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晚孕期正常胎兒大腦中動脈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xiàn)
張玉榮
目的 探討妊娠晚期正常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的參考范圍。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孕28~41周正常胎兒大腦中動脈(MCA)血流頻譜,測量血流參數(shù),收縮期最大流速,舒張期流速,搏動指數(shù)(PI)以及阻力指數(shù)(RI)。結果 頻譜多普勒測值顯示MCA-S及MCA-D值與胎兒胎齡呈線性正相關,其值隨孕周增加而增高,相關系數(shù)為0.758,0.602(P<0.01)。MCA-PI、MCA-RI、MCA-S/D與胎兒胎齡呈負相關,其值隨胎齡增加而逐漸減小。結論 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參數(shù)的測量因其無創(chuàng)傷,可重復操作,為臨床預測胎兒宮內(nèi)窘迫以及為臨床評價胎兒出生后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及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提供參考。
妊娠晚期;胎兒;大腦中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
宮內(nèi)缺氧對胎兒的健康和生命有嚴重危害。缺氧時胎兒各器官血流動力學在不同孕周變化也不同。本文對2012年3月~2013年6月120例孕28~41周的正常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參數(shù)進行測量并記錄,得出這一時期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參數(shù)的范圍,為臨床預測胎兒宮內(nèi)窘迫以及為臨床評價胎兒出生后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及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血流動力學改變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3月~2013年6月本院門診及住院孕婦120例,孕周28~41周,孕婦年齡20~39歲,身體健康,無妊娠期內(nèi)、外科合并癥。經(jīng)產(chǎn)科臨床及超聲檢查無異常者。所有胎兒為單胎,無明顯結構畸形,羊水量正常范圍,胎盤位置正常,臍動脈血流測量值在正常范圍。
1.2 儀器及方法 所用儀器為GE730-Prob型及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探頭頻率為3~6 MHz,具備電影回放,局部放大等功能。選用胎兒檢查條件,頻譜多普勒與彩色多普勒檢查時間在同一部位<5 min。孕婦平臥位,先做胎兒常規(guī)檢查,仔細測量胎兒雙頂徑、腹圍、股骨長度以評價胎兒的發(fā)育情況。再測量羊水量,確定胎盤位置。在胎兒無呼吸樣運動及胎動時探測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頻譜。在獲得至少5個滿意的心動周期后,固定圖像,分別測量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PI、RI。脈沖多普勒取樣容積為2 mm,取樣線與所測動脈夾角<3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正常晚孕期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最大流速隨孕周增加而增高,120例胎兒全部記錄到了MCA的血流頻譜。頻譜多普勒測值顯示MCA-S及MCA-D值與胎兒胎齡呈線性正相關,其值隨孕周增加而增高,相關系數(shù)為0.758,0.602 (P<0.01)。MCA-PI、MCA-RI、MCA-S/D與胎兒胎齡呈負相關,其值隨胎齡增加而逐漸減小。
2.2 正常晚孕28~41周胎兒MCA-S、MCA-D、MCA-PI、MCA-RI及MCA-S/D正常值范圍分別為(50.05±12.86)cm/s、(14.58±0.36)cm/s、(1.43±0.42)、(0.71±0.14)、(4.04±1.89)。
大腦中動脈是頸內(nèi)動脈的主要分支,它走行與大腦基底動脈環(huán)的兩側,向大腦的兩邊走行。胎兒期含氧高的血流通過頸內(nèi)動脈及椎動脈到達大腦中動脈,供應胎兒大腦。隨著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對胎兒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頻譜進行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異常的大腦中動脈血流頻譜常伴隨者胎兒及母體的異常,其血流參數(shù)可作為一個指標用于評估胎兒宮內(nèi)缺氧狀況。了解正常胎兒大腦中動脈在妊娠晚期的血流動力學規(guī)律,確立大腦中動脈血流參數(shù)的正常值范圍可以監(jiān)測胎兒宮內(nèi)缺氧狀況的嚴重程度。
本研究大腦中動脈收縮期最高流速,舒張期最高流速在孕28~43周隨胎兒胎齡的增長而增高,與胎齡增長的相關性較高。這反映出隨孕周的增加胎兒血容量增加,胎兒心臟收縮能力增強,大腦血管增多,血流阻力下降、血流速度在整個心動周期逐漸增加從而保證腦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晚孕期(孕28~41周)胎兒MCA-PI、MCA-RI、MCA-S/D隨胎齡增加而減低,反映了晚孕期胎兒胎齡的增加腦血管逐漸發(fā)育成熟,血管內(nèi)徑增寬,血管阻力下降,而更有利于胎兒大腦的發(fā)育,與Wladimiroff等[1]研究結果相符。胎兒MCA-PI、MCARI、MCA-S/D與胎兒宮內(nèi)缺氧有相關性,參數(shù)低于正常值范圍時說明胎兒有缺氧的危險性。因此當有宮內(nèi)缺氧導致胎兒宮內(nèi)窘迫時,機體血流量會重新分布,為了給大腦提供更多的血流,保證供氧,早期腦血流量代償性增加,這稱為“腦保護效應”[2],因此形成缺氧早期的高灌注,隨著缺氧的加重,腦血管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失去代償后,表現(xiàn)為低血流灌注和缺氧后的二次高血流灌注,因此動態(tài)監(jiān)測胎兒大腦中動脈血流尤為重要。因此獲得胎兒上述參數(shù)在不同胎齡段的正常值范圍有較高意義。本研究記錄了孕28~41周胎兒大腦中動脈各項血流參數(shù)的參考值范圍,歸納了各參數(shù)值隨孕齡增加而改變的規(guī)律,為評估妊娠狀態(tài),了解和判斷胎兒宮內(nèi)缺氧,為臨床判斷胎兒宮內(nèi)窘迫、評估胎兒出生后大腦中動脈血流動力學改變及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血流動力學提供參考。
[1] Wladimiroff JW,Tonge HM,Stewart PA.Doppler ultrasound 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 flow in the humanfetus.Br J Obstet Gynecol,1986,93(4):471-474.
[2] Roza SJ,Steeger EA,Verburg BO,et al.What is Sparad by Fetal Brain-sparing? Fetal Circulatory Redistribution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Generl Population.Am J Epidemiol,2009,64(3): 150-1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035
2015-05-07]
021008 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康英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