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申成
?
平等觀念的時代價值解析
苑申成
(周口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河南周口 466001)
平等是政治合法性的首要價值,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平等思想辨析和對平等實踐推進的價值凸顯。就當下中國來講,有關中國共產黨平等思想的研究是澄清理論是非的客觀需求,平等精神的弘揚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必要條件,平等觀念的確立是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平等理應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性概念。
平等觀念;核心價值觀;時代價值
法國思想家皮埃爾·勒魯說:“現(xiàn)在的社會,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除了平等的信條外,再沒有別的基礎?!盵1]6從古至今,平等就一直是政治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人類社會不懈追求的重要價值目標。平等是中國共產黨的不懈追求,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基因。在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充分發(fā)揮資本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刺激作用的社會背景下,平等觀念的研究更具有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平等觀念是在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斗爭中產生的,其最初的斗爭指向是封建專制思想和封建專制制度。在資產階級取得反對封建主義的勝利后,平等最終和自由、博愛一起成為資產階級的核心價值觀念。時至今日,平等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成為一個被社會公眾普遍接受的觀念。一般來講,無論是哪個階級、階層、民族、國家,人們都贊成平等。但是,平等又是一個復雜的概念,這種復雜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平等本身包含了不平等的悖論,其最基本的內涵是相同性,但如果過分強調相同性,就會造成新的不平等。第二,平等不僅表現(xiàn)為相同性,而且還表現(xiàn)為差別平等。譬如,“多勞多得”體現(xiàn)的就是差別平等。從表面上來看,每個人的勞動收入是不相同的,看似不平等,但與每個人的勞動貢獻相聯(lián)系,這種不相同的收入體現(xiàn)的卻是平等,體現(xiàn)的是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的原則。第三,平等是一個歷史的概念,不同社會制度下,不同階級的人們對平等的理解是不同的,但是各社會各階級使用的概念都是平等。也就是說,各社會各階級都在講平等,但內涵差別很大。無產階級經典作家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平等的時候,大多是從批判資產階級平等觀念的虛偽性角度來講的,他們也沒有直接給無產階級的平等概念下一個權威的定義。但是,平等的觀念對于無產階級政黨和國家來講又是極其重要的。美國分析馬克思主義者羅默認為,社會主義不是比資本主義更優(yōu)越,而是比資本主義更平等。我國著名學者段忠橋認為,社會主義之所以比資本主義更優(yōu)越,是因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更平等。平等是一個涉及社會主義本質的概念,關系到人們對社會制度的認可程度。
就當下中國來講,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就是,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已經由一個平均主義盛行的社會走向了不同程度的兩極分化。1993年,鄧小平在同他弟弟鄧墾的談話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shù)人沒有,這樣發(fā)展下去總有一天要出問題?!盵2]1364平等與不平等的問題正越來越成為我國民眾關心和議論的熱點話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的持續(xù)推進引發(fā)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觀念日趨多樣化,體現(xiàn)出廣泛性和復雜性的特征。目前,我國既處于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期,又處于社會矛盾的凸顯期;既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又處在加快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既面臨著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吧鐣洕煞?、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突出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所發(fā)生的深刻變革。人們思想中的傳統(tǒng)平等觀念正在經歷著劇烈的振蕩,平等與不平等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從不同角落發(fā)出的最強音之一?!安黄絼t鳴”,歷史是一面鏡子,翻開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次反抗專制、剝削和強權的斗爭,幾乎都是以平等的觀念、平等的口號、平等的要求作為精神武器的。近年來,全國各地群體性事件不斷引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一直存在,其原因之一,就是當事人或者公眾認為有關事件的處理“有失公平”。這種行為被一些學者稱為“違法的正義”,其對社會穩(wěn)定和諧造成的傷害是不可輕視的。面對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平等問題已經引發(fā)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平等成為理論界和社會各界討論熱烈的理論熱點和難點問題之一。但是,不同社會利益集團和個人的利益訴求各不相同,對平等觀念的理解也各種各樣,不同的人在平等問題上的看法難以取得共識。而對平等的不同認識,仍然是當前引發(fā)許多思想和行為對抗的根源。
我們認為,如果從較為宏觀的視角來劃分,平等可以分為起點平等、過程平等和結果平等三種基本形式。中國共產黨的平等思想與平等的這三種形式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在起點平等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把社會政治制度的平等作為起點平等,即作為實現(xiàn)平等的基本前提;在過程平等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強調法治在實現(xiàn)平等中的基礎作用,把依法治國作為實現(xiàn)過程平等的基本保障;在結果平等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正確處理平等與效率的關系,把民生建設作為實現(xiàn)結果平等的基本手段。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平等理論為指導,緊密聯(lián)系當今中國社會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通過系統(tǒng)梳理中國共產黨追求平等理想的歷程,深入分析我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平等與不平等現(xiàn)象,有力回答人們在平等問題上的思想疑惑,明確中國共產黨平等思想的內涵,建構中國共產黨平等思想的理論體系,從而堅持用正確的平等觀念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國夢的現(xiàn)實實踐。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過:“公正的社會必定是和諧的社會?!盵3]25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種觀念如同平等一樣深刻持久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平等是一個神圣的字眼,它既是人們的一種理想追求,又是一個基本的價值判斷標準,甚至被德沃金稱為“至上的美德”。