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生,李波霞,宋兵
1.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心血管外科,甘肅蘭州 730000;2.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藥劑科,甘肅 蘭州 730000
瓣膜置換術后的患者,特別是機械瓣置換,需長期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但華法林療效存在明顯個體差異和種族差異,藥物安全范圍窄并且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抗凝不足易導致血栓的發(fā)生,使用過量可引起出血等并發(fā)癥。因此,華法林抗凝治療期間應定期監(jiān)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和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本文報道3例華法林相關性出血案例,分析華法林所致出血的原因,為臨床合理使用華法林提供參考。
1.1 案例1 患者,男,46歲,患者于2008年在我院行“主動脈瓣機械瓣置換+室間隔修補”術,術后服用華法林5m g/d,自訴INR達目標范圍后已有1年半未監(jiān)測INR值。2013年08月26日無明顯誘因下突然發(fā)作右小腿腫脹疼痛,且不斷加重,2013年08月29日來我院就診,急查INR:4.36,入院診斷:右小腿卒中。入院后即停華法林,給予鎮(zhèn)痛、抗炎、消腫、抗感染治療。第4天患者右小腿疼痛及腫脹明顯減輕,INR:1.52,次日恢復華法林抗凝,初始劑量2.5mg/d,華法林逐漸加量至4.375mg/d患者INR達標,于第14天出院,出院后華法林4.375mg/d。囑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PT及INR。
1.2 案例2 患者,女,62歲,于2013年4月3日在我院行“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出院后患者規(guī)律復查PT、INR,在我科臨床藥師指導下服用華法林治療(2.25mg/d與3mg/d交替),INR控制在1.7~2.6。患者一周前因感冒于當?shù)蒯t(yī)院靜脈滴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后出現(xiàn)左腹痛,伴有皮膚瘀斑。腹痛呈持續(xù)性,休息后未見明顯緩解。行CT全腹部+盆腔平掃示:1.心臟術后觀,心影增大;2.左側腹壁血腫、皮下水腫。入院診斷:左腹壁血腫、二尖瓣置換術后?;颊呷朐呵叭钥诜⒛髁?,入院后即停華法林及其他所有用藥,復查INR:5.0,Hb:70g/L。予以維生素K1 5m g注射治療,輸注血漿400m l。第2天INR1.36,第7天患者左上腹疼痛較前好轉,恢復華法林抗凝治療,給予2.25m g/d。于第10天出院,囑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PT及INR。
1.3 案例3 患者,男,50歲,入院診斷: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入院即給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療,而后于2013年6月6日行“主動脈瓣生物瓣置換”術。術中可見主動脈瓣瓣葉明顯贅生物形成,交界粘連,贅生物侵及主動脈竇壁,穿透至室間隔肌肉組織;手術予以切除自體主動脈瓣,清除瓣膜贅生物。術后第1天起給予華法林抗凝治療3m g/d,術后第6天,INR:2.33?;颊咴V右眼視物不清,查體見右眼玻璃體出血,查頭顱CT示右側頂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立即停用華法林。7天后復查頭顱CT示淤血量減少。于出血后第10天恢復華法林治療,起始劑量1.5mg,抗凝強度控制在INR:1.4~2.0。
2.1 華法林相關性出血 華法林主要不良反應為出血,出血危險性為1%~5%。常見的出血表現(xiàn)為鼻出血,皮膚黏膜出血,牙齦出血,嚴重者可導致消化道,泌尿道以及顱腦等重要臟器出血而危及生命,其出血的發(fā)生主要依賴于INR是否保持在治療范圍內(nèi),當INR從2.0~2.9上升至3.0~4.4時,出血發(fā)生率增加1倍,INR值在4.5~6.9時,出血發(fā)生率增加4倍,超過7.0時,出血概率增加5倍且與死亡有高度相關性[1]。前2例為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后患者,美國胸內(nèi)科醫(yī)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第9版《抗栓治療及預防血栓形成指南》,以下簡稱ACCP9,建議對于二尖瓣機械瓣置換患者的抗凝目標INR:3.0(范圍:2.5~3.5)[2],考慮種族差異,國內(nèi)一般將INR控制在2.0~2.5,我院也遵循2.0~2.5的標準。這2例患者入院查INR均>3.0,出血表現(xiàn)分別為右小腿卒中、左腹壁血腫,需住院治療,較為少見;案例3患者為主動脈瓣生物瓣置換,根據(jù)ACCP9建議,前3個月采用阿司匹林抗栓治療[2],我國沒有相關指南,國內(nèi)大部分醫(yī)院對于生物瓣置換仍采用華法林抗凝3~6個月,INR1.8~2.2。我院亦采用華法林抗凝治療。該患者表現(xiàn)為眼玻璃體出血,右側頂葉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查INR僅為2.33<3.0,為中等抗凝強度出血。
