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記者 章漣漪
“你們真的好好運耶?!币惶ど吓_灣土地,來迎接的臺灣臺佳旅行社曾瑜娥小姐帶著親切的臺灣語調,笑容可掬地說道,“相信你們此次臺灣之行,也一定好運連連耶”。原來,給臺灣造成重大損失的臺風“蘇迪勒”9日剛剛離開,10日《臺聲》雜志文化經(jīng)貿(mào)參訪團即抵臺,且?guī)砹艘黄{天、一縷清新,仿佛冥冥中都“算計”好了的,難怪曾小姐要說一連串的“運氣”……
8月10日至16日,由全國臺聯(lián)黨組書記、臺聲雜志社社長梁國揚為團長的2015年《臺聲》雜志文化經(jīng)貿(mào)參訪團一行13人,在臺灣臺北、高雄、南投、臺中等地進行了為期7天的交流參訪。先后出席“兩岸名家書畫交流大展”,拜會佛光山星云大師及臺灣政要,與臺灣工藝美術之家協(xié)會、臺灣中部美術協(xié)會、新地文學社等文化團體,以及臺灣著名藝術大師李奇茂、劉國松、江明賢、李轂摩等交流。
這是《臺聲》雜志繼去年開始組團赴島交流以來,又一次開展文化之旅的有力舉措,進一步踐行了《臺聲》雜志力求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程中的見證者、記錄者、參與者和推動者的辦刊主旨,為實現(xiàn)祖國和平統(tǒng)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媒體應有的貢獻。
拜會臺灣藝術團體和藝術大師,是此次參訪團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
一下飛機,參訪團一行便不顧辛勞開始了拜訪活動。首先來到臺灣創(chuàng)價學會,與學會議長謝秀生女士等進行交流座談,并參觀了位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對面的創(chuàng)價總會,雙方還就今后開展文化交流合作進行了探討。隨后,參訪團來到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與系主任程代勒,教授李振明、孫翼華,臺灣美術院院長廖修平、副院長江明賢、院士曾長生等進行交流座談,并就今后與全國臺聯(lián)、《臺聲》雜志加強合作進行了友好商議。
在南投,參訪團一行拜會了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與臺灣工藝發(fā)展研究中心、臺灣工藝之家協(xié)會及李轂摩、黃麗淑、王英信等團體和藝術家進行交流,雙方就中華文化傳承、兩岸文化交流、共同舉辦藝術活動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臺中,參訪團一行拜會了臺灣中部美術協(xié)會,與協(xié)會理事長倪朝龍、秘書長廖本生等書畫家們進行了深度座談,并參觀了臺灣制陶藝術家何志隆的“翡翠青瓷”展、著名油畫家廖本生作品展等。交談中,梁國揚表示,臺灣中部美術協(xié)會成立60余年,在臺中茁壯成長,已成為臺灣島內(nèi)最有影響力的藝文團體之一,曾同全國臺聯(lián)共同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臺灣中部美術協(xié)會成立60周年慶展。全國臺聯(lián)是臺灣同胞在大陸的鄉(xiāng)親組織,致力于服務兩岸同胞,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希望以后雙方能夠繼續(xù)加強交流,為雙方文化交流與合作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在臺北,參訪團與臺灣新地文學社進行了交流。臺灣新地文學社社長、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郭楓,臺灣女作家陳若曦、新地文學社副社長林啟超等會見并宴請了參訪團一行。郭楓表示,新地文學社和全國臺聯(lián)是多年的朋友,這次能夠在臺灣看到好朋友,內(nèi)心很激動。兩岸關系已經(jīng)發(fā)展到密不可分的程度,未來兩岸的文化交流必將呈現(xiàn)出多層次、多維度的態(tài)勢。
在臺北,臺灣知名畫家、《臺聲》雜志藝術總監(jiān)羅彩琴女士專門組織臺灣藝術家與參訪團一行進行餐敘,臺灣著名山水畫大師李奇茂及其妻子張光正、著名畫家劉國松等20多位臺灣書畫界的大師朋友歡聚一堂。席間氣氛熱絡,賓主盡歡。席間,梁國揚還代表臺聲雜志社向臺灣藝術家白宗仁、黃秀杰、王有森、陳麗雀、簡黃彬等頒發(fā)了《臺聲》雜志典藏證書,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及從藝之路都有在2015年的《臺聲》雜志下半月版中刊登。
在高雄,參訪團一行還與臺灣《兩岸民間交流》雜志編輯部同仁進行了交流,并就《臺聲》雜志在臺灣的發(fā)展達成初步戰(zhàn)略合作意向。
與臺師大美術系、臺灣美術院交流
在臺期間,參訪團一行先后拜訪了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zhàn)、前副主席蔣孝嚴,與臺灣?;鶗倍麻L兼秘書長施惠芬、副董事長周繼祥等進行餐敘,與金馬臺澎交流協(xié)會會長蘇進強,臺灣工商建研會理事長廖萬隆,兩岸和平發(fā)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吳榮元,南投縣長林明溱、副縣長陳正昇等,就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等議題展開了交流討論。