平等作為人類孜孜以求的價值理想,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一個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馬克思指出:“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盵4]44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任務。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把“和諧”上升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把“和諧”與富強、民主、文明一起列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和諧社會建設的六個方面的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都蘊含著豐富的平等精神,體現(xiàn)著平等的價值取向。從和諧社會建設的路徑來講,黨中央把社會建設作為促進和諧的基本手段。一般來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求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而再分配要求更加注重公平。社會建設就是一種再分配,就是利用行政的手段對社會資源進行重新配置,而重新配置的目的則是促進平等的實現(xiàn),是對初次分配偏重于效率的矯正,是一種矯正的平等。胡錦濤指出,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fā)展機會,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fā)展、分享經濟發(fā)展成果方面的障礙”[5]。溫家寶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我們的經濟工作和社會發(fā)展要更多地關注窮人,關注弱勢群體,因為他們在社會中是多數(shù)。”[6]這些都體現(xiàn)了社會建設與公平正義的密切關聯(lián)。
社會和諧,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和諧社會建設,是馬克思主義平等思想的現(xiàn)實訴求。和諧的本質是不同事物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而平等則是關系協(xié)調的基本要求。與追求社會和諧相一致,平等也有著從古到今被人類苦苦追尋的歷史。平等與和諧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的聯(lián)系。平等的理念、平等的實現(xiàn)對于社會和諧的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諧也應該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平衡,沒有平等就沒有和諧。科學發(fā)展觀的實質是以人為本。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實現(xiàn)社會和諧最主要的就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當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社會生活發(fā)生了深刻變革,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使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存在諸多不和諧因素。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放任這種不平等、不和諧的狀況發(fā)展下去,勢必給社會帶來動蕩和不安。馬克思指出:“把生產發(fā)展到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規(guī)模;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fā)展?!盵7]243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從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在經濟上使共同富裕不僅僅作為一種目標追求,而且成為一種現(xiàn)實存在;在人與人的關系上真正建立起平等互助的新型倫理關系,而不是隨時都要防止他人背信棄義;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實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并存,而不是相互制約;在社會和諧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人人真正平等地享有各種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從而實現(xiàn)在平等基礎上的和諧與在和諧社會下的平等。
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是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國家制度和國家形式。民主政治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公民自由平等參與政治的制度。不同的社會主體在政治見解的表達、立法和決策建議的提出等方面具有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平等與民主法制和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鄧小平指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8]168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根本目標和根本任務之一,而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必須堅持平等的原則,弘揚平等的精神。平等和民主政治不可分割。對此,恩格斯曾經指出,即使群眾并不總是很清楚地懂得民主的意義,“但他們全都認為民主這個概念中包含著社會平等的要求”[9]664。列寧也同樣認為“民主意味著平等”,“意味著形式上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10]201。平等地參與政治是最基本的民主權利,社會主義民主更應該創(chuàng)造出一個公民平等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決策的政治表達機制。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依法治國進程的推進,平等的理念在憲法和法律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我國1982年《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條件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民主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同樣,平等也應該成為我們的奮斗目標。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把民主與社會主義的關系提到生死相依的高度。他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盵11]27美國著名學者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說:“民主”與“平等”是相同的,是可以互相代替的,平等是民主的本質屬性。恩格斯指出:“平等要求更應當是從人的這種共同特性中,從人就他們是人而言的這種平等中引申出這樣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公民,或一個社會的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12]444民主與平等密切相關,民主的理念源自人與人關系的平等。只有讓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才能切實感到自己是國家的主人。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把建立人與人之間“平等、團結、互助、友愛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由于封建主義思想殘余和特權思想的嚴重影響,部分領導干部民主作風缺失,極大地影響了黨群、干群之間的平等關系。如果我們在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真正能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社會主義人際關系,讓平等的觀念真正深入人心,就一定能夠極大促進我國民主政治的發(fā)展進程。
