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斌
◎ 增加5軸機身防抖功能
◎ 對焦速度、連續(xù)追焦能力提升
◎ 支持XAVC S短片拍攝格式
◎ 液晶屏規(guī)格升級,翻折角度更大
◎ 機身造型優(yōu)化,配備全金屬卡口
◎ 有效像素
◎ 快門速度和連拍速度
◎ 取景器規(guī)格
◎ 網(wǎng)絡與相機APP功能
5軸機身防抖
α7II的最大改進是增加了感光元件位移防抖功能,并且支持5軸抖動補償。所謂5軸,是指抖動的5種類型,包括俯仰搖擺(Pitch)、左右搖擺(Yaw)、水平平移(X)、垂直平移(Y)與旋轉(Roll)。其中,俯仰搖擺和左右搖擺是最常見的,多出現(xiàn)在使用長焦鏡頭時,無論是機身防抖還是鏡頭防抖,都能對俯仰搖擺和左右搖擺進行補償。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多出現(xiàn)在微距、特寫拍攝中,目前只有少數(shù)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可以補償。旋轉防抖多出現(xiàn)在手持慢速快門拍攝、單手自拍以及視頻拍攝中,只有少數(shù)機身可以補償。
我們知道索尼A卡口單反/單電相機一直使用機身防抖,所以A卡口鏡頭并不具備防抖功能。之前E卡口無反相機的用戶,無論是使用α7系列還是其他機型,在轉接A卡口鏡頭的時候就缺少了防抖功能。而在α7II上,幾乎所有A卡口鏡頭都能獲得俯仰搖擺、左右搖擺與旋轉的抖動補償,大部分新鏡頭(內置距離編碼器)則可以實現(xiàn)包括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在內的全部5軸抖動補償。
那么接裝E卡口鏡頭時的情況呢?無OSS防抖的鏡頭(如FE 55mm 1:1.8 ZA)以及E PZ 16-50mm 1:3.5-5.6 OSS、E 18-55mm 1:3.5-5.6 OSS、E 18-200mm 1:3.5-6.3 LE、E 55-210mm 1:4.5-6.3 OSS共4款鏡頭,接裝在α7II上時由相機提供5軸機身防抖。其他有OSS功能的鏡頭(如FE 70-200mm 1:4 G OSS),接裝在α7II上時,鏡頭提供俯仰搖擺和左右搖擺的抖動補償,機身提供水平平移、垂直平移和旋轉的抖動補償。
感光元件位移防抖功能起源于2003年。在它誕生后的第11年,終于出現(xiàn)了能讓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混合工作的解決方案。在此之前,機身防抖和鏡頭防抖只能獨立工作:索尼A卡口單反/單電相機、理光PENTAX單反相機接裝適馬帶OS防抖功能的鏡頭時需要關閉機身防抖;松下GX7和奧林巴斯的無反相機,接裝松下帶OIS防抖功能的鏡頭時,通常優(yōu)先使用鏡頭防抖。
對焦性能提升
α5100/α6000的登場,重新定義了無反相機的對焦性能。特別是在連續(xù)對焦模式下,α5100/α6000的表現(xiàn)已經可以與中高端數(shù)碼單反相機相媲美。這樣的進步不僅擴大了相對其他廠商產品的領先優(yōu)勢,同時也讓正在使用或者有意購買α7系列相機的消費者艷羨不已。
α7II與α7一樣采用了相位/對比度混合檢測AF技術,并且具備117個相位檢測對焦點。得益于算法上的改進,α7II的實際對焦速度與追焦性能確實有了明顯提升。索尼官方介紹的對焦速度提高了30%、追焦準確度提高了約1.5倍。伴隨對焦性能的提升,原本α7上的“速度優(yōu)先連拍”也變成了“高速連拍”。
在筆者看來,當被攝對象位于畫面中心時,α7II與α5100/α6000的對焦性能基本相當。主要區(qū)別在于α7II的相位檢測點集中在畫面中心,當對象位于畫面邊緣位置時,連續(xù)對焦的主體鎖定能力就會下降。
