介。

        弟吳宗教源流;藏族王統(tǒng)史;書評

        撰成于公元12世紀中后期的《弟吳宗教源流》①是研究西藏歷史文化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藏文史籍,由于長期依靠少量手抄本流散于西藏各地,此書曾一度面臨失傳的危險。1987年,著名藏學家恰白·次旦平措先生對此書唯一的手抄本進行仔細查勘、整理之后,其藏文本開始以現(xiàn)代化的印刷手段由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引起藏學界廣泛關注。2013年,由許德存教授②精心譯編的漢譯本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對深受語言文字障礙又有心致力于藏族歷史研究的學者來說,無疑是備受鼓舞、值得興奮之事,筆者正是受此實惠,僅將研讀此書漢譯本所得教益分享于讀者。

        一、《弟吳宗教源流》的作者及成書年代

        關于《弟吳宗教源流》的作者弟吳賢者,因為歷史記載的缺乏,許德存教授漢譯本前言部分就直接收錄了恰白·次旦平措先生于1987年整理此書藏文本時所撰寫的書序。在該書序中,恰白先生以著者弟吳賢者之“弟吳”姓氏為線索拜訪先賢、查閱典籍,從而得出此書的作者弟吳賢者可能與公元12世紀出現(xiàn)的希解派高僧格西弟吳同為一人。因史料欠缺、輔證不足,所以,恰白先生隨即又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性的考證,即根據(jù)此書手抄原本的書首禮贊和注釋后跋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句話即“如果人們要禮敬,應該敬禮精通各種知識的先賢格西覺本、現(xiàn)今的覺納木”[1](P84),推斷此書的完成與該句話中出現(xiàn)的兩個人物有著極大的聯(lián)系。恰白先生進而求證,格西覺本和覺納木二人分別活動于公元12世紀中期和13世紀早期,弟吳賢者與格西覺本極有可能是同一個人的兩個名字,因而,便推測“《弟吳宗教源流》是智者弟吳于公元12世紀中期寫成

        的,公元13世紀早期由智者覺納木補注,同一時代由其他學者再加注”。[1](P3)

        對于恰白先生的上述推斷,法籍藏族學者卡爾梅·桑丹堅參認為,單憑一個“弟吳”姓氏便可推定作者具體的身份及所著書的詳情年代是有點牽強附會的,在他的《<五冊史>所披露的有關第一位藏王的歷史傳說(上)》一文中,為我們展現(xiàn)的《弟吳宗教源流》的成書年代和弟吳賢者的身份的另外一種說法,即卡爾梅認為“《弟吳教法源流史》與《賢者喜宴》所提及的《德敦教法源流史》完全是一回事”[2],他對《弟吳宗教源流》具體的成書年代及作者弟吳賢者的身份在做了適當?shù)霓q證之后,也給了一個大致的推斷:“《弟吳教法源流史》成書于1261年,可能的作者是一位噶當巴的門徒,或是一位對寧瑪巴歷史頗感興趣的噶當巴僧侶”[2]??柮返耐茢嚯m擁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對于《弟吳宗教源流》的作者弟吳賢者的具體身份仍然沒有給予一個足夠清晰的回答。雖然如此,兩位學者辛勤耕耘所提供的研究思路卻不失為后來的研究者開啟了進一步探討之途徑。

        二、《弟吳宗教源流》的主要內(nèi)容

        《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③的前言是恰白·次旦平措先生1987年整理的藏文古本的書序。許德存教授將此書從目錄上整體譯為十章二十三節(jié)及將近百字之“結(jié)論”。除結(jié)論為著者交代著書的目的之外,全部章節(jié)主要用來講述印度佛教源流史、傳播史及經(jīng)論之區(qū)別和從遠古、吐蕃王朝到分散割據(jù)時期的藏族古代史、王統(tǒng)史以及貫穿其中的佛法在吐蕃的弘傳。這兩大部分的內(nèi)容于下:

        關于印度佛教源流史、傳播史及經(jīng)論之區(qū)別,《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的前五章涉及了這一大部分的內(nèi)容。此五章主要講述:

        第一章書首禮贊,作者概略提及應弟子之請求而著此書的原因,大量筆墨是在闡述佛所說之教法、三時佛出現(xiàn)之情節(jié)及諸佛出現(xiàn)之因緣。

        第二章三身及諸佛的傳說,作者以法身、化身、報身之由來為導引,展開講述三身之定義、含類、根基、性相、變化、關系以及進修三身之歷程,并由此引述一千零二佛的事跡及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歷史。