2.2 出血原因 分析引起華法林相關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高齡(>65歲)、病理狀態(tài)(如肝功能受損患者),藥物食物相互作用,不規(guī)范監(jiān)測[3]等。該3例患者年齡均小于65歲。案例1患者屬于未規(guī)范監(jiān)測引起的出血。服用華法林INR穩(wěn)定的患者最長可以3個月監(jiān)測一次INR[3]。該患者雖已服用華法林5年,盡管1年前監(jiān)測在目標范圍,但因影響華法林的因素較多,1年半未監(jiān)測及調(diào)整劑量,INR升至4.36導致右小腿出血。目前我國患者的INR檢測主要在醫(yī)院中心實驗室完成,因流程較為復雜、等候時間較長、需使用靜脈血標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案例2為藥物相互作用導致的出血。患者因感冒輸注抗菌藥物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ACCP9給出了常見藥物對華法林抗凝作用的影響程度分級,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屬于很可能與華法林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抗感染藥物,阿莫西林屬于可能發(fā)生相互作用的抗感染藥物。廣譜抗菌藥物可抑制腸道細菌產(chǎn)生維生素K,使維生素K生成和吸收減少導致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的合成障礙,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應減少華法林原劑量的1/4~1/2。案例3患者為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伴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一般術前發(fā)生較多,該患者術后出血,可能因贅生物質(zhì)地松脆易脫落且其贅生物生長不規(guī)則、侵及范圍廣,術前已有栓子或術中未清除贅生物脫落的無菌栓子隨大循環(huán)血流到腦、眼中微血管,引起梗塞,使用抗凝藥物后導致梗塞灶內(nèi)出血。
2.3 華法林相關性出血的處理 對于華法林引起的大出血,可定義為需在6~8h反轉的肢體或威脅生命的出血,最有效的快速校正方法是給予4因子(II, VII, IX和X)凝血酶原復合物,此外靜脈給予5mg維生素K。而對于非大出血患者的處理為維生素K聯(lián)合華法林減量或中斷華法林。靜脈給予維生素K較口服給予能較快糾正INR值,在出血患者中應優(yōu)先考慮。靜脈注射維生素K 6-8h可看到INR的顯著校正[4]。INR降至目標范圍內(nèi)華法林再從小劑量開始應用。
已有臨床研究證實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在傳統(tǒng)華法林的適應證如房顫、預防和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療效至少不比華法林差,而且安全性可能更好[5]。但新型抗凝藥物在瓣膜病還沒有臨床證據(jù),在RE-ALIGN研究中,達比加群增加卒中、心梗以及瓣膜處血栓形成風險,歐洲藥品管理局(EM A)警告,禁止用于機械心臟瓣膜置換患者[6]。因此對于機械瓣膜華法林抗凝出血患者,不可采用其他口服抗凝藥物替換處理。
3個案例均屬于非大出血,案例1患者入院時無活動性出血,給予中斷華法林處理。入院第4日INR1.52已低于目標范圍下限,第5日給予小劑量華法林且不斷增加劑量后于第12天方才達標。停華法林后應每日監(jiān)測INR,降至目標范圍(2.0~2.5),應及時復用華法林,恢復華法林的給藥時機欠佳,華法林半衰期24~72h,起效較慢,應于停藥第3日恢復抗凝。案例2患者入院查INR:5.0,Hb:70g/L。予以維生素K15mg注射治療糾正INR值,患者血紅蛋白偏低,輸注血漿400m l?;颊咦蟾贡谘[已有1周,未再有出血,糾正INR后可從低劑量開始恢復華法林抗凝治療,患者為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后,栓塞風險較高,停華法林5天時間偏長。患者第2天INR已顯著下降,且患者出血控制,應及時恢復華法林抗凝。案例3患者出血時INR:2.33,但為顱內(nèi)出血,停華法林。根據(jù)文獻報道[7],顱內(nèi)出血后7~10d可根據(jù)患者情況恢復口服抗凝劑使用。復查CT示淤血減少,于出血后第10天復用華法林。
出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與患者依從性,PT、INR的監(jiān)測息息相關。目前國內(nèi)已有由臨床藥師參與的抗凝門診,并同時使用INR即時檢測技術,大大簡化了抗凝治療的檢測流程,可及時根據(jù)INR值對華法林劑量進行調(diào)整,為患者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在華法林的臨床應用過程中,應注意其藥物相互作用,根據(jù)ACCP9的影響程度分級,合用可能影響的藥物時,應嚴密監(jiān)測凝血指標,觀察有無出血征兆。對于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有創(chuàng)傷或者潛在損傷的患者,應警惕INR<3出血,給予低強度抗凝。對于華法林引起的大出血,給予凝血酶原復合物,并靜脈給予維生素K。而對于非大出血患者的處理為維生素K聯(lián)合華法林減量或中斷華法林。INR至目標范圍后恢復使用華法林,從小劑量開始應用。
[1] 王兆鉞.抗凝治療及出血危險的研究現(xiàn)狀[J].血栓與止血學, 2011,17(5):231 -233.
[2] Guyatt GH,Akl EA,Crow ther M,et al.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9th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 2012, 141(2)(Suppl):7S-47S.
[3] 鐘偉, 周舍典, 彭俊, 等. 影響華法林療效諸因素的綜合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0,4(6):29-31.
[4] Keeling D,Baglin T,Tait C, etal. Guidelines on oral anticoagulation w ith warfarin-fourth edition[J].Br J Haematol,2011, 154(3):311-324.
[5] 周建光,周穎奇.新型口服抗凝藥的特點和臨床研究[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3,11(5):8-14.
[6] Eikelboom JW, Connolly SJ, Brueckmann M, et al. Dabigatran versus warfarin in patients w ith mechanical heart valves[J].N Engl J Med, 2013, 369(13):1206- 1214.
[7] Estol CJ,Kase CS.Need for continued use of anticoagulants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J]. Curr Treat Options Cardiovasc Med, 2003, 5(3): 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