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華
頸椎病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的觀察
李茂華
目的 觀察頸椎病經(jīng)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方法 隨機將我院收治的110例行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5例。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指標。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等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并發(fā)癥。
前路手術;護理干預;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于頸椎退行性變化而導致頸椎管或椎間孔出現(xiàn)狹窄等改變,從而使頸部脊髓、交感神經(jīng)等組織受損,是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疾病,目前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由于部分頸椎病癥狀較為嚴重,因此長時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此時可采用手術進行治療,目前頸前路手術是臨床中治療頸椎病較為有效的術式。本研究選擇110例行頸椎前路手術患者,觀察頸椎病經(jīng)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10行頸椎前路手術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5例。兩組患者均經(jīng)頸椎MRI、臂叢牽拉試驗等檢查而確診。其中觀察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30~77歲,平均年齡(55.2±4.0)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病程(1.18±0.45)年。疾病分型:22例經(jīng)型、15例交感神經(jīng)型、13例脊髓型、5例神經(jīng)根型。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5.8±4.3)歲;病程5個月~2年,平均病程(1.20±0.46)年。疾病分型:23例經(jīng)型、13例交感神經(jīng)型、14例脊髓型、5例神經(jīng)根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惡心、肩背痛、頭痛以及胃腸脹氣等癥狀。兩組年齡、疾病類型等方面對比,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2.1 術前護理 功能訓練護理:(1)體位訓練。因術中、術后對患者體位要求較高,因此術前需要實施訓練以滿足臨床需要。術前,護理人員應積極指導體位訓練,患者取仰臥位并使頸部為后伸位,10 min/次。另外還應指導患者采用側(cè)臥位方式起床。(2)氣管食管推移訓練。術前積極指導患者實施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可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方法:將氣管自右向左進行推移,推移過程中應注意使氣管、食管越過正中線(患者伴有輕微憋氣為佳),該方法可降低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3)大小便訓練。積極進行床上大小便訓練可避免患者因術后床上排尿不便而實施導尿。心理干預:觀察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醫(yī)護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1.2.2 術中護理 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積極協(xié)助醫(yī)師進行麻醉、體位安置等工作,并嚴格觀察術中生命體征的變化,同時術中還應進行預防相關并發(fā)癥的準備工作,
1.2.3 術后護理(1)病情監(jiān)測。術后將患者送至普通病房并與病房護理人員進行仔細交接。選擇合適體位以確保呼吸道的暢通;術后1 d內(nèi)嚴格觀察患者體溫、心率以及血壓等生理指標,并加強巡視力度;術后可實施低流量吸氧,記錄呼吸頻率以及深度等方面。(2)功能鍛煉?;颊咔逍押螅膭钇湓缙趯嵤┦肿悴坑柧?,并指導其四肢功能訓練,積極進行手指、下肢等部位的屈伸運動。(3)出院指導。術后采用頸托進行固定3個月;協(xié)助患者制訂相關康復方案,使其進行適度鍛煉。3個月后進行X線復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疼痛評分、住院時間分析研究
護理前,兩組疼痛評分對比,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2.3±1.0)分,優(yōu)于對照組(5.6±1.8)分,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住院時間(16.4±3.3)d,短于對照組(25.8±5.0)d,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研究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55%(52/5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73%(40/55),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發(fā)生3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45%;對照組發(fā)生10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8.18%,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頸椎病屬于臨床中骨科較為多見的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頸椎病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長期頸椎病極易引起患者發(fā)生頭痛、失眠、抵抗力降低以及反應遲鈍等多癥狀,嚴重影響患者日常工作生活[1]。目前,頸椎前路手術是治療頸椎病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有效改善對神經(jīng)根等組織的壓迫作用,另外還有利于椎間植骨,并加快椎體的快速融合。隨著頸椎病前路手術越來越趨于成熟,如何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促進患者快速康復越來越受到重視。由于頸椎手術風險性較高,特別是老年人,往往伴有多種基礎性疾病,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甚至影響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資料發(fā)現(xiàn)[2],采用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縮短住院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圍手術期護理對服務質(zhì)量要求較高,因此護理人員應努力增強自身業(yè)務水平,積極向患者宣教有關頸椎病知識,并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嚴格觀察病情,同時積極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訓練,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
總之,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并發(fā)癥,改善手術成功率,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1]蹇小蓉.經(jīng)前路手術治療胸椎骨折圍術期護理[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3(4):154.
[2]鄒莉丹,唐永利.頸椎病前路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2):1520-1522.
[3]馬紅霞.60例頸椎前路手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2):115.
Observation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Anterior Surgery
LI Maohua Dongning County The People's Hospital,Dongning 157299,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ervical spondylosis anterior surgical.Methods Selected 110 patients with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surgery in our hospital,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each group had 5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nursing intervention,compare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complication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Conclusion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effectively.
Anterior surgery,Nursing intervention,Cervical spondylosis
R473
B
1674-9308(2015)29-024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29.170
157299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