        第三章釋迦牟尼生平事跡,第一節(jié)發(fā)菩提心,講述了釋迦牟尼始發(fā)菩提心、歷經(jīng)三無數(shù)劫之后聚集資糧而成正等覺并現(xiàn)三身;第二節(jié)十二宏化,講述釋迦牟尼入胎人間至涅槃坐化之一生的十二個階段,每個階段又附注一個目的來介紹釋迦牟尼佛現(xiàn)身人間之化佛歷程;第三節(jié)如何說法,此節(jié)又下轄六個小節(jié),前三小節(jié)講述釋迦牟尼佛生前傳授了小乘四諦法、大乘無相法及其逝世四百年后由彌勒佛傳承二偈釋說末轉(zhuǎn)論輪,第四小節(jié)講述佛所說之法分法的性質(zhì)、釋義及其四種差別,第五小節(jié)講述大、小乘佛教的特點,并闡述大乘佛教優(yōu)于小乘佛教的七個優(yōu)點,第六小節(jié)提及佛教在西藏有了新密、舊密之分,新密與舊密之來源、范圍不同,傳法的側(cè)重點也不同。

        第四章結(jié)集經(jīng)典,劃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第一次結(jié)集,又細分兩小節(jié)。其中,第一小節(jié)佛陀遺教,講述佛要結(jié)集佛法之原因及佛滅寂之經(jīng)過,第二小節(jié)講述佛滅寂之后第一次結(jié)集佛法之種類、時間、參與人物及地點;第二節(jié)第二次結(jié)集,交代佛滅寂一百零八年后,在廣嚴城普爾摩普梨廟由鄔波毩多主持結(jié)集三藏法;第三節(jié)第三次結(jié)集,講述佛滅寂三百年后,在迦濕彌羅園林的阇爛達寺,由菩薩世友和阿羅漢毗阇尼迦共同主持結(jié)集四根本法,隨后此段又交代佛滅寂九百年后佛論的四次結(jié)集。

        第五章禮贊的分類,作者在此部分介紹了敬禮的目的、對象、類別、場合時機及言語措詞。

        《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的后五個章節(jié)主要講述藏族遠古歷史和吐蕃王朝、分散割據(jù)時期的歷史及佛法在吐蕃的弘傳等內(nèi)容。概括如下:

        第六章王的傳說與傳承,講述藏族遠古歷史。此章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非人之王,簡略提及藏族遠古的歷史傳說及贊普的世系情況,作者在描述王的分類之后,筆鋒一轉(zhuǎn),重點描繪樹王、石王、水王等非人之王的情況;第二節(jié)世系王下分五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主要講述眾敬王的身世及眾生的起源,第二小節(jié)講述轉(zhuǎn)輪王的權(quán)勢,第三小節(jié)講述釋迦族的世系,第四小節(jié)講述釋迦族史上兄妹結(jié)為夫婦的奇事,第五小節(jié)講述眾敬王傳承史及釋迦牟尼之子羅睺羅出家為僧,釋迦族的相關歷史。

        第七章悉補野王統(tǒng),第一節(jié)授封王的歷史傳

        說,又細分兩個小節(jié)分別講述印度法王、支那經(jīng)典王、波斯財王及格薩爾軍王的傳說和西藏遠古十二旺澤和小邦王的歷史;第二節(jié)聶赤贊普的身世,又細分四個小節(jié)主要講述聶赤贊普來歷的三種說法及生平功業(yè)、天赤七王和上丁二王的傳說及六賢王、七德王、七贊王、無法三王④的世襲史。

        第八章松贊干布的事跡,此章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劃分茹和千戶,講述松贊干布化身于觀世音菩薩的傳說及其早期執(zhí)政劃分四茹和千戶的歷史,同時對吐蕃的官制、法律、轄區(qū)等也略有涉及;第二節(jié)六六大計法,講述吐蕃法律的種類、適用范圍、制定過程及獎懲制度;第三節(jié)迎娶公主,修建寺廟,講述松贊干布迎娶泥婆羅赤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的過程及修建大、小昭寺的原因和經(jīng)過。