在拜會連戰(zhàn)時,梁國揚首先介紹了參訪團一行成員及《臺聲》雜志情況。他表示,這是繼去年以來,我第二次以臺聲雜志社社長的身份率團來臺?!杜_聲》雜志是大陸唯一一本由臺胞主辦的雜志,也是唯一能夠通過郵寄入島的時政期刊。多年來,《臺聲》一直以“服務臺胞鄉(xiāng)親,關注兩岸新聞,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和平統(tǒng)一”為辦刊宗旨,在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道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心力。近年來,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做好大陸對臺方針政策的闡述、兩岸重大交流事項報道之外,《臺聲》更加注重兩岸同胞中普通人之間交流交往的故事,為實現(xiàn)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傳遞“兩岸一家親”理念作出應有的貢獻。
與李奇茂、劉國松、江明賢等臺灣藝術家餐敘
參觀廖本生作品展
連戰(zhàn)說,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帶來和諧的生活及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是歷史公認的事,是正確不能逆轉的道路,要共同珍惜、齊心鞏固、合力深化,讓兩岸關系穩(wěn)固前進,愈走愈遠、愈走愈高?!杜_聲》雜志是臺胞主辦的,有獨特的意義,近年來辦得越來越好,希望能多到臺灣來采訪,多宣傳些臺灣,為兩岸關系發(fā)展多貢獻力量。他說,全國臺聯(lián)是臺胞在大陸的鄉(xiāng)親組織,多年來一直為臺灣鄉(xiāng)親在大陸經(jīng)商、參訪、尋親、求學等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援,更體現(xiàn)了“兩岸一家親”理念,過去,我也多次應邀參加了全國臺聯(lián)組織的一些兩岸交流活動,感覺都非常好。希望全國臺聯(lián)能夠在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進程中,多多發(fā)揮親情鄉(xiāng)情的作用。
蔣孝嚴對參訪團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我們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多年來,我去大陸參加過多次祭祖活動,很自豪,因為人不能忘本。最近,臺灣一些學生在進行“反課綱”運動,是受一些有心人士的挑唆,不能正視歷史。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臺灣處處體現(xiàn)了濃厚的中華文化氛圍,我們的忠孝東路、仁愛路、博愛路、和平東路,都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一直以來,國民黨都在積極推動中華文化的弘揚,希望兩岸聯(lián)手,將中華文化進一步發(fā)揚光大。
施惠芬向參訪團介紹了兩岸交流情況。她指出,2008年兩岸恢復制度化協(xié)商以來,交流往來日益密切。兩岸交流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一定會繼續(xù)朝著和平穩(wěn)定、繁榮發(fā)展的方向邁進?!杜_聲》雜志因為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必然在其中不能缺席,并且要加大力度宣傳,做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見證者、參與者,此次參訪正是在一步步踐行作為推動者的力量。
參訪團一行與星云大師、李奇茂大師在佛光山交流
多年來,無數(shù)臺灣有識之士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竭盡心力,此次參訪團一行,特意拜訪了一些人士,感謝他們多年的付出,并希望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實現(xiàn)中國夢。
在佛光山,參訪團一行參觀了佛光山和佛陀紀念館,拜會了佛光山開山宗長星云大師。期間,恰逢臺灣著名藝術大師李奇茂在佛光山,彼此憶起往事,相談甚歡。
