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溢婷
你就這么鑲嵌在漆黑的天幕中,點點繁星是你的陪襯,你如玉的光華傾瀉于大地,是夢境,是仙境。
在一個萬籟俱寂的月夜,靜坐一把藤椅,便有無盡的愜意襲上心頭。月亮把那輕紗般的柔光灑向大地,給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銀白。手捧一杯香茗,任絲絲茶香彌漫,便牽引思緒萬千。
恍惚中,便與那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并肩而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孤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有思鄉(xiāng);“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有灑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祝愿。
月兒,你又不是一成不變的,隨時間的推移,你總會在變化,或圓或缺,卻始終存于天幕,只灑下自己本來清冷的光輝。
曾記否,小時候一直住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家,天涼如水的夜晚,坐在外婆的膝上,聽外婆講那屬于廣寒宮的故事。最初只是羨慕嫦娥能夠住在那么漂亮的宮殿里,對月宮充滿了無限的憧憬。
漸漸地,長大了,到了要上學(xué)的年紀(jì),我不得不邁入學(xué)堂,就要和這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小屋告別了。那時,我第一次嘗到了別離的滋味,即使在中秋團圓之夜,我咬著月餅,獨對天空中的一輪孤月,我感到無比寂寥。同存一片天地中,卻只能看到一個相同的月亮,怪不得杜甫要感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了,美好的月亮竟然是思念的寄托,怎能不現(xiàn)一派離愁悲楚?
時間許是治愈創(chuàng)傷的一味良藥。告別了這種憂傷,卻要經(jīng)歷每次放學(xué)走夜路的恐懼。在這漆黑的夜里,只有天邊一輪明月來相伴,但這,足矣,她給一個膽小的孩子提供了溫暖的慰藉。
隨著長大,對月亮的態(tài)度也有了改觀,她也許并不是思愁的化身,只是一盞指路明燈,不怨不艾,默默地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這樣的月亮,好無私!
如今的月亮,已少了兒時的那份神秘。從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第一個腳印,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月球上已經(jīng)遍布人類的足跡,月亮就是那樣,總是告訴人們要去追求,要去攀登,不可懈怠。
靜靜地看月亮,讓雪一般潔白的月光擁抱我。此時,我精神飽滿,沒有一絲皸皺紋痕,更沒有垢俗的空洞,連我的呼吸也充滿古典的風(fēng)韻。
月亮,就是這樣,或帶給你離愁的情愫,或為你留下一盞指路的明燈,或遠或近,然而它始終有一種動人的魅力,吸引人們一代又一代不斷去探尋……
本文情景交融,充滿著詩情畫意與真情實感。開篇用擬人手法描繪了月亮,寫出了月亮的皎潔與明亮,“是夢境,是仙境”,引起讀者興趣。然后引出了自己賞月的獨特感受,描寫了月亮的光輝:輕紗般的柔光灑向大地,把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銀白,自然而然想起了一些文人墨客的詩句。重點部分按時間順序?qū)懗隽藢υ铝恋恼J(rèn)識:小時候在鄉(xiāng)下外婆家月亮是思念的寄托,長大上學(xué)后月亮是黑暗中的一絲慰藉,如今則成了要去攀登、不可懈怠的標(biāo)識。最后再次寫月亮給予自己的感覺,是古典的風(fēng)韻與現(xiàn)代的發(fā)展的結(jié)合體,充滿著無窮的魅力,吸引人們?nèi)ヌ綄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