        第九章松贊干布子孫的建寺譯經(jīng),總分六節(jié),第一節(jié)君臣、王妃建寺,主要講述吐蕃歷代贊普弘佛建寺事跡;第二節(jié)赤松德贊的事跡,主要講述赤松德贊六譯佛經(jīng)及修建桑耶寺等弘佛事跡;第三節(jié)赤德松贊父子和大圓滿法傳承,主要講述赤德松贊四譯佛經(jīng)及大圓滿法在吐蕃的傳承;第四節(jié)蓮花生伏魔和修建桑耶寺,講述蓮花生入吐蕃之經(jīng)歷及其三次主持桑耶寺開光儀式的事跡;第五節(jié)赤熱巴巾弘法與達磨贊普滅佛,主要講述了赤熱巴巾承襲父志弘揚佛法及達磨贊普扶苯滅佛之經(jīng)過;第六節(jié)伯仲之爭和吐蕃王陵,重點講述云丹和沃松王位之爭所引起的奴隸大起義而導致吐蕃統(tǒng)一政權(quán)的崩潰,順帶介紹了吐蕃歷代贊普王陵的修建情況。

        第十章分散割據(jù)時期,共四節(jié),主要闡述分散割據(jù)時期沃松王系和云丹王系的傳承歷史、佛教在康區(qū)、羊卓和后藏的復興及未來佛彌勒佛的誕生歷程。

        三、《弟吳宗教源流》的突出特點

        《弟吳宗教源流》一書中所展現(xiàn)的珍貴的藏族古代史料,藏學界給予了很高的評價[3],但由于其成書的公元12世紀,在西藏佛教發(fā)展史上,是藏傳佛教各教派逐個形成但又不太成熟的時期,所以,從推進佛教在西藏傳承的這個角度來說,公元12世紀又是個充滿總結(jié)性和開創(chuàng)性的時期,遍觀《弟吳宗教源流》一書的編寫體例、敘史風格、文筆文體等方面,無處不在地招展著這個時代所賦予的繼往開來的特征。

        第一,編寫體例上的開創(chuàng)性。

        《弟吳宗教源流》與成書于同一時期的《娘氏宗教源流》⑤共同開創(chuàng)了著書者在編撰西藏本地歷史與文化時,同時還兼顧敘寫西藏周邊民族的歷史與文化這一編寫體例,這一特點在《弟吳宗教源流》一書中體現(xiàn)的最為全面、明顯。前文已有所述,《弟吳宗教源流》在編排結(jié)構(gòu)劃分上除去書尾簡短之結(jié)論外,余剩十章內(nèi)容中有過半都在描繪印度佛教發(fā)展的歷史。此書的第七章對吐蕃南邊之印度、西邊之波斯、北邊之格薩爾、東邊之漢地的王系傳承史及文化特征都作了簡略介紹。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藏族知識分子開始對西藏周邊民族政權(quán)的關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西藏周邊族群勢力創(chuàng)建的文明對西藏歷史文化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跨地域跨民族的著書編寫體例,在公元12世紀之前是不存在的,或還沒有成為范例出現(xiàn)過的。

        伴隨著藏傳佛教在西藏本地發(fā)展的日趨成熟,這種編寫體例在西藏地方逐漸成為了一種著書規(guī)則被延承下來,成書于1322年由佛學大師布頓·仁欽竹所編著的《布頓教法史》⑥就是代表作,此書除去導言和結(jié)論之外,剩余四章中有兩章是在敘述印度政教史,只有一章涉及了西藏本地政教史,剩余一章則羅列了西藏翻譯佛教顯密經(jīng)典的目錄。而在13世紀之后,尤其是在西藏地方納入元朝中央統(tǒng)轄之后,鑒于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之間的政治文化交往日益緊密,爾后的一些藏傳佛教高僧大德在編撰藏文史籍時,在秉承這一編書體例不變的原則下,開始把中原內(nèi)地、蒙古地方甚至西夏國的相關歷史文化融進書中。在此方面比較典型的代表則是成書于1363年,由蔡巴噶舉派著名高僧貢噶多吉編撰而成的《紅史》⑦,此書共分四大章,其中,第一章和第四章在分別敘述了印度古代王統(tǒng)及釋迦世系史和吐蕃古代王統(tǒng)及薩迦、噶當、噶舉等教派傳承史之后,在書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就詳情敘述了漢地歷代王統(tǒng)史和蒙古、西夏王統(tǒng)史,而與《紅史》編寫體例相近的還有成書于1434年的《漢藏史集》⑧及成書于1564年的《賢者喜宴》⑨。