梁國揚回顧了全國臺聯(lián)與星云大師的淵源,并對星云大師多年來對全國臺聯(lián)的支持表示感謝。梁國揚說,星云大師在“人間佛教”這一宗旨下,做了大量有益人間的事情。星云大師抱定一個目標弘揚佛法,服務社會和大眾,在這方面持之以恒,做出巨大成就,非常了不起。特別是對祖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星云大師始終堅定信心,并不遺余力地來往兩岸,用實際行動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梁國揚表示,希望未來能夠與佛光山、與星云大師進一步探討、合作,一道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星云大師對參訪團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特別給《臺聲》雜志送上了寄語。他表示,現(xiàn)在的世界,是一個彩色的世界。這個世界是動態(tài)的,《臺聲》雜志發(fā)行了幾十年不容易,文字是聲音的表現(xiàn),在佛界有句話叫法音宣流,意為佛法的聲音要宣揚、流通,而《臺聲》雜志就是臺聲宣流,望《臺聲》雜志越辦越好,廣為流傳。星云大師表示,佛光山本身也有開辦一些報紙刊物,以后雙方可以就這一方面進一步進行交流,促進兩岸文化的溝通。最后,盡管星云大師腿腳有點不便,但他仍然堅持要站起來同參訪團每一個成員進行合影留念。
據(jù)悉,《臺聲》雜志擬于明年開辟專欄,專門介紹星云大師的語錄和作品,此舉也得到了星云大師的認同和支持。
參訪團藝術家向連戰(zhàn)贈送印章
拜會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蔣孝嚴
拜會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施惠芬等
在霧峰林家,參訪團與林家后人進行交流座談。臺灣民族運動先驅者林獻堂孫媳婦、明臺高中董事長林芳媖女士接待了參訪團一行。林芳媖表示,林獻堂7歲開始接受私塾的啟蒙教育,有不錯的國學造詣。林文欽對他影響頗深,促使他長期投身于臺灣民族運動。早年時的林獻堂組織詩社“櫟社”,開展非武力斗爭,被島內(nèi)各詩社、文社尊為“迷惘年代的掌燈人”。1921年,林獻堂與蔣渭水等人在臺北成立臺灣文化協(xié)會,對民眾進行思想啟蒙,以激起臺灣人民的抗爭意識。為打破日本人及御用紳士控制島內(nèi)金融業(yè)的狀況,林獻堂還參與籌設“大東信托株式會社”,并親自出任董事長。此外,他還先后在新民會、臺灣民眾黨、臺灣地方自治聯(lián)盟等組織中擔任過要職。
8月15日,參訪團一行迎來了本次參訪的又一重頭戲,在臺灣中山紀念館出席“臺灣佛光照星云 華蓋九秩嵩壽暨中華兩岸書畫交流大展”開幕式。
活動由臺灣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榮譽會長、中華畫院院長李奇茂發(fā)起并親自指導,臺灣中華畫院顧問張光正(李奇茂夫人)為活動定名,臺灣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會長、臺灣中華畫院常務副院長莊漢生具體操作執(zhí)行,旨在為星云大師慶祝九秩嵩壽。
李奇茂對兩岸嘉賓的到來表示感謝。他說,星云大師是兩岸盛名慈悲的佛教上人,且為天下育英才,推廣佛教慈悲無私的人間佛法,更是具有普世意義。今天,我們向星云大師致以最高的敬意,希望他身體健康。
兩岸領導與嘉賓為開幕式剪彩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表示,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宗教都教人向善,佛教作為中華文明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促進社會和諧,進化人心方面歷久彌新,星云大師,一生奔走,所謂者何人,就是為了普度眾生共享平安,可能也有人不理解他的做法,但是他無怨無悔,在幾十年的風雨中,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智慧服務社會、服務人群,推動佛教在人間社會發(fā)揮實際的作用,為兩岸和平、世界和平作出了實際的貢獻,可謂是功德無量,我向大師表示由衷的敬意。
梁國揚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很高興能夠與大家一起慶祝星云大師90歲壽辰,星云大師倡導人間佛教思想,是點燃慧炬、傳播正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象征。他對佛學傳承與創(chuàng)新、人文關懷不遺余力,并為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據(jù)悉,為慶祝星云大師90大壽,梁國揚特別送上書法作品“筆情藝緣”參與此次展覽,本次參訪團隨行的6位畫家馬漢躍、吳維、崔虹、范國榮、張志平、李政恩也均有作品在此展出。
在臺最后一天,《臺聲》雜志的老朋友、特約撰稿人、臺灣著名律師許文彬特別邀請參訪團一行小敘,為參訪團餞行。這似乎已成了許大律師與《臺聲》不約的默契。而同時以才子著稱的許律師,自然在這樣的場合、與這樣的文化界朋友在一起,必少不了以詩相助,詩曰:
才子佳人寶島游,
詩書畫藝傳千秋。
兩岸情誼最難舍,
今朝折柳且相留。
自然,參訪團中亦不乏詩者呼應,馬漢躍、李政恩兩位大師,即以詩律平仄相對,以此感謝許文彬律師的熱情招待。馬大師詩曰:
最是難忘寶島游,
藝文一脈寫春秋。
問訊桃花知何處,
白云悠然意自留。
李大師詩曰:
乙未初秋寶島游,
詩文相酬話千秋。
兩岸文化一脈流,
朝來又會再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