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生理學或醫(yī)學獎:10月6日公布,獲獎者英國科學家約翰·奧基夫、挪威科學家梅·布里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夫婦,獲獎原因是發(fā)現(xiàn)大腦中的定位系統(tǒng)。(第11期下“熱點時事直播間”欄目P18已有深入介紹和解讀)
物理學獎:10月7日公布,獲獎者為3名日本人,他們分別為85歲的日本明城大學教授赤崎勇、54歲的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和60歲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教授中村修二。
【獲獎理由】3名獲獎者發(fā)明了一種藍色發(fā)光二極管(LED),幫助人們以更節(jié)能的方式獲得白色光源。
【授獎詞】LED燈基于其低能耗的優(yōu)點依靠當?shù)氐统杀镜奶柲鼙隳軌蚴褂茫@種新型光源的問世為全球15億未能受益于電網(wǎng)的人帶來了更高的生活品質(zhì)。白熾燈照亮了20世紀,那么21世紀將會被LED燈照亮。
化學獎:10月8日公布,獲獎者為美國化學家埃里克·白茲格,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化學家斯特凡·W·赫爾。
【獲獎理由】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授獎詞】長期以來人們都為現(xiàn)有的光學顯微技術感到困擾:如果顯微鏡下的觀測物比可見光光波長度的一半還小,現(xiàn)有的顯微鏡就看不清這微小的物品了。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們利用熒光分子為這些細小的物體“標記”,讓它們在顯微鏡下變得五彩繽紛,輪廓清晰,使科學家能在顯微鏡下一瞥納米級別的微小世界。
文學獎:10月9日公布,獲獎者為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本期“首席名著”欄目P77有深入介紹和解讀)
【獲獎理由】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授獎詞】他用記憶的藝術展現(xiàn)了德國占領時期最難把握的人類命運以及人們生活的世界。
和平獎:10月10日公布,獲獎者為印度反童工領袖凱拉什·薩蒂亞爾希和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本期“熱點時事直播間”欄目P11有深入介紹和解讀;馬拉拉在聯(lián)合國的演講已于2013年第10期刊登)
【獲獎理由】為受剝削的兒童及年輕人,為所有孩子的受教育權(quán)利所作的抗爭。
【授獎詞】他們用不屈不撓的努力和斗爭向世界宣告:1.孩子們必須上學,他們絕不是賺錢機器。2.青年人和兒童必須受到社會的重視和尊重,他們的權(quán)利不可隨意侵犯。3.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巨大而深遠,尤其是在飽受戰(zhàn)爭折磨的地區(qū),暴力很有可能一代代延續(xù)下去,貽害無窮。
經(jīng)濟學獎:10月13日公布,獲獎者為法國圖盧茲大學的梯若爾教授。
【獲獎理由】發(fā)明了“馴服壟斷企業(yè)的科學”。
【授獎詞】通過梯若爾的理論,政府可以更好地激勵壟斷企業(yè)提高生產(chǎn)效率,同時阻止它們對競爭和消費者造成損害。
【素材運用】2014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分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不管是發(fā)現(xiàn)大腦中的定位系統(tǒng)、發(fā)明藍色LED等自然科學成就,還是為兒童權(quán)益奔走呼號等社會、科學成就,都毫無疑問地推動了這個社會向更發(fā)達、更文明的方向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年的諾貝爾獎就是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的人們的最大鼓勵。
【適用話題】個人成就與社會;人類進步;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