        第二,敘史風格上的獨特性。

        《弟吳宗教源流》在敘史風格上與成書于同一時期的《娘氏宗教源流》具有很大的不同,《娘氏宗教源流》在敘史風格上常以各地歷史事件的主要參與人物的活動經(jīng)歷為核心來展開對歷史事件發(fā)生過程的描繪,并且按歷史事件發(fā)生年代的先后順序來安排主要歷史人物的出場,若拋開佛教術語的影響,這種敘史風格很類似于中原內(nèi)地紀傳體史書的寫法。藏傳佛教后弘期出現(xiàn)的多數(shù)藏文史籍在編撰時都遵循了這種敘史風格。但《弟吳宗教源流》卻沒有采用這種敘史風格,作為宗教史籍,《弟吳宗教源流》除了對釋迦牟尼佛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專章專節(jié)介紹外,對于《娘氏宗教源流》中用大量筆墨描繪的法王三尊、蓮花生、貝若遮那等于佛法傳播貢獻極大的歷史人物卻沒有過多的涉及;而作為藏族史籍,對于《娘氏宗教源流》中詳為敘述的達磨滅佛之歷程、赤古尼瑪貢在阿里初創(chuàng)政權(quán)之經(jīng)過以及奴·桑吉益西四個兒子慘死于平民起義之歷史等在西藏地方史上發(fā)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在《弟吳宗教源流》中都只是簡略概述或未曾提及。

        《弟吳宗教源流》在敘史風格上確實呈現(xiàn)不同的一面,比如,在敘述佛的三身之由來時,對三身的定義、含類、根基、性相、變化、關系以及進修三身之歷程等都做了詳情介紹,而這種名詞概念的高度縱深性挖掘在同時期或以后出現(xiàn)的藏文史料中都是很難見到的,但是在《弟吳宗教源流》中,這一敘事風格卻貫穿于全書的始終;又如,在敘述松贊干布事跡時,除了對松贊干布執(zhí)政時期劃分茹和千戶、制定六六大計法、迎娶公主、修建寺廟等主要功績進行詳細闡述外,對吐蕃時期的官制、法律、疆域、貴族、社會、文化等也作了粗略的介紹,而這種具體史實的高度橫向性展開的敘史風格,在藏傳佛教后弘期多部作品中雖隱約可見,但在《弟吳宗教源流》中卻呈現(xiàn)得十分明顯;再如,在敘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時,除了吐蕃王統(tǒng)史是采用傳說或引用文獻標明事件所處的時代外,在全書的始終常常還會出現(xiàn)“未來有……劫,出現(xiàn)……佛”[1](P3)、“佛滅后一百一十年”[1](P46)、“釋迦牟尼佛法住世五千年”[1](P204)等字樣,可見《弟吳宗教源流》在全書主線安排上是以時間為順序的,而這種時間紀年的體現(xiàn)方式則是以釋迦牟尼佛的誕辰為標識的。

        第三,文筆文體上的樸素性。

        成書于公元12世紀的《弟吳宗教源流》,著成于藏文歷史上的三次大規(guī)模厘定規(guī)范之后,因而,與其之前的吐蕃時期的藏文文獻相比,在文筆文體上具有很大的規(guī)范性和進步性;由于沒有受到公元13世紀初期從印度譯入的修辭學專著《詩鏡》的影響,與其之后著成的藏文史籍相比,在文筆文體上具有了明顯的樸素性和單一性;更基于其是著成于藏傳佛教初步形成的時期,在整體內(nèi)容上與其之后產(chǎn)生的藏文史籍相比,受佛學思想的影響較淺,在闡述觀點上明顯沒有教派上的偏見性而保持相對的中立性。公元12世紀在西藏佛教發(fā)展史上是繼往開來的一個特殊時期,所以,《弟吳宗教源流》作為一部藏文史籍在藏族文獻發(fā)展史上也體現(xiàn)出了其承上啟下的地位,其在文筆上既規(guī)范又沒有過分修飾的樸素性,在文體上除少部分引用時才采用其他文獻資料的偈頌體外,整書內(nèi)容便以散文體為基本體裁的單一性,使其樸素的一面在藏文文獻發(fā)展史上顯得熠熠生輝。