支持XAVC S格式
和α7S、α5100一樣,α7II也支持XAVC S的短片記錄格式,可以拍攝1920×1080 60p 50Mbps的高碼率視頻,配合新增的S-Log2 伽馬曲線,可以提供提供更大的寬容度。需要說明的是,使用XAVC S格式需要搭配64GB Class 10以上規(guī)格的SDXC存儲卡;搭配低于此規(guī)格的存儲卡時,只能保存為AVCHD或MP4格式。
除了高碼率視頻外,α7II還加入了雙攝錄制、圖片配置文件、標記顯示、時間碼/用戶比特等視頻拍攝輔助選項。其中,開啟雙攝錄制的時候,α7II可以在記錄XAVC S或AVCHD視頻時,再生成一個小尺寸的MP4文件,便于我們網(wǎng)絡分享。
TIPS
小心誤刪除
國內銷售的索尼相機默認為PAL格式(50p/25p)。在菜單內切換為NTSC格式(60p/30p/24p)時,需要對存儲卡進行格式化,小心誤刪除重要照片。
防抖效果
究竟如何
筆者使用索尼α7II、LA-EA4轉接環(huán)和100mm 1:2.8微距鏡頭進行了實拍。曝光參數(shù)是光圈F2.8、快門1/80秒、感光度ISO-400,放大倍率調整到1:4左右,手動對焦、手持拍攝。關閉機身防抖時,取景畫面有明顯抖動,放大畫面局部時格外明顯。手動對焦困難,拍攝10張照片后只有2-3張比較清楚。開啟機身防抖時,取景畫面明顯穩(wěn)定,可以容易地手動對焦,拍攝10張照片有6-7張比較清楚。
機身外觀的改變
說了很多α7II的內在升級,讓我們回過頭來關注下α7II在外觀方面的改變。因為要容納感光元件位移防抖組件,α7II的機身厚度相α7增加了約25%,同時重量增加了約33%。便攜性方面雖然不及α7/α7R/α7S,但這也讓索尼的設計師有更大的空間來處理手柄、屏幕和自定義按鍵。α7II的手柄深度更大,握持感更加飽滿。手柄上的線條也頗有以往A卡口高級相機的神韻。
對于喜歡轉接鏡頭尤其是重量級的大光圈鏡頭、遠攝鏡頭的用戶來說,α7II還有另外一個利好:它的機身與α7R、α7S一樣采用了全金屬骨架,并且和α7S一樣的全金屬卡口。
索尼在α7II的液晶屏上加入了WhiteMagic技術,有效像素從約92萬提升至約123萬。白光像素的加入主要用于改善屏幕對比度和亮度,讓我們在戶外晴朗光線下也能有清晰地取景、回放效果。同時,液晶屏的轉軸結構也有所優(yōu)化,屏幕更薄,在拉出屏幕進行腰平取景時,也不會被取景器的目鏡罩所遮擋。
最后的變化在于機身涂層:α7/α7R/α7S的機身表面是光滑的,看起來很精神,但時間長了容易因為積累指紋、油漬而變得很臟。α7II的機身表面經過了磨砂亞光處理,觸感更細膩,觀感上不顯新也不顯舊。
購買建議
α7II是索尼α7系列的第4款產品。它們覆蓋了從8000-13000元的價格區(qū)間,雖然外形相似,但又各具特長:α7價格最便宜、α7R分辨率最高、α7S感光能力最好、α7II則獨有5軸機身防抖功能。在筆者看來,α7II和α7在配置上是最均衡的,廣泛適用于各類拍攝。具有5軸防抖和更好對焦性能的α7II則更適合轉接鏡頭拍攝者、運動題材拍攝者的使用需要。
規(guī)格參數(shù)
感光元件:35mm全畫幅約2400萬像素
感光度:ISO 100-25600(50)
對焦系統(tǒng):相位/對比度混合AF
快門速度:最高1/8000秒
連拍速度:最高5張/秒
短片拍攝:1920×1080 60p
取景器:約236萬像素EVF
液晶屏:3.0英寸約123萬像素翻折屏
存儲:SD
尺寸:126.9×95.7×59.7mm
重量:556g
網(wǎng)絡支持:Wi-Fi、N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