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兵
5月11日,我站在辦公樓三樓的窗邊外望,偶一低頭,就看見一只小鳥,頭黑,腹白,背羽褐色,翅膀與尾部的長羽在陽光的照射下透著黃綠色澤,眼睛上部至后枕是半環(huán)純白。它“嗖”的一下飛進樓下花壇中的小松樹里去,三五分鐘過去,居然還沒出來。
那是白頭翁,我認識它們,每年家里櫻桃成熟的時候,就來啄食。
憑借經(jīng)驗,我立刻斷定,那個地方一定有個鳥窩兒,而且,正處在孵卵期。我知道親鳥筑巢和育雛的時候,它們進到窩里,總會馬上離開,很少有這么長時間的停留。
我和同事鄭海華跑下樓去尋找鳥窩,隔了2棵小松樹,我就發(fā)現(xiàn)了那個小巧的鳥窩,先前的小鳥正默默地趴著,小腦袋略微抬起,透過枝葉的縫隙機警地盯著我。我盯著它慢慢前移,到不足1米的距離,它才撲通一聲,從窩里彈射出去,從樹縫間飛走了。探頭一瞧,嘿,窩里有3枚小小的卵,卵上布滿紅色的斑點,在陽光的映照下反射出紅寶石一樣的光澤。我輕輕摸一摸,還帶著溫?zé)帷?/p>
找到鳥窩,我們就撤了,我怕在那待的時間過長,老鳥不敢飛回來,影響孵化。我早已不是小孩子,絕沒有拿走鳥蛋煮吃的念頭。畢竟,白頭翁與人一樣,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它們與我們共享一方陽光,共享一方水土,有著共同的生存權(quán)利。
我決定用相機記錄白頭翁孵化的過程。
給孵化期的鳥兒拍照,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這件事必須要做的隱秘,不被人知。否則,若是誰都閑著沒事去那鳥窩里看上一眼,那它還怎么安心孵卵育雛?
第二天午休時間,我拿相機偷偷去拍鳥窩兒,雌鳥剛好外出覓食,給我提供了便利。更令我高興的是,窩里的3枚鳥蛋兒已經(jīng)變成了4枚,并不像同事所說只要有人動過鳥窩,鳥兒就會丟棄,再不回來??上д掌€沒拍幾張呢,那棵高大的松樹上就傳來吱吱喳喳急促的叫聲,親鳥回來了。
歷經(jīng)千辛萬苦筑起的巢穴,還有承載著傳宗接代的鳥卵,一覽無余的暴露在一個不可預(yù)知的強大對手面前,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親鳥飛上飛下,鳴聲惶急。為了減輕負面影響,我只好迅速撤離。
雙休靜好,人與鳥兩相安然。5月16日是周一,早課后,我躲在窗后看鳥巢的位置,發(fā)現(xiàn)有2只親鳥進出頻繁,明顯是孵出來的跡象。我大吃一驚,感覺絕無可能,僅僅隔了4天,小鳥不會這么快破殼而出的吧。
午休時間,當我看著肉嘟嘟的4只小鳥安閑地趴在窩里睡覺的時候,我都忘記了我來的目的。怎么這么快,網(wǎng)上不是說需要10多天么?怎么才4天的功夫,最后產(chǎn)下的那1枚卵就變成小鳥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只癡癡看著窩里那4個全裸的可愛的小家伙。
窩里的小鳥顯然不是剛孵出來的樣子,雖然它們雙眼未睜,可它們細嫩的皮膚下已能看出羽毛的黑色來。頭頂和脊梁的上半部黝黑異常,而雙翅呢,已經(jīng)扎出了細細的羽軸。
大自然奧妙無窮,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鳥卵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變成了幼雛,成了縈繞在我心上的最大疑惑。究竟是我的無意騷擾加快了鳥卵的孵化進度,還是親鳥采用了一種什么神秘的方式,讓它迅速孕育成熟?我無法弄得清楚。
我在鳥窩前發(fā)愣,銜食而歸的親鳥已經(jīng)在近旁的松枝上用急促的叫聲和上躥下跳的動作顯示了它們的恐懼和擔憂。我趕緊給拍幾張照,可能是相機不小心碰觸了窩上的松枝,那原本靜臥的4只小鳥突然躍起,一齊撐起身子,努力后仰,將嘴巴朝天用勁張開,左右搖晃。小鳥的嘴巴里面紅嫩,而喙的邊緣則是一圈淺黃,就像盛開在風(fēng)里的4朵小花,搖擺不停,它們一定以為是父母前來喂食呢。天吶,常人絕難想象小鳥嘴巴張開時的夸張程度,事后許多同事看我電腦上的照片,都發(fā)出一致驚嘆,他們認為若找個跟小鳥腦袋一般大的食物放進嘴里,它們也一樣能毫不費力的吞下去。這種因生存而進化出的神奇功能每每令我贊賞不已。
如果你不知道親鳥覓食往返的頻率,你就無法想象小鳥的飯量有多大。以我的觀察粗略估算一下,親鳥來回的間歇非常短,最長的僅有10多分鐘,最短的竟不到3分鐘。一天里,4張小嘴食不飽腹貪得無厭,它們消化的也忒快了,就這樣吃了睡,睡了吃,沒個消停。我終于弄明白什么叫“黃口小兒,嗷嗷待哺”了。