        四、《弟吳宗教源流》的史學價值

        中原雕版印刷術在公元13世紀才被引進西藏,《弟吳宗教源流》在公元12世紀成書之后便只能依靠傳統(tǒng)的手抄本流傳于世,而經(jīng)過長達八百年在西藏各地的傳播,手抄本也已是所剩無幾,所以,此書所包含的豐富史料至今都讓當今從事藏學研究的學者難以盡享采用。而此書許德存教授漢譯本的出版終使更多的藏學研究人員有機會目睹這部擁有極大史學價值的藏文古代史籍的內(nèi)容。筆者在細讀漢譯本之后,認為此書的史學價值可從兩個主要方面來闡述:

        其一,提供了豐富的古代文獻參考書目?!兜軈亲诮淘戳鳌肥且徊坎匚墓糯芳趦?nèi)容安排上有過半章節(jié)都在敘述印度佛教發(fā)展史,而作者在編寫此部分內(nèi)容時,所列舉出的大量古代佛教文獻書目便成了此書的一大亮點。據(jù)筆者統(tǒng)計,在《弟吳宗教源流》中列舉出的《父子相會經(jīng)》、《無盡慧經(jīng)》、《正天子請問經(jīng)》、《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與《寶性論》、《證論》、《俱舍論》、《現(xiàn)觀莊嚴論》、“《對法七論》(即

        《發(fā)智論》、《品類論》、《法蘊論》、《施舍論》、《界身論》、《識身論》、《集異門論》)”[1](P46)等古代經(jīng)典佛教經(jīng)論不下百余部,這一方面說明了《弟吳宗教源流》取材豐富,可信度高;另一方面其所列舉出的大量書目為后人研究公元12世紀之前的印度和西藏佛教發(fā)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參考資料;同時,這也從側(cè)面印證了當時佛教在西藏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以同樣的著書手法,作者在敘述藏地本地歷史時也得到了廣泛的延用。比如,在敘述聶赤贊普的身世時,便列舉了成書于吐蕃早期的“《尤嘎拉吉堅》、《森波鄂果堅》、《達瑪格澤堅》、《桑瓦恰嘉堅》、《桑瑪修熱堅》、《洛努欽波》、《桑瓦央瓊》、《廣史》等七部半著作(《桑瓦央瓊》敘說了王陵的建造過程,故稱“半部”)”[1](P107);又如,在敘述“天赤七王”事跡時,舉出了苯教的經(jīng)典《六迦部》;再如,在敘述吐蕃“六六大計法”時,列舉了吐蕃當代法律的綱目《命價賠償法》、《婚姻生計法》、《權(quán)威判決法》、《王朝準則法》等數(shù)部。即使在敘述藏傳佛教后弘期早期的史實時,作者也沒有憑借親身的經(jīng)歷著書,而是依然采用了當時通行于西藏的《五冊史》(即《凌亂藍首冊》、《紅銅缺尾冊》、《九重聯(lián)脊冊》、《加印章秘密冊》、《瑜伽神離冊》)及《王統(tǒng)》的資料來著史?!兜軈亲诮淘戳鳌匪信e的大量藏文古代文獻書目,這就為后人研究西藏地方古代的歷史提供了豐厚的文獻資料。

        其二,彌補先前史籍的不足、引導后來史籍的撰寫?!兜軈亲诮淘戳鳌分嘘P于印度佛教發(fā)展史的敘述,并不如其后問世的藏文史籍那般詳細豐富,因而其所描繪的印度佛教發(fā)展史的概況在此不作探討,而書中所敘述的有關藏地古代歷史的部分實是不可忽略的重點。吐蕃時期是藏族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發(fā)展階段,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發(fā)展進程在西藏地方歷史演進的一個重要剪影,然而后人要想了解吐蕃時期真實的歷史,除了憑借零散分布于西藏各地的金石銘刻、發(fā)掘于西域的藏文簡牘、散見于內(nèi)地的漢文史料及發(fā)現(xiàn)于敦煌的藏文文獻之外,其后相繼問世的藏文文獻,由于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偏頗與失實每每多見。而筆者躬讀《弟吳宗教源流》,發(fā)現(xiàn)其與敦煌發(fā)現(xiàn)的藏文史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⑩中對吐蕃遠古歷史、小邦歷史的記載有著驚人的相近,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中不曾細究的小邦地名,在《弟吳宗教源流》中都有細致的記載,并且《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在敘寫吐蕃遠古及小邦歷史時史料分散而缺乏連貫,《弟吳宗教源流》卻以清晰而系統(tǒng)的敘史手法彌補了它的這一缺陷。因而,可以說《弟吳宗教源流》在豐富吐蕃時期藏文史料的同時也彌補了先前史料的不足。

