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公用電話機、移動衛(wèi)生間、公共健身器材、社區(qū)服務站……這些公共設施本是為了方便市民生活而設置,但很多地方的公用電話機插卡插不進,移動衛(wèi)生間被鎖住,健身器材被損壞,社區(qū)服務站長期閑置。不少便民設施漸漸淪為擺設,無法發(fā)揮其本應有的功能。
便民服務設施關系著人們的方方面面,它的存在正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群眾。就拿公用電話亭來說,現在使用人數固然有所降低,但是手機也有沒電的時候,如果此時需要打電話怎么辦?再往深處想,如果遇到歹徒劫持等緊急情況,公用電話或許就能成為救命的稻草。其他的便民設施也是如此,不設則已,一旦設立就成為百姓心中的一份保障。便民設施變擺設緣于相關部門便民意識的缺失、僵化。便民點建立的初衷是為便民,但如果任其淪為擺設無人管,那么“便民”就成了官員們的隨口一說,甚或政績的借口,因此在政績賺取之后,才會對后續(xù)事情不管不問了。損了人們的便利,最終傷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只有相關部門真正提高便民意識,想民眾之所想,便民設施才能真正發(fā)揮最大價值。
每一項便民設施都曾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如何讓它們長效地為群眾服務,是相關部門理應思考的問題。給便民設施建立常態(tài)的管理維護隊伍是首要的任務,同時,也要建立維修投訴熱線電話,讓民眾在發(fā)現“生病”的設施時,能及時報告。再者,樹立開放意識,實現設施變革,上海就曾將公用電話機變?yōu)閣ifi熱點,既讓公用電話亭重獲新生,也節(jié)省了部分再建費用,更讓人們感受到政府便民的新意與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