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病情變化,可促進危重患者的康復。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溝通技巧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急性內科疾病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危重患者,同情關注的眼神,溫馨的笑容,帶給患者及家屬良好的心理支持。有效溝通使治療護理得到有效落實,有利于及時采取相應的搶救措施。溝通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橋梁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06-0133-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6.093
作者單位:157212東寧,黑龍江省綏陽林業(yè)局醫(yī)院
On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Critical Patients in Medical Emergency Research
LIU Fengping, Suiyang Forestry Bureau Hospitals, Dongning 157212, China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demand and condition change in time, coul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nursing mode,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edical disease as the center of the role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empathize with eyes, sweet smile, a good psychological support to 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effectively implement nursing treatme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a timely manner. Communication is the bridge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Internal medicine care, Nursing communication
溝通是用意見、情感、觀點、思考進行與人信息傳遞的過程,溝通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取得彼此間的信任。護患溝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狀況,根據(jù)患者提供的信息為患者服務,有利于減輕患者身心痛苦,密切護患關系。溝通也是提高治療護理效果的需要。
1 有效溝通在與急診危重患者交流中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減少醫(yī)患糾紛
醫(yī)患糾紛的主要原因就是雙方關注內容的不同,患者對醫(yī)院的醫(yī)療效果和價格常被醫(yī)護理人員忽略,錯誤的認為告知就等于溝通。創(chuàng)造和諧的環(huán)境,運用嫻熟的醫(yī)患溝通技巧,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對于一些病史不清的危重患者,在充分的理解家屬的心理痛苦情況下,向患者家屬交代病情及后果,告之預后及下一步可能的病情變化。如果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考慮終將不治,要邊溝通邊搶救,給家屬一個接受的時間。對于病因清楚,患者瀕死的患者,醫(yī)護人員要告知家屬并發(fā)癥及預后,良好的到位的溝通使得家屬對醫(yī)療過程滿意,盡量減少醫(yī)患的糾紛。
1.2 能夠滿足患者的需求
急診病人由于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需要醫(yī)護者用最有效的措施緩解癥狀,但急診患者往往因為恐懼而加重病情,或因情緒怒而不合作,影響治療措施的實施。因此,醫(yī)護人員要與這些病人溝通和交流,提高其滿意度,尊重病人的知情和同意權,認真履行告知義務,讓患者對目前的病情有所了解 [1]。
2 對內科急診危重病人有效溝通的措施
2.1 非語言溝通
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對患者身心狀態(tài)有很大的影響,多樣化的非語言溝通形式,可以提高溝通效率,有利于對患者進行心理、生理等不同程度的護理評估,及時與患者溝通交流,能夠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得患者有安全感與信任感,減輕心理負擔,讓患者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從而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非語言溝通是以人體語言來拉近醫(y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距離的一種交流方式。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非語言溝通往往比語言溝通更具有感染力 [2]。
2.1.1 微笑 面帶微笑的接待患者是進行護患溝通的第一步,微笑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護士雖未開口,但那親切的微笑已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愉快,增加了對護士的信任度,縮短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
2.1.2 眼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目光可以溝通情感,表達信息。護士通過同情和安慰的目光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病人的敘述,體諒他們的痛苦。親切、友善的目光使病人產生一種安全感,會有助于穩(wěn)定危重病人的情緒。
2.1.3 儀表 醫(yī)護人員大方的舉止,沉者、穩(wěn)重的氣質和風度,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疑慮,給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反之則會影響護患溝通和有效治療。
2.1.4 觸摸 觸摸是一種有用的護患溝通方法。對那些無法用語言溝通的危重患者,用輕輕的撫摸來代替,使不安的情緒穩(wěn)定下來,對喪失聽力的危重患者,撫摸可使對方引起注意,起到加強溝通的作用 [3]。
2.2 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是護患溝通的主要方法,親切、善意、禮貌的語言能夠創(chuàng)造和諧融洽的氣氛,反之會影響護患的溝通,也會造成醫(yī)患糾紛。針對患者住院期間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語音、語調,讓患者及其家屬來了解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知識,教會護理人員配合治療的方法,這些內容,都需要醫(yī)護人員用語言進行溝通。良好的共同技巧是交談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護理給予病人的不再僅僅是生活上的照顧,更多的則是心理和個性的滿足。
2.2.1 語言的藝術性 在接觸很短的時間內,醫(yī)護人員要用熱情真誠、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與急診患者及家屬交流,交流中避免套用生硬的學術語,要善于使用語言溝通技巧,減少或消除病人因緊張造成的緊張心理,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2 溝通方式 尊重是護患溝通的前提,在工作中要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的需要,體現(xiàn)以病人為中心這一服務主旨。首先是個性化的溝通。面對生命跡象不高的患者,醫(yī)護人員要沉著、冷靜、忙而不亂,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病人。對于有知識有學問的患者要多次反復與病人家屬溝通,讓他們知道治療效果及預后。對于相對文化水平較低者,要采用大白話與其家屬溝通,便以理解后認可;其次醫(yī)護人員的語言必須是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語言,使用善用通俗易懂和文明的語言 [4]。
3 結束語
溝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醫(yī)護工作者,學會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誠懇的態(tài)度來對他們表示關心,能夠在短時間內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充分發(fā)揮雙方的積極性,保證醫(yī)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5]。