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至4月5日,臺灣著名畫家江明賢的“大地行吟——江明賢墨彩世界個展”在浙江杭州舉行。其創(chuàng)作一年的36米長《新富春山居圖》于浙江杭州首次亮相展出。
3月25日下午,“大地行吟——江明賢墨彩世界個展”在浙江美術館舉行開幕式。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原會長陳云林,全國臺聯(lián)黨組書記梁國揚,以及兩岸藝術家數(shù)百人一同出席了開幕式。
本次展覽是江明賢歷次個展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展出江明賢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品93件,描繪了兩岸及世界各地具有人文特色的自然美景、風土民俗、古跡建筑物。其中《新富春山居圖》長卷(60x6600cm),是繼2011年國務院參事室邀請江明賢與宋雨桂代表兩岸主筆畫家合繪《新富春山居圖》后,江明賢又獨自完成的一幅精品力作。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書畫,畫家黃公望為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干濕并用,極富于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因火焚殘缺,分為《無用師卷》與《剩山圖》兩部分,被分別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館,后曾合璧在臺灣展出。
《新富春山居圖》全卷分春夏秋冬之時序,起自千島湖,貫穿新葉古村建德大橋三江會合處七里灘小三峽嚴子陵釣臺江南龍門灣桐君山黃公望故居富春畫舫六和塔,至錢塘大橋止。
作為一名臺灣畫家,江明賢與宋雨桂合作后,懷著對古代畫壇先賢的敬仰和對浙江山水的特別情懷,江明賢獨自再創(chuàng)作《新富春山居圖》,為此他曾多次來浙,畫出了一位臺灣畫家眼中的富春山水。
開幕式現(xiàn)場,嘉賓剪彩
江明賢是中國繪畫追求“引西潤中”理論的實踐者,并取得豐碩成果。1988年,江明賢就打破海峽兩岸藝術界分隔四十年的僵局,應中華文化聯(lián)誼會邀請,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行個展,成為首位親臨大陸舉辦個展的臺灣畫家,引起兩岸文化藝術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回響,開啟了兩岸美術交流的先河。
江明賢表示,中國的崛起不應僅在經(jīng)濟上,更應在文化上,他建議兩岸牽手合作、華人團結(jié)起來,“我也有個中國夢,希望把中國的書畫藝術推向世界級藝術”。
江明賢,1942年出生于臺灣臺中縣,早年畢業(yè)于臺灣師大美術系,留學西班牙并旅居紐約多年。本刊今年3月號下半月版,《封面人物·藝術人生》專題介紹了江明賢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