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鈞,谷越,楊穎,汪秋寬,宋悅凡,何云海,任丹丹,叢?;?/p>
(大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海藻加工技術(shù)研發(fā)分中心,遼寧省水產(chǎn)品加工及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116023)
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隸屬于褐藻門,廣泛分布于中國遼東半島到海陵島之間的沿海地區(qū),屬于溫帶性海藻[1]。萱藻藻體的生長方式為單條叢生,每條長度為15~70 cm,在幼體時藻體為實心,長到成體時變成空心,藻體呈節(jié)狀,是一種重要的海藻資源[2]。
據(jù)報道,萱藻中含有巖藻聚糖硫酸酯[3-5],巖藻聚糖硫酸酯具有降血脂、抗腫瘤、抗凝血、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3-9]。本研究中,采用正交試驗法對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工藝進行優(yōu)化,并研究其保肝護肝作用,旨在為萱藻的高效綜合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新鮮萱藻購自大連市黑石礁市場。清潔級昆明小鼠購自大連醫(y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
纖維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膠酶均購自上海藍季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山梨醇購自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聯(lián)苯雙酯滴丸購自北京協(xié)和藥廠。乙醇為95%(體積分數(shù),下同)的食用乙醇,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谷草轉(zhuǎn)氨酶 (AST)、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乳酸脫氫酶 (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微量還原型谷胱甘肽 (GSH)和蛋白定量測試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1 萱藻水分的測定參照 GB/T 5009.3—2003[10],采用直接干燥的方法測定水分含量。
1.2.2 巖藻聚糖硫酸酯提取工藝的優(yōu)化 準確稱取萱藻,加入至萱藻干基18倍的水,用高速組織搗碎機搗碎,使用纖維素酶、果膠酶、木瓜蛋白酶(三者的質(zhì)量比為4∶3∶2),在不同的加酶量、酶解時間、pH和酶解溫度下進行酶解,然后將其置于沸水中抽提2 h,降至室溫后離心,得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乙醇,至乙醇含量為20%,離心,去掉溶液中的絮狀沉淀,得上清液;在該上清液中加入乙醇,至乙醇含量為60%,產(chǎn)生白色沉淀后,離心得到沉淀,即為巖藻聚糖硫酸酯粗產(chǎn)品。將得到的巖藻聚糖硫酸酯粗產(chǎn)品加水溶解,在溶液中加入乙醇至乙醇含量為30%,溶液中產(chǎn)生少許不溶物,離心除去不溶物,得上清液;再加入乙醇,至乙醇含量為70%,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時,用無水乙醚洗滌沉淀,經(jīng)冷凍干燥得白色粉末即為巖藻聚糖硫酸酯粗提物[11]。
1.2.3 硫酸根和多糖含量的測定 采用鹽酸水解-硫酸鋇重量法測定硫酸根含量[12],采用苯酚-硫酸法測定多糖含量[13]。
1.2.4 巖藻聚糖硫酸酯對四氯化碳 (CCl4)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 將60只體質(zhì)量為(18±2)g的清潔級雌性昆明小鼠,隨機分為6組:空白對照組、CCl4模型組、聯(lián)苯雙酯陽性對照組[劑量為300 mg/(kg·d)]、萱藻巖藻聚糖硫酸酯(F)低劑量組[100 mg/(kg·d)]、F中劑量組[300 mg/(kg·d)]、F高劑量組[500 mg/(kg·d)],每組放10只小鼠。連續(xù)10 d給小鼠飼喂基礎(chǔ)飼料,然后對陽性對照組和F劑量組小鼠進行灌胃,每只每天灌胃規(guī)定劑量。末次灌胃2 h后,給空白對照組小鼠腹腔注射植物油,給其他5組小鼠按10 mL/kg(體質(zhì)量)的劑量腹腔注射含0.4%CCl4的植物油溶液[9]。小鼠禁食24 h后,從眼球取血,脫頸處死小鼠,取肝臟稱重。血液經(jīng)3000 r/min離心15 min得到上清,用試劑盒測定AST、ALT、LDH活性。肝臟取相同部位約0.3 g,加入冰生理鹽水進行勻漿,配制成10%肝組織勻漿液,剩余的肝臟放入甲醛中浸泡,制成肝切片后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用試劑盒測定肝臟勻漿液中的GSH、MDA、SOD值,并計算肝臟指數(shù):
肝臟指數(shù)=肝臟質(zhì)量 (mg)/體質(zhì)量 (g)。
試驗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用 SPSS 17.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設(shè)為0.05,極顯著性水平為 0.01。
利用直接干燥法測得新鮮萱藻的水分含量為(90.62±0.003)%。
在料液比為1∶18(質(zhì)量比)的萱藻水提取液中,加入纖維素混合酶,以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 (提取率=巖藻聚糖硫酸酯/原料干質(zhì)量×100%)、硫酸根含量為指標,設(shè)計4因素3水平的正交試驗L9(34),正交試驗設(shè)計方案及試驗結(jié)果見表1和表2。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Tab.1 Factor and level table in an orthogonal test factors