2006年,在胡錦濤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之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如何凝練就成為學界和社會各界討論和研究的熱點。大家普遍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最本質地反映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發(fā)展規(guī)律和價值取向,全面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追求和最終目標。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為止,學界和社會各界一共提煉出了60余種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述,涉及90多個具體概念和判斷。但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該如何厘定,必須遵循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和追求。這是因為,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基本的觀點。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東西,都能在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7]5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必須面向社會實踐,特別是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體現(xiàn)社會主義的本質,將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核充分體現(xiàn)出來。最終,胡錦濤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從國家、社會和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24個字12個概念中,平等和公正是唯一具有承接關系的概念。公正包含了平等,沒有平等就沒有公正;但是公正又超越了平等,因為公正還代表著事物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可以有效避免因過分強調平等概念中的相同性而造成新的不平等。
我們認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基本概念中,平等的概念最為重要。這是因為,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來看,平等的概念都應該處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層面。平等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追求。在以往的任何一種社會制度中,無論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是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少數(shù)統(tǒng)治者利用剝削制度奴役人民群眾,廣大人民群眾長期處在被剝削、被壓迫、被奴役的不平等境遇中。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經濟上、政治上和文化上不平等的根源。在經濟形態(tài)上,社會主義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史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由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而原來任何一個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都是由一種私有制代替另外一種私有制。公有制經濟基礎的建立,奠定了人與人平等關系的物質前提;在政治制度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群眾管理國家的基本形式,是保障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是平等關系的政治保證;在文化建設上,社會主義的文化建設第一次使人民群眾充分享有平等的文化權益。毛澤東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盵13]857社會主義比以往任何一種社會制度更優(yōu)越,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主義比以往任何一種社會制度都更平等。從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等各方面來比較和權衡,平等在社會主義社會都處于基礎性層面,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都蘊含了平等的理念和精神。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建立在平等觀念的基礎之上,其他價值觀念才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當代美國政治哲學家德沃金認為:“平等的觀念是政治社會至上的美德——沒有這種美德的政府,只能是專制的政府?!盵14]1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就是推翻舊的不合理、不平等的社會制度,建立合理、平等的新社會。但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平等思想的基本觀點和論斷,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應然,并非現(xiàn)實生活的實然。馬克思主義平等思想的實現(xiàn)只能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fā)展、社會急劇轉型、社會矛盾凸顯的話語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執(zhí)政黨,把平等的理念轉化為有效的制度設計和社會現(xiàn)實,是其取得執(zhí)政合法性的首要前提。
[1] [法]皮埃爾·勒魯.論平等[M].王允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2]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3] 任映紅.中國共產黨的社會公正觀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 胡錦濤.深化交流合作實現(xiàn)包容性增長[N].人民日報,2010-09-17(1).
[6] 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N].人民日報,2010-03-15(1).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鄧小平文選: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 列寧選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 毛澤東選集: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 [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論與實踐[M].馮克利,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葉厚雋〕
D261.1
A
1006?5261(2015)02?0010?04
2014-10-28
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14-GH-463)
苑申成(1970―),男,河南周口人,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