        此外,《弟吳宗教源流》中對于吐蕃時期茹和千戶的劃分、法律的制定及種類、官制和軍制銜級的編排等內(nèi)容的敘述,在其之后問世的藏文史籍中很少有記載比其豐富的。即便是記述吐蕃遠古時期聶赤贊普來歷的三種傳說,也很少有藏文史籍比其詳盡的。而正是基于史料的真實性和豐富性,《弟吳宗教源流》中有關敘述吐蕃歷史時期的文獻史料就成了成書于1564年由噶舉派高僧巴臥·祖拉陳哇所著的《賢者喜宴》在敘寫吐蕃王統(tǒng)史時所重點引述的內(nèi)容。當代藏學研究者在研究西藏史,尤其是吐蕃王統(tǒng)史時,引用最多的藏文文獻就包含了《賢者喜宴》一書,因其在第三品中對吐蕃時期碑銘文的考述、對現(xiàn)已失傳的《洛居欽莫》等書的記載、對吐蕃時期政治、法律、官制、軍事、文化等方面的表述之詳細、引證之精當,讓比其早成書多年的多部藏文史籍都比之不及。然而,仔細深究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賢者喜宴》中許多有關吐蕃的史料是出自《弟吳宗教源流》的,如前文所述的對吐蕃政治、法律、官制等的記載,《賢者喜宴》與《弟吳宗教源流》幾乎沒有出入。因而,可以說《弟吳宗教源流》對引導后來藏文史籍的編著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上文已述,《弟吳宗教源流》是研究印度佛教史、吐蕃政教史及分散割據(jù)時期歷史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較早成書的藏文史籍。筆者寫作書評的,則是2013年許德存教授的漢譯本。許德存教授多年在藏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碩果累累,其在藏文史籍的翻譯、整理方面,貢獻甚為突出。這部漢譯本《弟吳宗教源流》的問世,對推進藏族古代歷史研究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本文為之推介,失之簡略,文中錯誤亦是難免,祈請讀者見諒與指正。

        [注 釋]

        ①又名《弟吳宗教源流史》或《弟吳賢者所著印藏宗教源流廣論》。

        ②許德存(1962-),又名索南才讓,藏族,青海樂都人。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西藏自治區(qū)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③在接來的章節(jié)里,若無特別說明,出現(xiàn)《弟吳宗教源流》的版本皆是許德存先生2013年的漢譯本。

        ④《弟吳宗教源流》(漢譯本)第120頁,指沒有法律的三王時期,即仲念德如、達布寧塞、南日倫贊時期,法律可能指佛法。

        ⑤娘·尼瑪沃色著,許淵欣譯.《娘氏宗教源流》譯注(一)[J].成都:中國藏學,2014(1).

        ⑥布頓·仁欽竹著,蒲文成譯.布頓佛教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版。

        ⑦蔡巴·貢噶多吉著,陳慶英,周潤年譯.紅史[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版。

        ⑧達倉宗巴·班覺桑布著,陳慶英譯.漢藏史籍[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版。

        ⑨巴臥·祖拉陳哇著,黃顥譯.賢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版。

        ⑩王堯,陳踐譯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版,第186-188頁。

        [1]弟吳賢者著,許德存譯.弟吳宗教源流[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13.

        [2]卡爾梅·桑丹堅贊著,李登貴,倉決卓瑪譯.《五冊史》披露的第一位藏王出身的神話(上)[J].西藏研究,1999(2).

        [3]巴桑旺堆.藏族十大歷史名著概述[J].西藏研究,1993(1).

        [責任編輯 陳立明]

        [校 對 趙海靜]

        K28

        A

        1003-8388(2015)03-0022-05

        2014-12-23

        顧祖成(1935-),男,江蘇興化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

        喬永春(1986-),男,河南周口人,現(xiàn)為西藏民族學院民族研究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藏族與中原民族關系。

        猜你喜歡
        歷史
        元旦的歷史演變
        歷史重現(xiàn)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篡改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7月
        歷史上的5月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三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器|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 免费午夜爽爽爽www视频十八禁|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日韩免费小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av第一二三区| 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性av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97超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黄色大片| 蜜桃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策驰 |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入口|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3小时|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网站| 疯狂做受xxxx国产| 精品推荐国产精品店|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45岁妇女草逼视频播放|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 男女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看| 手机免费在线观看日韩av|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日本岛国大片不卡人妻| 日本av一级片免费看|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综合91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