表2 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的正交試驗設(shè)計方案及試驗結(jié)果Tab.2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of the fucoidan extraction from seaweed Cytosiphon Iomentaria
由表2可知,以巖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率為指標時,由R值得知,各因素的影響能力依次為酶解溫度>酶解時間>酶加量>pH,最優(yōu)組合為A2B2C1D3;以含量為指標時,由R'值得知,各因素的影響能力依次為酶加量>酶解溫度>酶解時間>pH,最優(yōu)組合為A1B1C2D1。
從9組正交試驗中得出提取率最優(yōu)組為8號,即 A3B2C1D3,含量最優(yōu)組為1號,即A1B1C1D1。試驗結(jié)果與用極差分析得到的理論值結(jié)果不一致,因此,分別對A2B2C1D3、A1B1C2D1和實際的最優(yōu)組A3B2C1D3、A1B1C1D1進行驗證試驗,結(jié)果見表3。
表3 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的正交試驗驗證結(jié)果Tab.3 Verification test of the fucoidan extracting in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從表3可見:提取率最高的組為A3B2C1D3,為6.81%,但是在此條件下含量較低;含量最高的組為A1B1C2D1,為27.50%,但是在此條件下提取率不高;綜合考慮,A2B2C1D3組的提取率和硫酸根含量都接近最高值,所以確定A2B2C1D3組為最優(yōu)組。因此,本試驗中條件下,確定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最佳提取工藝:料液比為1∶18,纖維素酶混合酶酶加量為2.95%,酶解溫度為50℃,pH為5.5,酶解時間為60 min,在此條件下,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為4.28%,含量為26.04%。
2.3.1 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 從表4可見:注射CCl4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血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均極顯著升高(P<0.01),說明CCl4對小鼠的肝臟造成了破壞,建模成功;與模型組相比,灌胃巖藻聚糖硫酸酯的各劑量組和聯(lián)苯雙酯陽性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和LDH活性均極顯著下降 (P<0.01),但各劑量組與聯(lián)苯雙脂陽性組之間均無明顯差異 (P>0.05)。
表4 小鼠血清AST、ALT、LDH活性的變化 (n=10)Tab.4 Changes in ALT,AST and LDH activities in mice serum(n=10) U/L
2.3.2 小鼠肝臟中MDA、GSH含量和SOD活性從表5中可見,注射CCl4后,與空白對照組相比,模型組小鼠肝組織中MDA含量和肝臟指數(shù)均極顯著升高 (P<0.01),GSH含量顯著降低 (P<0.05),SOD活性極顯著降低 (P<0.05),說明小鼠肝臟遭到破壞,建模成功;與模型組相比,灌胃巖藻聚糖硫酸酯的各劑量組和聯(lián)苯雙酯陽性組的MDA含量和肝臟指數(shù)均有降低,除聯(lián)苯雙酯陽性組、F低劑量組與模型組的肝臟指數(shù)無顯著差異外(P>0.05),其余組均與模型組的MDA含量及肝臟指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 (P<0.05);SOD活性均顯著升高 (P<0.05),F(xiàn)低劑量組SOD活性的升高效果好于F高劑量組和F中劑量組,GSH含量均有升高,僅聯(lián)苯雙酯陽性組和F高劑量組與模型組有顯著性差異 (P<0.05)。這表明,萱藻巖藻聚糖硫酸酯對小鼠肝臟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從萱藻中提取的巖藻聚糖硫酸酯可以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具有一定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提高GSH含量和SOD活性,具有顯著的保肝護肝作用。
2.3.3 小鼠肝臟的組織學觀察 從圖1可以看出:空白對照組的肝小葉結(jié)構(gòu)清晰,細胞完整,形態(tài)正常,可見清晰的細胞核;CCl4模型組的中央靜脈周圍細胞出現(xiàn)大面積壞死,細胞破裂成條狀,細胞核消失,排列紊亂,說明小鼠肝臟遭到破壞,建模成功;與模型組相比,F(xiàn)低劑量組中央靜脈周圍的細胞壞死且明顯減少,多數(shù)細胞完整,形態(tài)正常,細胞排列整齊,聯(lián)苯雙酯陽性組和F中劑量組、F高劑量組與空白對照組相近。從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組織學形態(tài)可以得出,萱藻中的巖藻聚糖硫酸酯對CCl4誘導的小鼠肝損傷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
表5 小鼠肝臟MDA、GSH含量和SOD活性的變化 (n=10)Tab.5 Changes in MDA and GSH contents,and SOD activity in livers of a mice(n=10)
圖1 光學顯微鏡 (400×)下CCl4致肝損傷的肝組織切片照片F(xiàn)ig.1 A photomicrograph of(400×)injury liver induced by CCl4under a light microscope