為了育雛,親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哼M巢出巢,需要機警;覓蟲捕蟲,需要技術(shù);來回奔波,需要體能;毫不怨恨,需要責(zé)任。為了4個孩子的健康成長,它們一天里忙個不停。遇到雨天,它們又必須張開雙翼,覆在小鳥的身上,一任自身寒涼。
此后的幾天里,親鳥對我的態(tài)度明顯緩和,雖說松樹上惶急的鳴聲依然,可它們不再上躥下跳的那樣焦慮不安。有兩次,我還特地帶了肉食和櫻桃喂給小鳥吃,看著4只可愛的小家伙一次次伸長脖頸,將我喂給它們的食物吞咽下去,然后沉沉睡去,的確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不過,我很快意識到這種做法的不妥。我發(fā)現(xiàn),親鳥因我而建立的對人的信任已逐步擴大,它們竟然在別人站在窗臺上的時候,也敢大搖大擺的一掠而下鉆進巢里給孩子們喂食。要知道,這非常危險。因為我拍的照片而了解這窩小鳥的同事越來越多,即使我對任何一個知道底細的人反復(fù)強調(diào)要保護好它們,我還是不怎么放心。
愛它們,有時候反而是傷害它們。我非常擔心,于是不再去幫助親鳥哺育。育雛是鳥類的自然行為,自然規(guī)律違背不得,人類應(yīng)該盡量保持它們的原始狀態(tài),不要橫加干預(yù)。
從網(wǎng)上知道,白頭翁喜歡吃一些昆蟲,也喜歡吃櫻桃一樣的漿果。觀察了幾次,果真如此,我曾親眼看見親鳥銜一顆熟透的櫻桃來,站在窩口一點點撕給小白頭翁吃。
后來,我在泉莊圣母山附近的一個大櫻桃園里,曾看到人們?yōu)榱朔乐勾髾烟冶圾B兒啄吃,撐上一面長長的捕鳥網(wǎng),而那網(wǎng)上正掛著幾只鳥兒,羽毛雖然艷麗,但蓬松凌亂,早已死亡。我叫不上它們的名字,當時,我只感到一陣揪心的疼,就想到辦公樓下這窩白頭翁來。誰敢保證那捕鳥網(wǎng)上掛死的鳥兒,它們的巢里就沒有嗷嗷待哺的幼雛呢?那幾只餓得筋疲力盡的小鳥,一定在焦急的盼望父母攜食而歸。而可憐的它們一定不會知道,也永遠不會知道,它們的父母在那張要命的網(wǎng)上,曾經(jīng)怎樣徒勞而又痛苦地掙扎。endprint
我發(fā)現(xiàn),小鳥在排出糞便的時候,總是將屁股高高撅起,抬高到鳥巢的邊緣,然后迅速將糞便排出巢外,這一良好的衛(wèi)生習(xí)慣一直伴隨它們離巢而去。另外,4只小鳥在窩里的位置是不會變化的,哪只小鳥在哪個位置都是固定的,它們共同遵守這一鐵的紀律,絕不肯輕易改變。我想,這種行為很好的迎合了親鳥喂養(yǎng),一般不會造成只針對其中一只反復(fù)喂食而致其它偏餓的現(xiàn)象。還有一點,哪只小鳥沒有吃飽,它就一直將小腦袋高高揚起,等著親鳥的到來,而已經(jīng)吃飽的那個,就將身子低低的伏下去,倒出空來,給其它的兄弟姐妹提供良好的空間條件。
適者生存是自然規(guī)律,同心同德也是鳥兒們的天性。我想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會無緣無故的拋棄親生子女;也沒有哪個幼小的孩童,一生下來就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懷有刻骨仇恨。
小白頭翁長勢驚人,昨天還是光溜溜的身子,今天就布滿了羽軸,趕明兒就從那羽軸上冒出淺黃色茸茸的細羽來。到了第4天,他們終于睜開眼睛,用孱弱的眼神毫無感情的看我一下,又慢慢閉合。
還有什么能比親眼見證生命的成長更有情趣的事兒呢,我用鏡頭小心記錄小白頭翁一天一天的變化,見證它們越來越健壯,見證它們由全裸的身子變得羽翼豐滿。直到5月23日,也就是發(fā)現(xiàn)小鳥的第7天,我趕去給它們拍照的時候,從窩里居然飛出1只小白頭翁來,落到另外1棵小松樹枝上。我知道,它們長大了。飛出來的小白頭翁鳥已經(jīng)全身覆滿羽毛,除卻形體尚小,尾羽還沒有長出來,頭頂?shù)哪前氕h(huán)標志性白毛沒有顯現(xiàn)以外,它已經(jīng)和父母非常相愛了。
尾羽沒長出來,小鳥就不能掌握平衡,所以它還飛不了多遠,我小心的引它下來,讓它站在我右手的食指上??赡苡辛饲皫滋斓恼J識做鋪墊,小白頭翁并不怕我,站在我的手指上東瞧瞧,西看看,偶爾活動活動它的小爪子,側(cè)側(cè)身子,晃晃翅膀,然后停下來,黑黑的小眼珠兒一動不動的盯著我。從它清澈靈動的眼神里,我讀出了好奇和信賴。
第9天,小鳥飛走了,是被雙親領(lǐng)飛的。我下樓去,拍下了最后一張照片。
鳥去巢空,我頓感絲絲落寞,或許還有些感傷。
我想,人這一生,可能會要邂逅一些能夠觸發(fā)心靈之弦的事物,喜也好,憂也罷,我們大多只能選擇做一個默默無聞的看客,靜觀他人在舞臺上的沉浮起落,而當曲目散場,幕布落下,我們就只剩下自己心里的那一紙悲歡。
碧空萬里,陽光燦爛,我深深的祝福它們,祝福那個初夏給我許多感動的一窩小精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