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宣
陶行知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家,職業(yè)教育先驅(qū)。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念,取名“行知”。他先后創(chuàng)辦多所學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ⅰ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郭沫若稱贊陶行知:“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后陶行知”。
拜勞動者為師
1932年,陶行知創(chuàng)辦山海工學團,廣招農(nóng)民的子弟讀書。他以廟為教室,孩子們從家里帶來高低不一的凳子。后來,請來了木匠師傅。陶行知看見木匠師傅悶頭做凳子,就說:“我們不是請你來做凳子的,是請你來做先生的。”木匠慌張地望著陶行知說:“我可不識字啊?!碧招兄χf:“不要緊,你不識字我們教你。我們不會做木工,拜你為先生。我第一個向你學?!闭f著,陶行知拿起一把鋸,對準木板上劃好的線就鋸起來。
第二天,老師們開始帶著孩子們來學做凳子。有的學生說:“我們是來讀書的,不是來做木匠的。”一個家長看見孩子不小心把手弄破,也皺起眉直搖頭。這時,陶行知笑著說起自編的順口溜:“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焙⒆雍图议L都拍起手來。
從此,每天孩子們都學做凳子,他們也當“小先生”,教木匠師傅認字。幾個月后,教室里的50個孩子,都坐著自己做的凳子。講臺上還有孩子們自己制作的杠桿、滑車等玩具和儀器,家長們擠在窗口點頭叫好。
陶行知還讓生物老師帶領學生采集標本,請來老農(nóng)教認草藥,請花匠來教種植花木的方法,請科學社的專家來教怎樣辨別生物科別及定學名。曉莊附近的花草樹木都掛起了學名牌,生物課從此上得生動活潑。
“四塊糖”教育理念
有一天 ,陶行知看到一名叫王友的學生,用泥塊砸同學,當即制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室。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沒想到陶行知卻給了他一塊糖,并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我卻遲到了?!蓖跤洋@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塊糖對王友說:“這第二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停止了?!苯又?,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塊糖“我調(diào)查過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蓖跤言僖部刂撇蛔∽约旱那榫w,淚水奪眶而出:“陶校長,我錯了,我不該砸自己的同學?!碧招兄@時笑了,馬上掏出第四塊糖:“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
陶行知的批評方法,于平淡無奇中折射出一種高超的教育藝術。他善于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觸及孩子的心靈,使學生產(chǎn)生了自省的心理,追求向上的力量,真正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他告訴老師們:教育無處不在,批評中也蘊藏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