巖藻聚糖硫酸酯存在于海藻細胞的細胞壁基質(zhì)中,添加的纖維素混合酶主要用于分解細胞壁。萱藻中富含果膠質(zhì)、蛋白質(zhì),在浸提過程中會增加浸提液的黏稠度[14],使巖藻聚糖硫酸酯不易溶出。針對巖藻聚糖硫酸酯的以上特點,本研究中優(yōu)化了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工藝,得到最優(yōu)條件為料液比1∶18,纖維素混合酶酶加量為2.95%,酶解溫度為 50℃,pH為 5.5,酶解時間為 60 min。在此條件下,巖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為4.28%,含量為26.04%。
本試驗中對CCl4造成的急性肝損傷小鼠模型研究結(jié)果表明,巖藻聚糖硫酸酯能夠顯著抑制小鼠血清中ALT、AST、LDH活性的升高以及肝組織中MDA含量、肝臟指數(shù)的升高,提高小鼠體內(nèi)的SOD活性和GSH含量。與模型組相比,F(xiàn)中劑量組、F高劑量組小鼠肝臟指數(shù)顯著降低,說明巖藻聚糖硫酸酯顯著降低了由CCl4造成的急性肝損傷,根據(jù)小鼠肝損傷后的肝組織切片也可以得出此結(jié)論。
ALT主要存在于細胞漿中,AST主要存在于細胞漿的線粒體中。當細胞受到損傷時,ALT首先進入血液中,當細胞嚴重損傷危及線粒體時,AST也會進入血液中。LDH是糖酵解過程中一種重要的酶,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均可使LDH逸出,引起血清中LDH活力增加。MDA是膜脂過氧化的終產(chǎn)物之一,其含量的高低可以作為考察細胞受到脅迫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它的主要傷害是導致膜脂過氧化,損傷生物膜結(jié)構(gòu) (主要是細胞質(zhì)膜),使得細胞膜結(jié)構(gòu)和功能受到損傷,改變膜的通透性,從而影響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yīng)的正常進行。與模型組相比,F(xiàn)劑量組血清中ALT、AST、LDH活性均顯著降低,肝臟中MDA含量顯著降低,說明巖藻聚糖硫酸酯顯著降低了由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損傷中肝細胞的損傷程度,并且降低了肝細胞膜的損傷。SOD是一種源于生命體的活性物質(zhì),能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害物質(zhì)。GSH為解除毒素的特效物質(zhì),是一種由三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肽,為動物體內(nèi)重要的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與模型組相比,F(xiàn)劑量組肝臟中SOD和GSH含量的顯著升高,說明巖藻聚糖硫酸酯可能是通過增強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引起的脂質(zhì)過氧化,從而保護肝臟免受損傷。
綜上所述,萱藻中巖藻聚糖硫酸酯具有顯著的保護肝臟作用,能顯著降低由CCl4造成的急性肝損傷,降低肝細胞和肝細胞膜的損傷程度,作用機理可能是通過增強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引起的脂質(zhì)過氧化,從而保護肝臟免受損傷。確切的作用機理還有待進一步探明。
[1]李偉新,朱仲嘉,劉鳳賢,等.海藻學概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82:148-154.
[2]高偉,宮相忠,張必達.環(huán)境因子對萱藻絲狀體孢子放散的影響[J].海洋與湖沼,2012,43(2):244-248.
[3]羅榮珺,李偉.褐藻多糖硫酸酯的研究進展[J].科技資訊,2011,35:10.
[4]曲桂燕.五種褐藻巖藻聚糖硫酸酯提取純化及其功能活性的比較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5]逯慎杰,劉秀河,田寶蘭.響應(yīng)面分析法優(yōu)化海帶提取液制備工藝的研究[J].食品與發(fā)酵科技,2011,47(1):53-64.
[6]孫海森.海帶巖藻多糖硫酸酯的分離純化及相關(guān)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學,2012.
[7]羅榮君.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制備及純化[J].工業(yè)技術(shù),2012,21:83.
[8]王景峰.萱藻巖藻聚糖硫酸酯的制備及其抗血栓活性的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9]Wang Qiukuan,Song Yuefan,He Yunhai.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ga Costaria costata fucoidan and its effects on CCl4-induced liver injury[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4,107:247-254.
[10]大連輕工業(yè)學院.食品分析[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4.
[11]紀明侯.海藻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330-333.
[12]張惠芬,李寶才,范家恒,等.鹽酸水解-硫酸鋇重量法測定硫酸酯化多糖硫酸基含量方法考察[J].食品科學,2002,28(5):107-111.
[13]張惟杰.復合多糖生化研究技術(shù)[M].上海: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1987:6-7.
[14]趙前程,滕釗,汪秋寬,等.復合酶法提取海帶多糖的研究[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8(2):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