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強鶯
孔子和孟子曾說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敝腥A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關于慈善的概念,古已有之。 “慈者愛,出于心,恩被于業(yè)”;“善”的本義是“吉祥,美好”,即《說文解字》中所解釋的“善,吉”。 援引中華慈善總會創(chuàng)始人崔乃夫那極為精辟的概括:“什么叫慈呢?父母對子女的愛為慈。講的是縱向關系。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什么是善呢?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為善。講的是橫向的關系。什么是慈善呢?慈善是有同情心的人們之間的互助行為。”崔乃夫會長的一席話,深刻地勾畫出了慈善事業(yè)的全部活動和真諦。
現(xiàn)如今,慈善事業(yè)猶如雨后春筍,飛速發(fā)展,其中有富豪利用自己雄厚資產(chǎn)建立的各項慈善基金,有名人利用自己名氣號召的各種慈善行為,也有平凡百姓那赤忱的愛造就的偉大。
吉林女企業(yè)家胡艷萍,20多年來先后收留救助60多名智障人員,被稱為中國的“阿甘媽媽”。她的慈善,源于20多年前的一個變故:離開農(nóng)村老家,進城打拼的胡艷萍,第一個孩子因先天智力發(fā)育不全,只活了七個月就離開了人世。這個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讓她對智障人士產(chǎn)生了一份特殊的情感,她在那些智障孩子的身上尋找自己孩子的影子,慢慢地,就開始往回撿被家人遺棄的智障人士,把自己對早夭孩子的愛,全部傾注在他們身上。撿的人越來越多,后來她干脆出錢改建了一個廢棄小學,取名“善滿家園”,一共收留了30多位殘障人士。在胡艷萍的努力下,一些原本不會說話的孩子開始能夠進行簡單交流,一些輕度智障者甚至找到工作回歸社會。這是她用愛心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奇跡!
2009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林秀貞,給人的第一印象:黑胖、隨和、爽朗,一個典型的農(nóng)村婦女,如鄰家大媽般親切和樸實。但她卻做著不平凡的事,30年如一日地贍養(yǎng)6位與她毫無血緣關系的老人,每天為他們洗衣做飯。對那些年老又行動不便的老人,親自給他們喂飯、洗澡,待他們猶如自己的親生父母。不僅如此,她還在自家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中安置了20名農(nóng)民職工,幫助了其中8名生活困難者,還出資4萬多元幫助鄉(xiāng)村中小學改善教育條件,資助14名貧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專院?!?/p>
她們只是普通人,但她們所做的事卻不普通。我們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做到像她們一樣偉大,但我們能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而有些人正在做著:
周末的街頭,一群身穿校服的學生,手中提著一些布娃娃,向過往的人們推銷著,她們并不是在為自己賺零花錢,而是在義賣,募捐愛心基金。很多銀行的柜臺邊都有一個募捐箱,一位老人在他每次去銀行時,總會放些錢進去。他說:“比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有用?!币粋€小孩子正拉著母親的手苦苦哀求,原以為他是在纏著母親買玩具,走近一聽才發(fā)現(xiàn),他是在懇求媽媽買一些文具送給山里的孩子,因為他在電視上看到那些山里的孩子沒有文具可以用。他還說,長大了要建很多大學校,給全世界山里的孩子用。
……
這些就像小水滴,但無數(shù)的小水滴匯在一起,就會變成愛的海洋。人魚公主化作了泡沫,但如果在三百年里,她不停地做善事,就會得到一個她期盼的和人類一樣永恒的靈魂。而我們,如果始終履行日行一善,我們也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永恒,那就是慈善,愿我們每個人都能付出一點愛,使這個世界更溫暖,更美好。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黃巖區(qū)北洋淀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