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綜合報道
中國高鐵痛失墨西哥訂單,把中國海外工程承包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然而,雖然在拉美遇冷,但是就像撒哈拉的太陽那般,中國海外工程承包在非洲艷陽高照。
從2009年開始,非洲就成為中國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表的《中國與非洲的經(jīng)貿(mào)合作(2013)》白皮書來看,2012年中國企業(yè)在非洲完成承包工程營業(yè)額408.3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了45%,占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è)總額的35.02%。中國承包商在非洲市場的占有率也一路走高,由2004年的14.7%攀升到2013年的48.7%。2013年,非洲地區(qū)前10大承包商中,6家花落中國,分別是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
2014年伊始,拉美和中東歐成為中國海外工程承包新興市場,但非洲這塊“香餑餑”的地位卻沒有被動搖。不論是中國鐵建牽手尼日利亞的沿海鐵路項目,還是中國路橋公司拿下的東非鐵路項目,亦或是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業(yè)已開工的埃塞俄比亞的電氣化鐵路項目,都讓中國承建在非洲遍地開花,美國媒體驚呼:“中國鐵路搶占了整個非洲!”
不僅如此,邁向世界舞臺的還有中國鐵路裝備。2010年到2013年的4年間,中國為非洲19個國家提供了1842臺(輛)鐵路機車車輛,總金額達3.5億美元,成為非洲鐵路裝備的主要提供商。中國承建的海外鐵路基建項目,越來越多地作為一個成熟的體系來整體輸出,本格拉鐵路就是其中的代表。整體輸出的中國鐵路基建,從設計、施工、監(jiān)理,到軌料、施工裝備、通信訊號,再到電氣化設備、機車車輛,全部使用中國產(chǎn)品,一條條有“純正中國血統(tǒng)”的鐵路走向世界。海外基建尤其是鐵路項目的承建,有利于“中國標準”、“中國品牌”的輸出,有利于中國企業(yè)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國際競爭力,還有利于拉動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和人員就業(yè)。對于中國和被承建國來說,這是一個具有多重利好的“共贏”之選。
擴展閱讀
深入非洲內(nèi)陸的中國鐵建團隊
中國企業(yè)在非承包項目
中國主要參與了非洲的房屋、交通、通訊、電力、水利、工礦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開發(fā),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立交橋、鐵路和港口,改善了非洲國家的通行狀況;中國通訊企業(yè)在非洲參與了光纖傳輸骨干網(wǎng)絡、固定電話、移動通訊、互聯(lián)網(wǎng)等設施建設,擴大了非洲國家電信網(wǎng)絡的覆蓋范圍;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水電站建設、電網(wǎng)鋪設等方面密切合作,緩解了非洲部分國家的電力短缺現(xiàn)狀。
非洲承包工程風險不小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jīng)濟研究所在2014年11月24日發(fā)表《中國海外投資國家風險評級(2015)》,其顯示國家風險評級排名靠后的國家主要集中在非洲和美洲。非洲投資高風險,政權更迭、社會動蕩、債務違約等潛在風險比較難以規(guī)避。同樣的理由,非洲承包工程也面臨相同的風險。同時,非洲承包工程面臨的競爭也非常大:不僅國內(nèi)企業(yè)紛紛在非洲搶灘,而且美日歐等發(fā)達國家也常年對非洲援建、援助。
本格拉鐵路
2014年8月13日,繼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援建的坦贊鐵路之后,中國鐵建采用中國標準在海外一次性建成的最長鐵路——安哥拉本格拉鐵路重建工程全線完工。在本格拉鐵路項目啟動之初,究竟是采用歐洲標準還是中國標準,曾引發(fā)激烈辯論。最終,中國鐵路的建設成就及其在全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以及承建企業(yè)比歐洲建筑商更加合理的工期、造價和質(zhì)量承諾,讓中國企業(yè)拿到了訂單。本格拉鐵路從設計到施工全部采用了中國鐵路的建設標準,而且鋼軌、水泥等建筑材料,以及通訊和大型機械設備等全部從中國采購,鐵路建成投入運營后的機車、車輛等也由中國企業(y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